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教案:哲学、史学的发展与教育、科技的成就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3:30 11:22:0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李大钊、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绍;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李大钊、郭沫若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及其教育主张;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事业;教育家华罗庚、苏步青;地质学家李四光;工程建筑学家茅以升。
2. 能力方面:
(1)通过归纳民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民国时期教育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2)通过了解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与中国石油勘探、地震预报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4. 学生指导方面: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训练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和归纳要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重点。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日强,30年代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代表一种先进思潮的认识方法在思想学术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将它作为重点,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分析能力。(
2)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重点。学习前辈的教育思想,可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事业的探索和献身精神。
2. 难点分析:哲学的发展是难点。学生所学哲学知识甚少,对哲学观点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结合政治课哲学常识的介绍,认识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发展。但只要把握好时代特点,近代中国西方文化思想传入,马克思主义是最进步的中国人的最终选择。
课堂教学设计
师:“民国时期的文化”,涵盖了1912~1949年近40年中国哲学、史学的发展,教育状况,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果及生活习俗。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本章内容提示。
生:(阅读、代表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本章第一节。(板书章、节题目)
一、 哲学、史学的发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师:哲学是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古今中外的哲学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在“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的。同学们是否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生:(回答)
师: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有较大影响,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代表先进思潮的方法论在思想学术领域被广泛地应用着,并日益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30年代中期,一位“纯粹站在学术立场上,无任何党派”的学者撰写的思想史著作认为:“今日辩证唯物之所以澎湃于中国社会,固因时代潮流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左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请回忆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中华民族进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机,这一核心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请同学们结合“晚清时期的文化”一章,回答中国近代思想演变情况。
生:(回忆,代表发言)
师:从“师夷长技”、“中学西用”、“维新变法”到“民主共和”,都渗透了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道路的努力和探索,但它们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它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后,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五四”以后至20年代,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主。请同学们思考:这时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重要贡献的有谁?
生:(阅读,在教材上画知识点)1937年,毛泽东针对当时中国革命实践中党内出现的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错误,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请同学们看谭本上《实践论》的摘录,评论: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生:(前后桌结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出更高的认识,再去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它强调实践是检查真理的标准。《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针对当时中共党内出现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发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感情、愿望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和本人出发,往往脱离实践。在中共党内的经验主义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将个人的或局部的狭隘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不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条主义则轻视实践和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和公式,到处生搬硬套。请同学们想想,你能结合二三十年代历史知识,谈谈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党内曾有哪些表现,给革命造成什么损失吗?
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王明的“左” 倾机会主义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是典型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给革命造成巨大损失。《实践论》则告诫人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介绍,李大钊、郭沫若对中国史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此处还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
生:(阅读、代表发言)
3. 民国时期的考古成就
师:这时期考古的最大成就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但这一举世瞩目的考古成果却在日本侵华时期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二、 民国时期的教育
1. 民国新学制
师:请同学们看书,了解民国时期新学制的概况,并思考:新学制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阅读、代表发言)
2.国统区的教育
师:国民政府推行所谓三民主义的教育政策。其“三民主义”已非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是借“三民主义”这块招牌,来抵制当时已在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共产主义。实质上,他们推行的是封建的、法西斯的教育。请从教材中找出有关内容,说明这一论点。
生:(看书、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3.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
师: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根据地、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地区的教育有两点很突出,第一,重视培养干部。如:苏区的红军大学、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第二,十分重视初等教育。这与当时环境相适应。因为这些地区经济落后,地处偏远,民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共产党是代表劳苦心众利益的,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劳苦民众,所以十分重视初等教育。
4. 著名教育家
(1) 蔡元培
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忆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的突出贡献。(师生以谈话法共同回顾:A.蔡元培从事教育工作简况。B.“兼容并包”方针的影响)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突出反映在他的“五育教育”上。(指导学生看教材)这五育和我们今天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很相近,他是中国近代较早提出全面教育思想的著名教育家。
(2)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师: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了解陶先生。一是他的主要事业。他毕生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从在城市推行平民教育到提倡乡村教育,他把提高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作为自己一生的大事业。请同学们看课后“阅读与思考”的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二是他的教育思想理论。陶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它把教育从书本、学校的陕窄圈子里解放出来,形成一种处处可受教育,事事可寓教育的观念。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生产和创造能力,改变了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实际能力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陶行知一生中最大的业绩是在教育领域中不断批判和创新。他在批判旧学校“读死书,死读书”的同时,创办了晓庄师范等新型学校;他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他的教育思想感情和今天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很相近的。第三方面,他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出发,把教育作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武器。陶行知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逝世时,毛泽东为他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悼念陶先生的亲笔题词是“万世师表”。
(3)徐特立——无产阶级教育家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徐特立的事迹。
生:(看书)
三、科学技术的成就
1. 数学
师: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自然科学的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也有些成果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数学研究方面,出现了华罗庚、苏步青等著名数学家。
2.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师:请同学们看材料,思考下列问题。(展示材料)李四光把应用于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成和地壳运动,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地质力学。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是他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1947年出版《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创立。1962年他完成了《地质力学概论》,是他40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解放后,我国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就是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的。这些油田的发现,推翻了“中国贫油”论。思考题:A.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的方法、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B.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大庆等油田,说明什么道理?
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李四光的科学建树启示我们:新兴学科,往往出现于多学科的交叉联系中,也就是边缘学科。全面掌握或了解各学科知识,灵活运用它,才能实现创新。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兴起,综合性学科也在发展。科技发展既需要精通本领域的专人,也需要一专多能的通才。所以,同学们在中学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千万不要偏科。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勘探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其它科学家及成果
师:结合本节教材及初中学习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茅以升等科学家的事迹。
生:(阅读,讨论)
小结(略)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王树青

相关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哲学、史学的发展与教育、科技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