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考研时政热点专题:“十一五”发展五重奏1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1:54: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像一把全新的思想利剑,荡开了中国的发展浮云。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揽下,发展的理念被重新校读,发展的手段被重新校正,发展的目的被重新校定,由此孕育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将确保中国“十一五”发展更加科学,更加理性自觉。
  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处在战略转型期的一项重大抉择。建设新农村将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十一五”的五年是一个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来源:www.examda.com
  新农村建设的四个背景。陈锡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曾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但这一次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提出,却有着完全崭新的时代背景和内涵。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陈锡文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归纳为四点:
  一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来看,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
  二是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收入比达3.22∶1,而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等,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大,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正是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的财政能力。“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由于高速的增长,GDP、财政收入和整个社会的投资规模,五年之内都提高了一倍以上。怎么让农村在这种快速增长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
  四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基本方针的实现,这就是扩大内需。只有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更快富裕起来,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中国的市场才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陈锡文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这二十字指导方针,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建设。今年“一号文件”里已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足见其极端重要性。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
  按五大原则起好步。陈锡文介绍说,针对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原则: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才有条件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不能因为搞新农村建设就错误理解为不搞家庭经营了。三是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解决“水、路、气、电”四件事。四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别的的经验。五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是国家重大战略进入转型期的具体体现。可以预见,这项部署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有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受部门利益、政绩攀比、考核机制滞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些重要政令在落实中出现“梗阻”。
  新农村战略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实现财政转型、投资机制转型、组织机制创新等一系列重大转
  变,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会遇到不少阻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学院院长温铁军
节约型社会:驭一时,谋万世
  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冯飞认为,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低水平利用状况,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之所在,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空间之所在。
  冯飞用精确的资料描述了我国资源利用现状:目前八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节能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居住建筑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较为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
  冯飞研究员进一步从人均占有的角度表示了他的忧虑: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的方式又加剧了资源不足引发的紧张与矛盾。如果不改变传统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冯飞指出,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为建设节约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冯飞研究员提出,从战略的角度,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长久之计,应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并提升到新时期基本国策的新的战略高度。特别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才能真正抓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环节,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相关文章


2007考研复习必看:学习《江泽民文选》专题2
皖南医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07考研时政热点专题:“十一五”发展五重奏1
[安徽工业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08年数学复习要领 越基础越重要
人大社资深主编曹显兵等点评07考研数学真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