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自白:统招生比我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3:23 17:03:0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直以来,网上为两个问题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一、自考生和正规大学毕业生相比,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二、自考生是不是经常受用人单位歧视?据说,他们在应聘时常常遇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要自考生。”另外,他们的生活状态又如何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一名自考生。
  "一本很厚的书成了身"

  2005年全国有自考生约4200万,其中以高考落榜生和中专毕业生为主,就生活状态而言,可分为:家里提供一切费用的专心读书者和靠自己解决生存问题的边读书边赚钱者。他们的受教育方式则包括:就读成人教育学院、在民办高校报课、自学以及在正规大学蹭课。
  李辉(化名):湖南人,2000年高考落榜,9月份到北京就读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法律专业,一年后离开,先后住过北大、清华附近,自学、蹭课,2004年4月份考完自考本科全部科目,并获英语四级证书,现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在与正规大学生相比这个问题上,李辉说,“我有两方面不如优秀的正规大学生:一是独立学习能力,二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所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独立学习能力不单指能顶住外界的干扰,忍受生活的单调乏味,专心学习,还包括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我想我比不少正规大学学生更专心学习,但是我的学习效果肯定比不上优秀的正规生。”这当中的原因,李辉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比我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
  李辉认为这“学习资源”包括如下四方面:一、师资。“老师的最大作用是唤起你对专业的热爱,教你怎么学习专业,帮你更好的理解知识。这前两者对我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二、学习氛围。“我根本没有学习氛围,只有一个人闷头学习。”三、设备。“我不能去图书馆,也没有使用电脑的环境。”四、各种学生组织活动。
  对于自考生的优势,李辉说,可能课本知识比较扎实。这三年多的学习,他主要就是反复理解课本,每本课本至少读六遍,其中从头到尾细读三遍。“有人说自考靠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这是错误的。死记硬背很难一次通过五六门考试,必须理解,反复的理解。六遍过后,就会产生一种美妙的感觉:一本很厚的书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李辉由此对大学正规教育提出一点异议,说,“我去正规大学蹭过不少课,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普遍存在一种轻视课本知识的倾向,这是不对的。除非你能够轻易掌握课本知识,否则你就不能轻视它。而一本课本的价值,不从头到尾细读个三四遍,反复琢磨,你是感觉不出来的。”
  "我没有受到用人单位歧视"
  李辉从2004年2月份开始找工作,离他最后一次考试还有两个多月。“我实在不忍心跟家里要钱了,”他说。在找到工作之前,他的一切费用都由家里提供。李辉曾去过一次人才招聘会,看到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学历不是清华、北大,就是政法大学、师范大学,看见招聘人员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只是简单地说几句话就让他们走开,他没有勇气递出自己的简历。李辉浑身燥热地在人丛里挤来挤去,努力想弄明白用人单位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员工,究竟自己和正规生差距在哪里。他说:“人才招聘会是一个学历主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你没有一个好的学历,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可是我什么都弄不明白,我觉得三年多的努力全白费了,整个人都垮了。”
  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去过人才招聘会,找工作主要通过打电话和网上投简历。有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家位于魏公村韦伯豪公寓的公司的招聘广告,就剪下来,高高兴兴地去了。谁知道刚到那家公司门口,就被工商管理人员喝住:“你来干什么?”他说他来应聘。“你有什么证据?”李辉一下子傻了:应聘还要证据?幸亏随身带着报纸上剪下来的那张招聘广告。最后工商管理人员告诉他,那家公司已被查封了。李辉说,“我当时真出了一身冷汗。幸亏迟去几天,早去了万一不幸被录用,不知道会惹什么麻烦。一个人在北京,出了问题,背后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2004年3月份,凭着自考专科学历,通过网上投简历,他获得一份推销家庭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底薪1100元,加上补助,月薪1400元左右。据说,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份工作,是他的求职感言打动了招聘人员,他在求职感言里说,“在北京漂泊多年,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也许一开始会很苦很累,但我不怕,因为我年轻,我有热情……正因为未来的世界无法预知,所以我有理由对它充满信心。”

相关文章


自考路上多阻碍,人生路中多坎坷----我的自考三年
自考史好比中国史:从鸦片战争到三大战役
自考生自白:统招生比我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
自考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自学能力
经历落榜的痛苦我从自考中找到自信
落榜生讲述自考成才“经”--金子总会发光的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