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1:48:5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重点题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二、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考点背景透析】
在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胡锦涛又借助于同民主党派交流谈话的机会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有针对性地,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在其中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八荣八耻”可以说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从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入手,荡浊扬清,树立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稳定的、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③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相适应。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同唯心史观把某种精神因素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的功能。
(1)不同步性。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意识形态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阻碍社会发展;有时又会预见到社会存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社会发展。但这只是相对的,过时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新的意识形态也只是在历史条件具备时才可能产生。
(2)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会吸收、保留以往的某些意识形态材料,“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推陈出新”。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继承性造成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独特的历史,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3)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对经济及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
3.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由于每一社会形态中往往存在着反映新、旧和现实社会的三种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展开斗争。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武装、感染、教育和引导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关材料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胡锦涛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和最大幸福;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以崇尚科学为荣”里所讲的科学,是指包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团结互助作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条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失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3.现阶段提出荣辱观的必然性
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相关文章


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考研数学一模拟试题(3)
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