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通向“官位”的跳板?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06 21:18:4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 读MBA为了高薪,读MPA为了高位。”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话。据统计,我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公职人员现约2000万人,而当前MPA在校人数仅有2400人,“赶上头班车”,对仕途的发展无疑更有优势。

  在某部委工作的高先生并不忌讳这种说法,他告诉记者:“本来就想考研,MPA很适合自己,因为目前还没有离开公务员岗位的想法,将来即使不做公务员也能担起‘非政府管理机构’的工作重担,在其他岗位相信也会很吃香。”

  他认为,MPA是个发展趋势,“赶早不赶晚”,以后门槛肯定会越来越高,学费也可能增多,而且,如果能成为最早的一批,对今后仕途的发展肯定会有帮助。
来源:www.examda.com
  据调查,现在美国联邦政府就职的公务员有10%-20%具有MPA或相关学位,在公共政策领域工作的公务员队伍中,50%-60%的人具有MPA或相关学位,与此同时,MPA学员也大量进入国家的商界、文化管理部门、大众传媒机构、甚至金融领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培养MPA的口号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法国的国家行政学院被称为培养法国政治精英的摇篮。

  由于引入较晚,MPA在国内还未形成供求市场。但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MPA的需求将不逊于MBA.

  但有关人士反复强调,MPA是未来应用型、职业型、岗位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并非求“进步”,通“官位”的跳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MPA只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素质,并不能保证“高位”,说到底“高位”还是要来自贡献,来自实践。但他同时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含金量提高,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薪金提高是应该的。

  MPA在国内一出现就引人关注,“官位”、“前程”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官就是“管”,管就是权力的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多少改变。公务人员对MPA的追捧,是否会导致MPA最终培养出一批“善于钻营的官僚”?这也是社会各界所担心的。

  “官”念要随MPA转变

  一位外地的朋友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城市的行政管理学院前不久也开始办MPA培训班,该校其实就是市委党校,不是24所国家首批批准招收MPA硕士生的高校之一。他们与澳门某大学合作举办MPA研究生班,不用入学考试、没有年龄限制、不学外语,并保证通过率在90%以上。

  这样的MPA能起到什么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对此,国家人事部副部长、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尹蔚民指出,质量始终是人才培养的生命,MPA教育起步就要高质量,要建立质量评估制度。他强调,“一定要避免公务员在职学习单纯追求高学历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说: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开拓创新的探求者,但从根本上讲,他们都应当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保证MPA教育的质量,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教育与人事主管部门反复强调的问题,也是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一开始就要抓紧抓好的问题。
来源:www.examda.com
  有关专家提出:MPA出现的意义远远超出“学位”教育本身,其涉及的是一系列与体制变迁、社会进步、观念更新有关的问题。通过MPA来调整公务员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政府运作方式和效率。

  MPA的方向是:公务员的职业化,而职业化的背后是权力的淡化和管理素养的专业化,是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替代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意识。MPA所带来的,首先是一个“职业”概念而不是“权力”概念。

  这无疑与某些人热衷MPA为了“高官”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被誉为“中国MPA之父”的夏书章教授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发达国家注册一个公司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在香港需要两三天,在深圳需要两三个星期,在内地需要两三个月,在一些边远的地方甚至两三年还办不好。中国加入WTO,公务员的素质、政府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都将成为影响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因为政府意识到了这一重要性,MPA教育试点才能在高校迅速铺开。

  服务理念是MPA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在于使政府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培养MPA要充分地体现服务理念。

  透过未来的MPA,人们可以管窥中国未来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MPA能打破“官本位”的思想吗?人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朱立言:中国MPA的十大贡献
MPA:通向“官位”的跳板?
MPA教育与公共行政领导的成长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