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抑或换骨EMBA圈内人解析心路历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09:18:2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揭开EMBA神秘的面纱,人们想知道,谁在读EMBA,他们在读什么?EMBA到底是一种“镀金”还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和阅历上的“脱胎换骨”?
  许多人想起EMBA,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样的“大画面”:高额的学费、老总级的学员、人们津津乐道的两大卖点“文凭”和“人脉”,很多人质疑EMBA项目是企业老总的镀金之旅抑或商学院的生财之道?
  “对此我完全不能苟同;至少我从没感觉在复旦念书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圈内人”复旦大学EMBA项目的学生李骥因参加东方卫视《创智赢家》创业精英挑战赛一战成名,他拿下了最高胜率,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他是复旦大学EMBA的学生李骥,而不仅是“优客李林”歌唱组合中的李骥。    复旦大学的EMBA项目副主任李萌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和大多数人想象的相反,大多数EMBA项目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比如说学员每门课程缺课率超过50%就必须重修。”同样的观点得到上海华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启华的回应,她说:“相对于学费投入,我投入的时间成本更宝贵,学员们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并不是像某些传言那样,没有哪一个老板会带着秘书上课。”
  揭开EMBA神秘的面纱,人们想知道,谁在读EMBA,他们在读什么?EMBA到底是一种“镀金”还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和阅历上的“脱胎换骨”?
  谁在读EMBA
  调查表明,国内一流商学院的EMBA项目的进入门槛相当高。和一般的MBA学员相比,EMBA学员的平均年龄更大,他们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一些学员已工作15年或更久,而且大都是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资深经理人和企业家。
  这也给那些教授EMBA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顶尖EMBA课程指南》的编者丁洛告诉记者:“面对一批又一批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带着满肚子管理问题的EMBA学员们,目前国内大学能制住这批学生的EMBA教授加在一块不会超过50人。”
  但这也给那些开办EMBA项目的商学院很大的好处,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种渠道了解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内部正在发生什么。长江商学院的EMBA项目学术主任曾鸣表示:“我们拥有一个与中国顶级商业精英互相学习的渠道,这种互动棒极了。”
  在长江商学院的北京EMBA项目里,已经有几个学员的名字列入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而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其EMBA项目副主任李萌娟告诉记者,她曾亲眼看见一个IT届的复旦EMBA学员面色淡定地在几分钟之内交易了上千万美元的股票。
  据调查,在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中,55%是公司董事长或CEO。而在北京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北大国际MBA”的EMBA课程中,80%的注册学员是企业高管、总裁或副总裁,来自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学员各占三分之一。
  而在复旦大学的EMBA学员中,有22%来自国有企业,36%来自民营企业,42%来自外资企业。若从行业分布来看,有来自政府部门、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电信业、商业贸易、医药生物、金融保险业、咨询等各行各业,且职务也相当高,76%的学员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学员的平均年龄37岁,平均工作经历14年。来自国有企业或上市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学员也是各占三分之一。其中约85%的学员为企业高管,约65%的学员担任董事长、CEO或者总裁这样的高级职务。
  EMBA 怎么读
  攻读EMBA的一个优势是学员可以边学习边工作,不过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更紧的日程和更大的压力。《金融时报》所做的一次调研中解释了EMBA学员不惜这样“自讨苦吃”的动因:管理发展、收入上升和职业发展是他们的三大主要目标,其他目标还包括更有效地建立人脉、认识更多企业界的朋友。
  由社会资深人士的身份回归到学校新生,对大多数学员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角色过渡。EMBA课程的案例研究是为讨论提供一种平台,在组建各个小组时,校方会尽量创造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工作经历的环境,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个人风格,分享知识。通过小组学习和团队协作,学员培养默契和情谊。
  “在复旦读EMBA,感受最多的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2003春季班的学员张宏表示,同学之间不会攀比名利,而是集中关注企业思路、战略和文化。“正因为大家的阅历都很丰富,所以才有更多的包容和默契的团队精神,大家彼此欣赏,互相学习。”
  路伟是复旦第三届EMBA班的一位组长,他说道:“我们的小组不突出个人,而是团队精神,做企业也一样,让整个团队来带动企业发展才更有价值,这是在复旦EMBA学习给我最深的体会。”
  “EMBA的学习不是灌输,而是一种融汇;不是教会怎么做报表,而是学会看懂数据。因为EMBA所要培养的,本来就是将帅之才。”钱世政教授是上海实业执行董事、副行政总裁和财务总监,在复旦EMBA项目讲授会计学。
  除了课堂教学讨论,还有不拘一格的课外学习,如特色讲座系列“管理前沿论坛”、各种形式和主题的讲座和研讨会,到各个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学习旅行,进行高层次的商务考察和交流,进一步拓宽视野;项目也提供许多同其他国际EMBA项目的交流机会,今年7月,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就接待了全球排名第四的西班牙ESADE商学院EMBA项目35名毕业生的来访,他们希望能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也为将来在中国的创业发展作铺垫。
  EMBA课程也包括一系列远程学习作业,有一些会以学生自己的公司为基础,进行参观、考察公司战略等。比如复旦的EMBA学员就曾组织参观同班同学王利平的广博集团、邱风雷领导的浙东建材集团等等。
  各种社团活动、协会和主题晚会、同学会也是EMBA学员们生活的一部分。
  EMBA,学到了什么
  EMBA常常转倏而逝,很多EMBA学员都认为,这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持续时间会相当长久。他们经常把那些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经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探讨,能够得到新的启示和思路,并立即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
  泛亚国际传媒集团副总裁韩立光是复旦首届EMBA学员,他觉得课堂上能感受到很多东西,既有年轻同学的活力,也有年长同学的沉稳,还有几十位授课老师的深厚学术底蕴,即使向每人学一招,也可以受用很久了。
  除了知识结构的完善,学校的人文环境、课程之外的各种论坛和人文系列讲座、同学之间关于生活品位的交流,也使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求一种心灵的沉淀,很多EMBA学员感觉这种无形的所得更是弥足珍贵。
  经过在项目中系统的学习,学员们静心梳理数载的工作经验,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大都和自己所从事的产业密切相关,凝结了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心得,再利用所学的系统方法加以理论提升。在中石油工作的张健提交了论文《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而另外几位来自中石油的学员则撰写了《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物流战略研究与设计》,这些论文自然分量不轻,其中的思路和方案也能真正在实践中加以贯彻。
  秦琪原本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作为IBM最早培养的本土经理之一,已经在IBM工作了9年,她在课程中得到启发,觉得计算机专业在其他产业环境中或许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就读EMBA期间选择跳槽到德尔福,毕业论文也是《产业政策与竞争环境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影响及发展战略分析》这一新的题目。
  《金融时报》的调研还表明,大多数EMBA学员毕业之后能得到升职,有时还会选择新工作。复旦大学曾经将攻读EMBA前后的工资、职位水平作一下对比,结果发现复旦的EMBA学员有10%升职,13%开拓新事业。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的EMBA学员在毕业之后3年的平均年薪达到了约人民币50万元。
  “EMBA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沉淀,让我在管理的智商及情商上都有长足进步。”李骥觉得,他在EMBA学习中重新得到了自信。曾经意气风发的他,希望把自己的音乐唱给全世界,然而舞台的光彩最终还会黯淡,离开灯光和掌声后还得找到定位。如果不是EMBA这群值得尊敬的师长和可以信赖的同学,要重新走上舞台、证明自己,总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找回了自信、等于找回了自己的价值,这一切,都是令我惊喜的礼物。”

相关文章


中国富豪对EMBA趋之若鹜
厦大与台湾东华大学EMBA开展学术交流会
镀金抑或换骨EMBA圈内人解析心路历程
2006南大EMBA学员捐资成立基金帮扶贫困生
我们都是同学——EMBA中国的老板班纪实
06北大招生说明会降低EMBA费用有良方(1)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