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Test整理规划原理复习笔记(四)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3:27 16:15:2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共18个知识点
1、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2)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4)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5)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6)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7)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8)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位于规划区内的要纳入总规。 9)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10)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2、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的基本方法。 1)调查内容区域环境、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调查方法现场踏勘或观察;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文献资料的运用。
3、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两种: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形回归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用于功能结构分析);等值线法(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格网法(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图表法(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4、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5、城市用地的分类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总规: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规:达到小类深度。用地标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四级(60.1-75 75.1-90 90.1-105 105.1-120 ).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居住18-28;工业10-25;道路广场7-15;绿化大于等于9;建设用地结构:居住20-32,工业15-25,道路广场8-15;绿地8-15。
6、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条件: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有活动断裂带地区,慎重),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地震断裂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建设。城市上游不宜建设水库。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对待地面水,存在两方面问题,水对城市的影响-防洪标准、措施的合理制定,保证城市建设的安全。城市建设可能对原有水系的破坏-过量取水、污水的大量排放、改变水道与断面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后两者可为城市水源,承压水可为城市主要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形成漏斗。对地下水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气温降水与湿度
7、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是否合理(城市功能分区与结构协调);能否适应发展需要;是否体现城市性质要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8、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
承载性是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与几何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地租与地价。
2)主要影响因素
分三个层次:(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因素;(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3)因子层:更小的侧面。
9、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
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2)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合理的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城镇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层次
全国、省域、市(县)域及跨行政区域等。
4)主要内容:9个方面可分4部分。
(1)调查分析预测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2)规划布局(三大结构)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3)区域发展支撑条件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4)实施保障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0、如何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
历史背景、区域基础、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4)确定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7)确定保护区域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8)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1、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的要求
1)文件
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图纸
现状图
规划图
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万~1:10万;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1:5万~1:1万。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任务:研究确定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总规的依据。
2)内容:4个方面
(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4)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3)成果
(1)文字说明
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提出意见。提出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
(2)图纸
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1:5万~1:20万,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
城市现状示意图:1:1万~1:2.5万,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示意图:1:1万~1:2.5万,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等;
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
13、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
2)主要内容:14方面,7个部分
(1)体系规划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布局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提出人口、用地规模,确定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中心区位置。
(3)基础设施支撑
确定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4)治理与保护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止污染措施。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对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5)安全保障
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6)建设安排
确定旧区改建及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协调市区与近郊村镇的各项建设,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7)有关建议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相关文章


100Test整理规划原理复习笔记(五)
100Test整理规划原理复习笔记(四)
100Test整理规划原理复习笔记(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