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讲义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1:55:5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冲刺复习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有针对性的系统梳理。
  如何体现针对性和系统性?就是以考试-大纲规定的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系统为基础,以对于命题规律、命题趋势的把握为重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以对主观性试题的重点复习为突击方向,带动对包括客观性试题在内的考试内容的全面梳理。
  具体地说,就是要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强化能力。
  全面把握,并不是不加分析地地毯式轰炸,面面俱到并不叫全面,全面是指建立系统和框架,在此基础上把我们复习的东西有机化,在原理和原理的关联中掌握原理,在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中把握概念。
  突出重点,重点就是指哲学的考点――基本概念(客观性试题的考点),特别是基本原理(主观性试题的考点)。基本原理正是哲学的理论逻辑运行的载体。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重要的基本原理和已经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原理。
  强化能力,掌握了原理,还要会运用。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这主要包括审题的能力、迅速准确地建立基本原理与题目的比对关系的能力,分析题目的能力,答案切入的角度,答案的展开和丰富、层次感和形式化。
  脱离针对性的系统性,难以形成战斗力;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性,就难免陷入盲目性。只有将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起来,才能高效、稳妥、主动地开展复习,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部分 绪论和唯物论
  这一理论系统包括考试-大纲的一、二两章内容。
  第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绪论。第一章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这一层次中的重要考点是同哲学基本问题具有直接关联的哲学基本派别的区分。
  第二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其中的重要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的理解要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和功能。
  第三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问题。
  本章的重要考点是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命题的识别。命题形式以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为主。具体的命题角度可以是将以往哲学家的典型观点设置为分析材料,将不同性质的哲学派别作为选项。也可以是相反。形式多样,不离其宗。关键是要抓住上述几个考点。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在命题上与三个理论问题有关:第一,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怎样存在的?第二,实践为什么有物质性?怎样理解实践的物质性?第三,意识和物质是什么关系?第二章的三节分别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的产生、本质和作用原理。这既是本章的理论脉络,又是考试命题的基本线索。
  首先,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要弄明白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客观实在性。同时,理解运动和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观”和“时空观”中的几个次重点原理。
  其次,要理解“实践”范畴的定义和实质,实践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实践的环节、特征和形式。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实践的本质”,要从实践作为一种物质活动与自然界盲目的物质运动和人的主观观念活动的区别和联系中去把握它。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因此,实践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主体性,但实践与观念性活动不同,实践与其他物质运动一样,具有客观物质性,即直接现实性。所以,实践本质上是物质活动。
  最后,要把握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其中“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是重点考点,要抓住意识在内容上对物质和依赖性和形式上具有主观性的矛盾。并且掌握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从命题针对性的角度,主要涉及以下基本原理:
  一、哲学基本问题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
  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原理
  1.物质观原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不同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的最高抽象。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重大意义
  (1)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贯彻了物质第一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界限。
  (2)指出物质是能够为人所认识的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划清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界限。
  (3)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揭示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辩证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从而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界限。
  (4)把实践活动纳入物质范畴。不仅唯物主义地理解自然界,也唯物主义地理解社会历史;不仅把世界理解为物质演化的结果,而且理解为实践改造的结果。从而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物质观上的革命变革。
  三、实践本质的原理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去理解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主张从实践中去把握物质世界。不仅把世界理解为自然演化的结果,更是把世界理解为实践创造的产物。
  (1)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一是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这是实践区别于意识的一般本质;
  二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特殊本质。
  (2)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
  (3)双向对象化原理及其意义
  (4)人通过实践把握物质世界的主要环节
  ①确立实践目的。
  ②借助物质手段作用于客体。
  ③根据实践结果对实践活动进行反馈调节。
  四、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
  ①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③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
  结合实际命题的材料:神六航天成就 预防禽流感。
  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①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②这一原理的基本表述: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这是因为:
  世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从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物质的决定性出发,找出其固有的规律。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更新观念,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与时俱进”,要求我们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认识和探索客观规律。

相关文章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数学专题:概率经典例题38道之二十二至二十四
李海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讲义
考研数学专题:概率经典例题38道之十九至二十一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西艺术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