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人物:七十老妪学MBA 只为活个明白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09:05:0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998年,日本大阪,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经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日本媒体大大报道了一番。1999年10月下旬,北京媒体聚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9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班里一位70岁的女学生王文华。王文华在工业战线19年,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此番做学生,身着红毛衣的王文华说:“想搞清楚市场经济怎么回事儿,活个明白。”免去王文华学费的工商管理学院代院长张新民赞誉她:“中国老人开始走向自我完善、自我愉悦的终生教育之路。”

  ■11月16日晨,刚刚洗过冷水澡的王文华在整理笔记,书桌上有翻译的美国教材《经济学》,还有她去年飞身跃入“八一湖”的泳装照。

  ■弃学从政身不由己来源:www.examda.com

  一个人所选择的言行总有他内在的合理性。王文华在70岁时读“MBA”的选择,是因她有50年想系统读书而不得的夙愿。

  1949年,在北京贝满女中是地下党员的王文华,服从组织决定去了北京市青委(青年委员会),时年20岁。此前她的理想是“做个土木或机械工程师。”考大学的梦就此云散,但读书情结没有了断。此后又被组织派到铁路局做青年和党务工作。因工作繁忙,错过了做调干生的机会。50年代,她进人民大学夜大学学马列主义基础,仅一年,再因不得脱身的忙碌而中止。因忙碌而疲惫而困倦,她尝试抽烟解乏,后上瘾,如今烟龄40余年,一天一包。60年代,北京市在发展工业的大环境下,她被调到朝阳区委工业部。“文革”前,她在人民大学学过短暂时间的“企业管理”。1965年她任北京市金属结构厂党委书记。作为一把手,她的指导思想是:“抓生产。工厂是出产品的,是创造财富的。”重点抓技术科。因这一指导思想,在隔年而至的“文革”风暴中,她,王书记授人以柄,戴上了不抓革命,只促生产,“唯生产力论”,“走资派”的帽子。戴着两顶帽子被斗了6年半,关进厂办监狱一年。她想过死,但北京市主管工业的书记郑天翔的话救了她: “我有错没错,十年以后看。”国运开始逆转时,王文华面对天地变,抱个人委屈,患得患失。到后来,她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拴在了一起。“刘少奇都打倒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这个国家究竟怎么回事?”支撑王文华苦熬的是想看到十年后的中国和走背运者的明天。
来源:www.examda.com
  1972年王文华获得自由身,但有尾巴:“帽子还在群众手上,不老实还给你戴上。”如螺丝钉般,一生服从组织调动的她,最后一次被组织安排在矿山机械厂(北京叉车厂前身),在车间改造半年后,本色绽放,当家做主,成了1000多人的厂长。1973年始,王文华不顾“帽子还在群众手中”的威胁,顶着批判“走资派还在走”的劲风,心里发狠:“管他呢,大不了再进牛棚,反正老子尝过了。”她又走上狠抓生产的险路。

  ■大胆尝试市场经济
来源:www.examda.com
  矿山机械厂生产吊车。其产品体积大,运输不便。北京作为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首都,工业产品不占优势。王文华预感没有优势可言的吊车早晚将被淘汰出局。与其被人革命,不如自觉革命。她琢磨转产。跟上级主管机械局、跟市政府要钱转产。该想法说与人听,反对派的理由:“不能求人干革命”。王文华却铁了心,铁心只认一个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转产第一步,盖厂房。1973年的莲花池,空地荒芜蛤蟆乱蹦。工人们在王文华的指挥下,在12万平方米的莲花池空地上盖起厂房。她吃住厂里,工人称她“敢死队长”,也有人不解:“遭了那么多罪,还为人做嫁衣裳呢。”王文华故我。她选中的产品是用途广、市场潜力大、档次比吊车高的叉车。当时全国有4家叉车厂,杭州厂技术实力雄厚,大连厂正宗,宝鸡厂历史长,合肥厂省重点保护。当王文华用竞争对手形容上述厂子时,有人反对: “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单位,不能说竞争对手。”面对本厂底子薄基础差,王文华的思路是:“北京厂要起点高,以优制胜。”今天她说:“当时不会技术含量高这词儿。”如何以优制胜?王文华调动技术科攻关……1976年天地再变,春风吹着春消息。王文华从一机部起重研究所叉车组得知:“可以引进技术了。”她乐, “机会真的来了。”机械局为她联系着欲抢占中国市场的日本美国德国商家。谈判过筛子般,一轮接一轮……1979年1月1日,2800多人的北京叉车厂成立。厂长王文华明确办厂方向:“我要的不是规模上的大,奔的是实力上的强!”同年,日本三菱重工中选,合同签了5年。王文华直言不讳对三菱:“我没外汇,这个难题你得帮我解决。”三菱的办法是让王厂长把叉车上的平衡重卖他换外汇。今天,她懂得这叫“补偿贸易”。该年,50岁的王文华仍“甩开膀子大干”,但偶感力不从心,于是到“八一湖”游泳。每天晨练后上班。年复一年,充沛的体力精力保证了她在市场经济的深水里畅游。
来源:www.examda.com
  1981年合同生效,在等待上叉车的日子里,上级算出该年该厂亏损420万元。日本人问王厂长“亏损了怎么办?”月奖金2.8元的工人要吃饭。怎么办?!就在此时,华北一机站要退货———300多台叉车,不要,砸牌子,要,雪上加霜。王文华急智成立了经营科(今天的销售科),她下令该科室跑市场信息。几日,信息反馈给王厂长:大连已成旅游城市,该市有了环卫车。王文华大笑,“用华北退货的让利钱改造叉车。”同时命一工程师速赴沿海城市搞调查,“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搞什么。”很快,改造成环卫车的叉车陆续开进旅游城市。接着,王文华在经营科的点拨下,由环卫局牵头,她出资召开了全国环卫会议,会议上,用过王文华环卫车的城市替她大做广告,于是,一次会议,已被“捂馊”的叉车反成“香饽饽”。王文华眼看着100多台车别她上路。信息还在反馈:洛阳玻璃厂要适合他们的车,煤厂……这年,改造成十几种属具的叉车给等米下锅的王文华赚了13万元。初尝市场经济甜头的王厂长悟出:计划经济是等,市场经济是抢!但拼抢中的规律、法律和操作等,她渴望学习,但又是老问题———身不由己。

相关文章


MBA人物:三星老总当选韩国大学生最愿追随的经营者
2007年度全国-MBA英语模拟试题(1)及答案
2007年度-MBA语文模拟试题三与参考答案
MBA人物:七十老妪学MBA 只为活个明白
MBA人物:一个MBA英雄的管理企业之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