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0:49:3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中国教育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教育起源和学校出现的条件和过程来源:www.examda.com

  1. 条件:生产、生活和风俗知识传授的需要,生产发展、社会分工,出现了掌握文化知识的脱离劳动的文化人。

  过程:成均——上庠下庠(养老)——序(习射)——学(礼乐文化)来源:www.examda.com

  

  3.特点: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重视道德教育和修己治人之术和人才,学校考查与官吏的选拔统一于一体;同时忽视生产知识和自然科学。这些特点影响此后的教育。

  (养老与视学结合的意义证明了教育与学校发展的过程)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一)官学私学之分:

  1. 私学兴起:“礼崩乐坏”,“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中孔子儒家,墨子墨家为显学

  原因:上的原因,下的原因,中的原因

  意义:学官分离,政教分离,教育活动独立,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扩大了教育对象。 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带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经验上的成就。《学记》

  2. 士与养士,与私学的关系,稷下学宫

  3. 百家争鸣,与上述两者的关系

  (注意各时期官学私学之关系)

  (二)私学显学: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

  1.儒家:

  1)孔子:《论语》

  教育地位和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来源:www.examda.com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伦理道德:诗、礼、乐,忽视自然、生产知识

  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启发诱导(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学思并重(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实质与形式)、由博返约(广度与深度、博与专)。

  道德教育:仁、礼、孝,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教师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者爱人,无隐无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2)孟子:《孟子》:仁政、重民、性善论、儒家唯心主义

  教育的作用:社会作用,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目的:明人伦,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教育内容:孝悌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养气(理智与意念情感);反求诸己(自我修养慎独);改过迁善;刻苦锻炼

  教学原则:思、感之辩。自求自得(学生主动性);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内发论)

  3)荀子:《荀子》,礼法,唯物主义观,性恶论

  教育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教育目的和内容:培养治术人才和各级官吏,内容是诗书礼乐春秋。注重乐教

  教学原则:学、思之辩重学,闻、见、知、行。学习态度:积少成多,虚一而静,解弊救偏,兼陈中衡,全面认识,比较权衡。

  教师论:提高老师地位和作用,师即礼法,对老师要求和条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礼记》:《大学》、《中庸》、《学记》教育思想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教育作用:建国君民,化民成俗(育才,化民),学制,教学过程和考查标准、学校管理和性质制度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正课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豫、时、孙、摩;启发诱导: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问答、讲解、练习、类比

  批判违反教学原则的恶果

  意义


相关文章


历史学:世界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历史学:世界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一)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二)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三)
历史学:世界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