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经理人优劣的区分注重储备实干人才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09:00:2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让能人安位才能让庸才去位

  帝王为了少用庸才,让混饭吃办不了事的人混不下去,须采取不拘成例、不限资格的去庸才策略。

  不拘成例,不限资格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有能力,即便你官职低微,也可以将你破格提拔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为此,雍正皇帝曾说:“即府县等官员阶局远者,果有真知灼见,信其可任封疆大吏,亦准列于荐牍之内。”

  与任人唯贤的思想对立的是,雍正讨厌只会做表面文章的俗儒、腐儒,他认为那些人“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实无一策”。因此,他鄙弃这些虽能下笔千言,却根本不知道“吏治及一篇文章”的腐儒,自然不会重用他们。也就是说,那些腐儒并不是真正的贤才,怎么能够堪当重任呢?

  雍正思贤若渴,但他本人也知道真正的贤良之材是不可多得的。为此,他曾讲“盖自古迄今,大抵中材居多,欲求出类拔萃之贤,世不屡遇,故理国之道贵储材有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才智居中的人比较多,要想选拔出类拔萃的贤才,就很难找到了。因此治国之道应该贵在能够在平日里多储备一些人才,储备也即培养,好不断从中进行选拔。

  从雍正这番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初步具备了一种新型的用人思想,即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而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现代意义讲就是“人才库”理论的雏形。这就是说,几百年前的雍正大帝,已经提出人才库这一观点了。

  雍正这种高瞻远瞩的心智,带动整个社会向前迈进,推动历史的改革进程。下面让我们看看雍正又是怎样储备人才的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雍正大帝储备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设立和借助科举、教育制度把可造之材送进政府机关培养和训练。用雍正的话来说就是:“培馆阁之材,储公辅之器也。”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注重培养馆阁人才,就是为了使他们有朝一日能成为辅佐国家的王公委臣。这主要是指选翰林而言。

  雍正说,选翰林“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就是说要把那些人品、学问都很优秀的人储备充实到中央政府的枢要部门去锻炼。

 为此,雍正还特地设立了朝考制度。即对每年殿试中举的进士再进行一次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选,委以提拔和重用。这个制度以后一直实行了下来。清代许多有名的宰辅都从这里开始展露头脚。

  看来,雍正的“培馆阁之材,储公辅之器也”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另一种方式是注重在实践中储备从事具体工作的实干人才。比如河防水利,雍正就经常讲:“是通晓河务人员不可不预为储备也。”并时常选拔优秀的官员到治河第一线去学习治水之术。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才又何尝不是如此?

  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整天都在喊缺乏人才。人才又不是天上的馅饼,能自己掉下来?

  正如雍正所说,世间大抵中材居多。所以对人才的培养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有远见的领导人,大抵不难明白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在用人一事上,雍正的确是不拘一格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有没有文凭学历,只要你有能力又实心办事,那我就可以对你破格录用。

  但人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在管理一个国家的事务上,像田文镜这样的得力干才实在是不够,因此雍正时常慨叹:“天下唯人才难得!”

  人才既难得,就要加大选择人才的力度,为此雍正主张“进贤勿避嫌,退不肖勿避怨,知其贤而不言是谓蔽贤,知其不肖而不言,是谓党恶。”

  意思是说:举荐贤才时不能惧怕嫌疑,就算他是你的亲朋挚友,只要他确有贤能,也要大胆举荐,但对那些不肖之徒,一定要揭发他,不要怕因此遭到他们的怨恨,假如你知道某人不肖却不揭发,那你们就是朋比为奸了。

  雍正曾明确下令:“凡为督抚者,当为国家爱惜人才,而于参劾之间,尤当加意慎重,若误去一员,其过更在误荐一劣员之上。”这就是说:各省督抚,应当懂得爱惜人才的道理。在对部下进行弹劾时更应当谨慎。若因查人不明误将一个有用的人才罢了官,那就比误荐一个不肖的官员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应该说,雍正的上述认识非常客观而深刻,而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必得有深远的眼光和超人的心智才行。



相关文章


指导做标记答卷作废07年考研考场规则发布
99年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管理试题
雍正对经理人优劣的区分注重储备实干人才
三国演义捉放曹与空城计中的均衡思维
99年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管理试题答案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