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北大MPA考前辅导班行政学(5)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09:29:5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五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及其特点

1.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

领导是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按领导的权力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的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

2.领导的特点

(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领导者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组织、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地位的个人和集体,在领导活动中,他们处于主导的地位。被领导者就是按照领导者的决策和意图,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和集团,他们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基本力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是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相互结合,才能构成有效的领导活动。

(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领导的三个要素表现为两对基本矛盾: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二是领导活动的主体与领导活动的客体的矛盾。领导者的“投入”要通过被领导者的行为效果“产出”,领导活动主体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表现为客观环境由“自在之物”不断地转化为“为我之物”的具体过程。

(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高层次的管理是宏观管理,主要处理带有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独立性较强,因此,把高层次的管理称为领导。

(4)权威性。领导权威表现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它既反映领导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被领导者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

3.“领导”与“管理”两个范畴之间关系

(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领导”与“管理”长期“合二而一”使用,在“领导”一词出现之前,其含义包括在“管理”之中。中国的“经世治国”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中的“治国”就包含了“领导”。就是有了“领导”一词之后, 人们还往往把二者当做同义语来使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宪法强调的“工人阶级领导”,其“管理”和“领导”是一脉相承的同义语。在现实活动中,存在着包括决策及其实施的领导,即广义的领导;也存在包括决策执行与决策制定的管理,即广义的管理。很清楚,这里的广义的领导与广义的管理是一回事。换言之,在广义层面上作比较,领导与管理是等同的,是一回事。

(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从历史发展来看,管理与领导的分化及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随着社会活动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19世纪中期发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20世纪初,泰罗提出计划(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科学管理,开创了人类社会管理的新纪元。随着决策现象凸现,领导、管理、决策与执行者四者相互关系的研究突出起来。人们在归纳研究中,发现领导与决策联系在一起,管理与执行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领导就是决策、管理就是对决策的执行的观念。开始认识到领导与管理各有不同的本质内涵,进而把它们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们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了。处在现时代的人们,不能只停留在管理与领导相同的认识上,要认识到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职责,从而把管理与领导区分开来。我国宪法对国务院十八项职权的规定中,在“领导”与“管理”的使用时,就有“领导”、“领导和管理”和“管理”的不同规定,这应视为是这种区别、求异科学精神的体现。

(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平时所讲的“领导是管理”和“管理是领导”,把二者连接在一起进行思维判断是不妥的,因为违反同一律,产生逻辑混乱。可是分别作为独立的命题,采取广、狭组合模式,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下定义的重要方法。一般所说的“领导是管理”里的“领导”是属于狭义的领导含义,因为仅指决策而言;而“管理”则为广义的管理含义,因为它包含执行决策和决策的制定。一般管理组织分为高、中、下三个层次, “领导是管理”的展开解释则变成领导也是管理,不过不是一般的管理,而只是高层次的管理。同理,一般所说的“管理是领导”,“管理”仅指执行而不包括决策制定,所以是狭义的管理;“领导”则是包括高层、中层、下层的整个组织系统,既有上层的决策制定,也有中、下层的组织与执行,所以属于广义的范畴。所以“管理”也是“领导”,只不过不是一般的领导,而只是低层次的领导罢了。

二、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作用

1.行政领导的概念

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活动。

2.行政领导的特点

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行政领导者依据法律,对纳入行政活动的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从而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有效地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由此归类,它一般不包括政务活动,而主要指事务活动。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不属于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制,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因此,行政机关必须在权力机关发出的指令下工作。对行政机关来讲,它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按权力机关的合法指示,依法行政;根据权力机关的合法要求;迅速组织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高效快捷地实现权力机关的工作意志。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使命而建立的组织;政府机关依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规定来进行活动,实现国家的统治职能。行政机关的使命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国家机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行政机关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主要通过大量的组织工作,来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行政领导者要讲政治,提高社会主义政治觉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员的态度为人民“行”好“政”。

3.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为:

(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为了保证系统内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就需要行政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行政机构日益庞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日常行政事务日益复杂,行政人员不断增加,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的行政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行政管理既有纵向层次的区别,又有横向领域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指挥,是对所有行政管理的共同要求。

(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行政领导是推动他人去做,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目标,这符合管理的特征。因此,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行政管理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就具体过程看,行政管理是通过各环节连接起来的链条,其中主要环节有建立行政组织、选才用人、收集信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调节完善等。这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决策即“出主意”。“出主意”、“用干部”是行政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正是这两种领导职责构成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活动,并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

(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管理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每个因素都对行政管理产生影响。由于行政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尤其是行政决策规定了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成为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行政效能是由行政决策的效率决定的。要保证行政决策的高效能,不仅要提高效率,更要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方向。否则,方向错了,效率愈高,损失愈大。正是这种决定作用,规定了担负行政决策责任的行政领导,是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行政领导的职、权、责,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政领导制度,掌握并运用科学的行政领导方法、方式和艺术,优化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无不对行政管理效能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

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在西方,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经历了两次专业的转型:一次是“硬专家”转行领导管理。在家长制行政领导管理时期,老板既是组织的所有者,也是组织的领导管理者,他是凭借着财产所有权和个人经验来领导管理组织的。随着生产劳动专业化的出现和发展,领导管理工作从没有专业知识的老板手里转到生产技术高超、具有专业知识的“硬专家”身上。发生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这种领导管理体制的演变,既实现了财产所有权与领导管理权的分离,也实现了领导管理工作的专门知识化,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不能只靠精通某一门专业知识的“硬专家”去领导管理了,需要把领导管理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活动,需要具有领导管理知识专长的职业“软专家”担任领导管理。这样,以领导管理为职业的“软专家”便应运而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迎来了一个领导管理科学化的新时代。美国的泰罗和法国的法约尔,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理论开创者。

上述西方经历几代人完成的两次专业化转型,现在要在中国同一代人身上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领导管理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央明确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引下,一大批德才兼备和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走上了领导管理工作岗位,打破了长期以来单纯以“政治挂帅”为标准选用领导管理干部而导致的“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但是在具体执行“专业化”方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一般都是挑选本行业、本部门中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甚至是业务尖子)来充任领导管理工作。这实际上类似于上述的西方企业行政领导体制演变中的“硬专家”转行领导管理阶段。虽然有许多具体区别,但都具备由业务内行代替业务外行这个专业化的内涵。其“业务”也有特指内容,即任职单位的业务,并非领导管理工作业务。

领导管理工作和特殊领域的业务工作,是两种不同的专业工作。在工作的对象上,领导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而具体业务工作的对象既可能是人,也可能是财或物,或别的什么。在工作的方式上,领导管理工作是组织指挥别人去实施计划目标,具体业务工作是靠躬行实践去完成。在工作范围上,领导管理工作是总揽全局,具体业务工作是微观探密。在思维方式上,领导管理工作多为定性判断,具体业务工作多为定量计算,如此等等。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具体业务尖子不等于领导管理的行家或里手。反之,也一样。这里对于领导管理工作而言,具体业务的“内行”却转变为领导管理工作的“外行”。如果要把“内行领导”原则贯彻到底,势必要求上述走上领导管理工作岗位的原来的具体业务的内行,再转变为领导管理工作的内行,实现个人的第二次专业化(由领导管理者无专业业务知识到具有业务专长,再由具体业务专长转变为有领导管理工作专长)。

2.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

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

第一,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像改革开放以前那样,单纯强调“政治第一”,以为政治好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搞“外行领导内行”,那种排斥具体业务要求的领导管理工作带来的损失,教训极为深刻,我们不能让其重演。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四化”方针,继续把合乎条件的业务人才吸纳进领导管理队伍,提高领导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但是,如果以为这样做了,就等于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了,则会导致一种新型的“外行领导”的结果。套用解决具体业务的方法去解决领导管理工作,肯定不得要领,变成放空炮,那还有什么领导管理效能呢?再说,这种新“外行”是在“专业化”的美名下产生,因而还会有新的不良影响。

第二,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是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等同于具体业务专业化,会把领导管理专业人才等同于专门业务人才,在选才用人标准上,难免出现“惟业务人才是举”的片面性,导致业务专业水平越高的人,被选用的几率越大。按这样的思路去选用领导管理人才,其结果是不言自明的。还有一个由此而来的延伸问题。用业务专门人才等于领导管理人才的公式去组建班子,可能出现孤立考虑班子成员的具体业务知识的结构优化,忽视了领导管理专项职能人员的专业素质的优化搭配,到头来,组建起来的是一个单纯的具体业务结构优化的班子,而不是兼顾(更说不上突出)领导管理专业的优化群体。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班子对领导管理效能的制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有利于“岗上”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如果认为具体业务的专业化等于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那么,一些以具体业务优势走上领导管理岗位的业务人才,对自我可能做出欠正确的评价。由于缺乏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换血”和“脱毛”的压力,会有碍于其成为一个完全的领导管理者。

(2)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从泰罗、法约尔创建科学管理伊始,领导管理科学迄今还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兴起还不到20年。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她还年轻,学科基础建设和全面繁荣的任务还很重,路子还长。而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社会领导管理实践。毛泽东同志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专业化是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如果领导管理工作与其他具体业务工作是相等的,没有什么专业特色和专业要求,它也就不可能成为具有特殊性的专门领域,领导管理科学也会因为失去特定的研究对象而不复存在了。当初建立就无根据,如今取消也合乎事理。就是人们用各种具体知识简单地等同于领导管理专业知识,或机械相加拼凑成一个体系,勉强维持其存在,也终将因失去客观特定对象而“寿终正寝”。

3.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实现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途径是多种的。这里讲的专业化,既不等同于任职单位业务知识的专业化,也不等同于领导管理学专业文凭化。关键是各级干部要树立起实现第二个专业化的转型意识,抓紧自学,接受各种培训、进修,自觉地掌握领导管理理论与方法,注意总结提高,探求领导管理工作的固有规律,较快、较好地实现由具有某门知识与技术的“硬专家”领导管理,向具有战略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教育与激励能力及协调与控制能力等的“软专家”领导管理的转变,成为“双内行”(具体业务内行、领导管理内行)的新型专业人才,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领导管理工作任务。这种自身新的专业化和工作新的佳绩的二者“互推”,表明第二个专业化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关文章


2006北大MPA考前辅导班行政学(2)
2006北大MPA考前辅导班行政学(3)
MPA试题中心:逻辑削弱结论型试题(三)
MPA试题中心:逻辑削弱结论型试题(四)
2006北大MPA考前辅导班行政学(5)
2006北大MPA考前辅导班行政学(4)
MPA试题中心:逻辑削弱结论型试题(二)
MPA试题中心:逻辑削弱结论型试题(一)
2006北大MPA考前辅导班行政学(6)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