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清:2006年毛概邓论冲刺讲义篇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1:56:0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一、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他还说: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此知识点在2002年理科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二)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

  1、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法宝。(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进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八七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

  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第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第三,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军队的官兵基本是穿上军装的农民。

  (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暴力革命,或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但武装斗争的具体道路却因国情而有所不同。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是:(此知识点2000年文科第21题、理科第22题、2005年第8题考查过)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客观的条件。第四,人民军队的存在和不断壮大,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 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四)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1、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在1927年9月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的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最早体现了这一原则。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这一原则。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通过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体现出来的。这三大任务是: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与军队政治工作原则相一致,还必须从方法上在人民军队内部实行三大民主,即(1)政治民主;(2)经济民主;(3)军事民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毕竟很少。因此,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关键就在于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3)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取得全国胜利。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存在着内外部的多种矛盾。(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国民革命时期的联合战线。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标志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组成部分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主张新三民主义的爱国者。组织形式为改组后的国民党。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此知识点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7题考查过)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国民党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有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开明绅士等,都可以加入到抗日民族资统一战线中。

  这个统一战线与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二是国共两党各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三是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只能采取遇事协商的方式维系合作;四是国共两党经历了三年合作、十年分裂后的再度合作,双方都有合作与分裂的经验教训;五是处于有利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此知识点1999年理科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上述特点要求共产党必须处理好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中共建立了反蒋爱国统一战线,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加者也十分广泛,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蒋爱国分子。

  (三)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此知识点在2000年理科材料题第36题中已考查过)

  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此知识点在1999年理科辨析题第25题考查过)

  (2)两个联盟的关系是: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同时必须注意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具体说: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第三,正确的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第一,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此知识点在2001年理科多选题第22题考查过)


相关文章


[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攻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07年考研政治张俊芳关于马哲讲义
考研数学专题:概率经典例题38道之十至十二
张丰清:2006年毛概邓论冲刺讲义篇
考研数学专题:概率经典例题38道之七至九
[中国药科大学]2005年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中国药科大学]2005年网上报名流程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