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GCT考试逻辑辅导教材--第一章(1)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1:13: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章 关于GCT逻辑应试的若干问题
问题1:GCT逻辑考试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考试?
对于GCT考生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这个有特殊涵义的问题是成立的。因为GCT逻辑考试不同于一般的逻辑考试。逻辑考试这种形式我们并不陌生。大学课堂中有逻辑课并有相应的逻辑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中也有相应的逻辑考试。但GCT逻辑考试不同于其它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
GCT逻辑考试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确定意义上的能力型考试。
这种能力型考试的模式来源于西方特别是北美。美国的GMAT(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研究生入学考试)、SAT(本科生入学考试)和LSAT(法学本科生入学考试)等,都是能力型考试。这种考试测试考生的两种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考试包含几个部分。其中,批判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直接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和数据充分性分析(Data Sufficiency )通过对文字和数学内容的理解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写作(Writing)同时测试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考生现在所面临的我国的GCT逻辑考试,是比照上述能力型考试中的批判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部分设计的。 源:www.examda.com
北美的上述能力型考试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这种能力型考试模式进入我国也已有近10年的历史。最早采用这种模式的是自1997年开始的我国MBA(工商管理硕士)全国入学统考。近年来,我国的MPA(公共管理硕士)、MPA-CC(公共管理会计硕士)和GCT(工程管理硕士)的全国入学统考都陆续采用了这种考试模式。这些考试中的逻辑考试部分,都是比照上述能力型考试中的批判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部分设计的。考生面临的GCT逻辑考试,和上述我国的MBA、MPA等的逻辑考试,总体上属于同一种类型。当然,由于各种操作上的原因,也可能存在某些不同的特点。
问题2: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型考试,GCT逻辑考试和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的区别在哪里?
对于GCT逻辑应试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到位的问题。
当我们说,GCT逻辑考试区别于其它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有确定涵义的能力型考试,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它和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的区别到底是什么?难道大学课堂上的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不测试考生的能力吗?
为了有利于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在特定的解释下,把逻辑试题分为三类:知识型、知识-能力型和能力型。注意,这三个概念,是在特定的解释下使用的,不应在不适当的场合作一般意义上的使用。
GCT逻辑考试和一般的逻辑考试的区别在于:一般逻辑考试的试题主要是知识型的,也包括知识-能力型的,但一般不包括能力型的;GCT逻辑考试的试题主要是能力型的,也包括知识-能力型的,但不包括知识型的。也就是说,一般逻辑考试测试考生对逻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逻辑知识的运用能力;GCT逻辑考试不测试考生的逻辑知识,而测试考生的那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业知识,包括逻辑专业知识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即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问题3:什么是知识型逻辑试题?其特点是什么?源:www.examda.com
思考下题:
[例1]
马季是曲艺演员;马季又是相声演员。所以,相声演员都是曲艺演员。
以下哪项对上述推理的评价最为恰当?
A.推理正确。
B.推理错误。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C.推理错误。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D.推理错误。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答案是C。
解析:题干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中,“相声演员”是小项,“曲艺演员”是大项,“马季”是中项。正确三段论的规则之一是:如果一个词项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试题1的小项“相声演员”在前题中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因此,该推理违反规则,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这是一道测试考生三段论知识的试题。
这道试题的特点是:一个考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的逻辑知识,即使他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正确选择答案(GCT逻辑试题有四个选项,随机选择的正确率是25%。这里所说的正确选择答案,不包括这种情况。下同。);一个考生,只要掌握了上述相关知识,那怕此种掌握依赖于死记硬背,哪怕他的日常思维能力事实上很弱,也非常可能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型逻辑试题。知识型逻辑试题对于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来说也许是必要的,但它不符合能力型逻辑考试的要求。
知识型的逻辑试题不出现在GCT逻辑考试中。
问题4:什么是知识-能力型逻辑试题?其特点是什么?
思考以下例题:
[例2]
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和平的中断。
甲:什么是和平?
乙:和平是战争的中断。
上述对话中的逻辑谬误也类似地存在于以下哪项对话中?
A.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
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B.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C.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命题?
乙:命题就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答案是B。
解析:题干的对话中出现的逻辑谬误,称为“循环定义”。在定义一个概念时,被定义的概念称为被定义项,下定义的概念称为定义项。如果在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此种逻辑谬误称为“同语反复”;如果在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称为“循环定义”。题干的对话中,被定义项是“战争”,定义项中包括“和平”,而“和平”又由“战争”定义,因此,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这就是循环定义。在B项中,类似地,“生命”由“有机体”定义,而“有机体”又由“生命”定义,因此,循环定义。■

相关文章


06年GCT考试逻辑辅导教材--第一章(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介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硕士控制工程领域介绍
06年GCT考试逻辑辅导教材--第一章(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硕士地质工程领域介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介绍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