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息化遭遇文化冲突[1]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3:13 22:16:5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从中国信息化文明进程中,从新型工业化痛苦的文化冲突中,我们已经走过一段弯路。建立在“漂白”中国文化传统上的全盘西化,以及建立在本土功利主义基础上的伪信息化,两者带来的巨大损失,是我们面临双文明冲突时必然付出的惨重代价。然而,代价可以付出,歧途决不可以重走。牢牢抓住信息化文明带来的机遇,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2006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23亿。

此消息一出,顿时让我们回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初风靡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在书中描述了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革命——信息文明。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弄明白计算机是怎么回事。针对这本书,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曾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看不到世界科学技术出现的这些新发展,到了21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生产力还很落后,那么全世界都会责备我们。”

第二大互联网国家背后 中美信息化差距却在拉大

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1.23亿网民的数字似乎可以让我们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互联网国家;当传统制造业的厂房里迅速堆满了计算机键盘和电脑屏幕的时候,我们更似乎感觉一夜间骑上了奔腾的信息化骏马;甚至一度对信息文明的变革发出了“不过如此”的轻蔑声音。美国《圣荷塞信使报》7月23日报道,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有63家网吧,大多数网吧里坐满了年轻人,他们在虚拟的城堡里砍杀魔兽和积累金币。他们通过中间人把这些虚拟物品卖给富有而想以捷径取胜的欧美玩家。据报道,这种“金币农夫”在中国有50万人,已形成产业。

但是,一组研究数据却敲醒了我们:1995年,我们和美国的信息化差距只有四五年。2000年的时候已经扩大到20年的距离。而现在有多大差距?我们或许不敢再提起……

5年前,一位中国IT企业老总去美国同行业公司访问,抱着试探的口吻提出要参观对方的开发实验室,对方竟欣然应允。这位老总走进实验室之后,却感觉自己恍如隔世,后来才弄明白,人家不怕看,原因是你根本看不懂。里面没有电子芯片,而尽是些瓶瓶罐罐,像生物实验室。原来人家正在开发30年之后的蛋白质计算机。

信息文明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又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呢?好像一个老地主照样可以用互联网,但用互联网管理的终归还是那几斗租子。也就是说,信息文明并没有催化中国的产业领域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1.23亿的网民和堆积如山的电脑,并没有换来钱学森先生当年期望的生产力加速提升,差距反而在越拉越大。

信息文明在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为什么没能在产业领域释放出同等的生产力?二十几年当中我们是否走了弯路?面对如此问题,恐怕连托夫勒老先生一时也难以作答,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文化冲突问题。对于产业领域而言,中国人缺失的是一场管理文化和管理思想的革命。托夫勒能够清晰预测信息文明对西方工业国家的思想变革,但他却无法解析中国所遭遇的文化冲突,这种答案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寻找。

寻求洋方治病 一杯共同吞下的“苦酒”

1996年,当我们正欣赏着“中国制造”这一工业文明光环时,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夹带着世人的惊奇与憧憬,又颠覆了人们心中固有的工业时代经济学规律。

在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进程中,我们曾经遭遇了机器对“天人合一”文化传统的冰冷切割。这种切割体现在意识形态上,一直呈现为对中国传统农耕思想不断否定的长久阵痛,儒家文化成为落后文化,慢慢渐行渐远。

悲观论调认为:中国缺乏成熟工业化时代的文化积累,又在信息化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背景下,自己无法产生与信息文明相匹配的管理思想。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中国企业更愿意相信西方跨国公司开出的先进管理药方。

相关文章


讲述:CIO们各自不同的幸福生活[1]
解开设给CIO的套[2]
快速开发框架的编码总结
解开设给CIO的套[1]
当信息化遭遇文化冲突[1]
当信息化遭遇文化冲突[2]
系统构架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些必要性因素[3]
系统构架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些必要性因素[4]
系统构架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些必要性因素[2]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