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11 23:43:3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学院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36年。经过长达六十八年的历史发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建设类学科齐全的高等工科院校,1999年11月学院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共有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为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实验室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培养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科学研究、设计、管理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占地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千余万元。学院设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视听教室和计算机室。学院图书馆藏书42万余册,中外期刊近千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和可容纳近千人的图书阅览室。学院建有千兆以太网,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平台。学院体育设施完善,建有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等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和健身场所。学院校园内环境优雅,花草遍布,绿树成荫,具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学院毗邻北京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附近有北京图书馆以及众多的科研院所,学术氛围良好,交通便利,为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学院现设有教学单位为九系三部一中心即: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城市建设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人文社科系,基础课部、外语部、体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院。

  学院各学科均具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骨干。各学科现教授、副教授2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40余人,博士后、博士近40人。同时,学院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分别在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单位聘任兼职教授60余人。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教学及科研水平,学院在建筑学等学科领域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工作,包括原建设部副部长、建筑规划专家、两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和市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圭白教授等。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文化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经常聘请外国专家来我院讲学,不断加强同各国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学院与首都城市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开发新技术、新设备,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适应首都城乡基本建设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多次在国际及建设部、北京市等组织的学科和专业竞赛中获奖。几年来,我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并在1999年第20届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从56个国家和地区的446个方案中评选出的20个获奖方案中,我院硕士研究生设计方案取得了世界排名第二(亚太地区第一名)。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00余项,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40多项。目前学院设有城市研究所,各系设有古建筑研究所、人居环境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机电研究所、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并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甲级资质)、京精大房工程监理公司(具有甲级资质)、远大建筑工程咨询公司等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实体。学院编辑出版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建筑高教研究》等学术刊物。

  学院在抓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任学院客座教授。同时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先后同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大学、日本武藏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等建立了校际联系。经教育部批准,与法国佩雷学院合办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广泛开展国际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按照学院十五发展计划,学院将在增加学科门类的基础上,适当外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逐步形成以城市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与管理为服务对象、以城市学为主干学科的多科型大学。

  二、学科(专业)介绍

  1.建筑历史与理论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历史性城市与建筑保护、地域建筑研究。现有导师5人,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兼职导师1人,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如北京旧城保护规划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研究等,为研究生提供很好的研究与发展空间。1999年,由该学科导师指导研究生参加的第20届UI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获世界排名第二(亚太地区第一名)。

  该学科所在的建筑系,在国内具有较好的知名度。1996年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该系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此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系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定期的学术讲座可以最快的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主流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文物建筑保护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本学科自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具有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二十年来共招收研究生176名。该学科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现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业建筑设计理论。

  该学科导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导师11人。近年来该学科教师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北京市重要建筑工程设计多项,并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2001年,由该学科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参加了UIA国际建协亚太地区大学生设计竞赛,获优秀奖。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主流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文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学研究论文的功底;具有建筑、城市与环境的规划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建筑技术科学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筑构造技术与结构体系、建筑节能与生态技术、建筑防灾与安全、建筑物理环境等。该学科导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年来该学科导师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

  该学科所在建筑系,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1996年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该系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筑系内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中外文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建筑系与德国的几所学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定期的学术讲座,可以最快的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文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技术科学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具有环境科学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学科为学院重点学科,自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具有正式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博士后2人,并有多名院外兼职导师,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

  结构工程学科所在土木系拥有4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房,包括结构实验室、桥梁工程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可以充分满足教学及科研的要求,其中建材实验室和岩土实验室已通过北京市基础实验室的评估,建材实验室是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指定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也是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建材质量监督机构,结构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的MTS水平拟动力加载系统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有利于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近年来本学科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科研经费约700万元,2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10部,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的院校中的相关学科建立了交流与研究合作关系,其中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项目已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今年起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从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首都培养高层次建设人材开辟了又一条新的道路。


相关文章


[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1
[西南农业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农业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重庆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年硕士招生目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