[每日阅读]浅谈向文学作品学习语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3:11:3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淮河柳》是我为学生写的下水作文,行文虽有刀砍斧凿之痕、模仿化用之嫌,但必竟是自己有物所托、有感而发之作,而事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无不依赖于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表达又无不得益于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因此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它的成篇,佷大程度上受到了《井冈翠竹》、《白杨礼赞》、《晋祠》等文章的影响,尤其是语言运用方面更为明显。 下面就向文学作品学习语言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一、反复诵读精美文章,增强语感。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要经常不断地反复阅读,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读一读,以成诵于口,烂熟于心。熟读才能熟记,经常不断地重读才能克服遗忘,旨在精读,不必贪多,重在巩固,循序渐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犹如神”,读书不仅要讲究多,达“三百”、“万卷”,更要讲究“精”,在“熟”和“破”方面下功夫。反复读,读多了,读透了,记熟了,就会“萦耳绕梁”、“三日不绝”,语言感受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语言素材积累就会逐渐丰富,写起文章来,记叙议论,表情达意,自然言能由衷,信笔所至。来源:www.examda.com

  二、勤动笔,做摘抄,集腋成裘。许多优美的词句都散见于早有定评的好文章中,似乎不需要动笔摘抄了,其实不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动笔抄一抄,一可以加深记忆,使词句积累具体化;二随时看看摘抄本,就可以由词语联想到句子,由句子联想到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由语言环境加深对词句理解和体会,以增强语感,便于运用。

  三、鼓励运用,化他人语言为自己语言。“学了知识不运用,等于种地不播种”,学习语言也是如此,不积极运用,逐步转化,读背、摘抄的东西也不过是些僵死的“语言标本”。选入语文课本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早有定评的好文章,读了这些好文章,按理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能有很大的提高。但实际情形却往往是学归学,用归用,学与用两张皮而不能有机地结合,因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缓慢,语文教学费时低效,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常常为学生的学用两张皮而苦无良策。鉴于此,高度重视读写结合,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对于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强化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积极鼓励学生将学过的优美词句及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才能不断地把他人语言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地充实丰满,这样写起文章来,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了。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是作者思想情感、观点见解表达阐述的依托。要想写得一手好文章,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观点见解阐述的尽善尽美,就必须努力学好语言,而向文学作品学习语言就是学好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学好语言,就必须注重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在学习和运用上狠下功夫。

  附:下水作文《淮河柳》

  淮河柳

  淮河两岸所多的是密密麻麻的柳树。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如半天翠云,若即若离;似一海碧涛,若起若伏。从近处看,有的粗如盆口,苍劲雄健,如壮士托天;有的屈曲多姿,蟠龙跌宕,似老妪负水;有的虽杯口粗细,却也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别有一番风采。

  阳春三月,柳芽绿了,“桃红柳绿艳阳天”,嫩绿的柳芽为春天平添了娇艳和芬芳的风韵。尔后柳絮纷飞,“枝上柳棉吹又少”,轻轻的柳絮更刻画了春姑娘温柔而静谧的性格。“夏季到来柳丝长”,盛夏酷暑,细软而修长的柳枝犹如少女长长的秀发一般,低垂而轻飘,美丽而羞涩,给人们带来了阵阵清凉。“一年一度秋风劲”,老秋经霜的柳叶,橙黄而浅红,随风飘舞,漫天纷飞,使收获季节更加多姿多彩。“北风吹雁雪纷纷”,凛冽的狂风暴雪中,粗壮的柳干和坚强的柳枝不屈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淮河柳以其秀丽的姿色和壮美的风骨,装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淮河柳是生命力极强的一种树。它通常是不带根而植的,无论是茶杯口粗的鲜柳棍或指头般细的活柳条,无论是丈许的一根或尺余的一段,随处栽去,只要有一点点泥土,不久它就会发芽、长叶、抽枝,既不需要谁来灌溉,也不需要谁来施肥,茁壮地生长起来。三伏天大旱,它凭着细密的根须汲取土壤深处的养分,顶烈日,抗酷暑,不焦不枯,生机盎然;六月天涨水,它凭着牢固的根茎,一息尚存,奋斗不止,顽强地与洪水抗争,有时洪水淹没了它的头顶,它照样不低头,不弯腰,傲然挺立。更奇的是,尺寸之柳条,即使是倒插,它竟然也能倔强地生出芽叶来,昂扬地长起。淮河柳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淮河柳从不怜惜自己的枝叶和茎干,无私奉献是它的美德。它的枝叶不仅可以为人们遮荫避暑,而且是很好的牛羊饲料;它的干纹理细密,经久耐用,可以做梁做柱,可以盖高楼大厦,可以打各式家具;即使是埋藏在地下的根,也可以用来取暖做饭。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你需要,它就会心甘情愿地奉献,即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淮河柳求于人甚少,给于人甚多,品质可谓高矣!

  淮河沿岸的人民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为了相应号召,保全大局,还要破堤行洪,开闸蓄洪,汹涌的洪水冲破了堤坝,冲毁了良田,冲倒了房屋,有时到嘴的庄稼也收不回来,历经千难万苦也没有向洪涝灾害低头弯腰,牺牲了很多却没有怨言。相反,他们却将深根牢植在故乡的热土上,顽强地和洪涝灾害作斗争,不断地建设家园,创造新生活,奉献着他们的精神和物质。求于人甚少,给于人甚多,这不正是淮河人伟大精神之所在吗?

  我赞美淮河柳,更赞美淮河人!



相关文章


北京东城区2005高三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京海淀区2005高三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每日阅读]教学古典诗词提高人文素质
北京西城区2005高三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每日阅读]浅谈向文学作品学习语言
[每日阅读]佳作赏析-“感觉鱼的泪”
山东省潍坊市2006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生物
山东省临沂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三试题生物
[每日阅读]佳作赏析“无尽空虚”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