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冲刺:2007年高考诗歌内容预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04 15:55:1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预测内容1】 紧抓形象,关注景境情
【预测理由】 历年的《考纲》都要求学生能鉴赏形象。所谓形象,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融合着诗人情感的人、景、物,也包括诗歌抒情主人公自身,此外还应指诗歌所借助的特定意象。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望江南(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试分析下阙内容,说明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预测内容2】 理性思考,品悟思想感情
【预测理由】 近几年,诗歌命题从关注文字走向关注情感,从推敲语言到考查观点态度,从感性逐渐步入理性。2007年的诗歌考查,体悟思想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会成为重中之重。

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 施(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预测内容3】 检测基础,考查表达技巧
【预测理由】 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地把一首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吃透,是2006年大部分省市高考命题的方向,这一方向与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考纲并行不悖,必将为2007年所采纳。

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朝天子·秋夜客怀(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2)试从写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预测内容4】 开放作答,言须成理
【预测理由】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学生的个性化鉴赏,自主性探究必将成为诗歌阅读的重要标准。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末句“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2)对黄庭坚的词,历代毁誉不一。宋代陈师道说:“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黄庭坚)耳,唐诸人不逮也。”清代陈廷焯说:“黄九词,直是门外汉。”请你对此诗作出评价,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
1. (1)护城河里流着半壕清水,满城又处处万紫千红,多少人家被烟雾笼罩着的春意盎然的景象。
(2)下阙以抒情为主,先写时间“寒食后”又写酒醒咨嗟,不愿思故国,表达思乡怀人的心情。最后两句作者把自己的身心沉浸在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中,借一个“新”字洗去烦忧,表达了超然旷达的思想情感。
2. (1)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由各种复杂因素造成的,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
(2)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 (1)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
(2)本诗运用了写景抒情的手法。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4. (1)末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动静结合的描写使诗人惊觉,春天已经逝去。
(2)略。结合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谈。

相关文章


书面表达失分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2007年高考文科数学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冲刺:2007年高考诗歌内容预测
高考作文别用网络语言阅卷老师对此都很反感
高考语文应试方略:高分不是做难题做出来的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