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故事:2007广州考博记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28 23:14:0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07年的妇女节我坐上飞机,来到南国腹地,广州,准备参加政治学博士生入学考试。

  天气不大好,飞机快要降落时乘务长善意地提醒大家,地面温度为10摄氏度,并且强调了两遍,这让我不寒而栗--我穿得很单薄。大巴车把我带到机场高速,外面是非常拥挤的房屋,车上的电视里的广告大部分是粤语播放的,身边有人大声地打着电话,而我一句也没听懂,这些都在提醒我已经到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到了车站,接我的朋友还没到,我坐在车站等朋友的时候一位“携程网”的小姐来推荐他们的卡,就象其它任何城市的机场一样,不同的是她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遍话声音很好听,所以我没有向以往那样回绝她的推荐,于是她开始热心而又谨慎地向我介绍她们的服务,结果是我在她那里填了一张表格,帮她完成了工作。虽然天气不大好,广州给我的第一印象不错。

  下午来到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南国名校,领南学派的宿地。我以前的一位学生在这里读硕士,她带我参观中大校园。校区位于珠江边上,校内许多高大的乔木极具南国风情,很引人注目,头顶是遮天蔽日的大榕树,于沧桑中显示生命的力量,看得出它们很老了,古朴的建筑就分布在绿树掩映的校园当中,宁静而安详。学生也不疾不徐地向我介绍这些建筑的历史与中大的典故,比如“国母故居”等等。语言之间,自豪而不夸耀,让我渐渐陷入对那些峥嵘岁月的遥想,追羡当年领南名士风流。 校区的南门到北门之间是整个校区的中轴线,但是占据中轴线位置的并不是空阔的汽车道,而是一条宽大的碧绿草坪,它占据了校区里最核心也是最醒目的位置。这条草坪上有孙中山先生的塑像,那是中大最具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在草坪两侧才是不算很宽的道路,这天是星期四,不过路上人不多,也很安静,来来往往的学生们忙碌而不慌乱,在他们急匆匆的步履中也有坚定与踏实,好象每个人都在奔向自己明确的目标。这条路上没有汽车驶过,更不会听见喇叭声,让人们知道谁是学校真正的主角。学校主要的教学、科研、行政楼分布在这条主干道的旁边,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开阔的草坪让人沉浸在一种静谧平和的氛围之中。我要考试的考场设在第一教学楼,当然,它就在这条路边。学生领我到教学楼内转了一圈,下午5点半,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些学生在自习,她还遇见了她的同学也在这里,她告诉我,硕士生同样课业繁重,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为了完成这些作业,她们需要整理大量的资料还要在课堂上讲给老师和同学,老师几乎很少讲课,多数时候是点评学生整理的内容。由于学习很紧张,很多时候周末也不能休息。来源:www.examda.com

  后来,学生还带我参观了陈寅恪故居,一幢中国传统式的小楼,坐落在一片草地中间,绿树掩映。正是在这里,先生完成了包括《柳如是别传》在内的晚年学术创作,门前是一条白色的小径,是当年先生每日傍晚散步的地方。由于长年累月的笔耕不辍,先生晚年视力严重衰退,只能略辨光影,校方专门为先生修建一条白色的小路以为先生更好识辨,另于小路与大路交界处设置矮栅,以策万全。看着故居、小路、矮栅,我忽然明白中大真正打动我的东西其实是神往已久的“大学精神”,即“大学、大师、大爱”。与那些拥有曾经的历史荣耀的大学不同,值得庆幸的是,中大不仅拥有荣耀的历史,更有值得人们向往的未来。学生告诉我,中大哲学教授刘小枫因长期过度阅读疲劳以致于视网膜脱落,几乎成为陈寅恪的现代版本。同样,在其它学科领域,也还有许多年轻教授因为手不释卷而早生华发。这让我看到一个可敬的大学,因为在这里,大学的人格在这里被相当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正是这种品格让大学成就自己的高贵,也正是由于这种品格的缺失让一些学校--没有大学精神与品格,最多只能算做是广义上的学校--变得俗鄙。真正让原本高贵的知识斯文扫地的很可能正是学校里的一帮人。

  接下来是考试,这次考试我实在表现得很糟糕。自从2003年参加过GMAT之后,这次是另外一个让我心服口服的考试,仅仅5道专业题让我捉襟见肘。从考场出来我给同学发短信说:跨专业读博士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除非导师没认真地考你。换句话说,除非导师不想认真指导自己的学生。同6年前参加硕士生入学考试不同,这次不是英语考试让人们很难过,而是在第一门专业课考试时就开始有人放弃了。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答了全部的题目,用完了6个小时的考试时间。

  由于天气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考试让我心虚所短,我没有到广州市区去逛一逛,看来,考试和游历在两个任务在广州都没有很好的结果,不过,我真的觉得不虚此行。在白云机场,我一个人背着干瘪的行囊,通过安检之后,我站在登机通道的入口处忍不住再一次回头,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希望那里不似现在的心情。这是我第一次到广州,也是第一次到中山大学,前者现代的城市节奏,后者严谨的学术氛围给我触动很深。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在看China Daily,而不是象往常一样翻着那些时尚杂志to kill time。我还会反思那5道(两科考试)专业题,尽管已经与考试结果无关了。此行让我但我知道了自己与博士入学标准还很远,也知道自己在一个城市里的参与意识和拼搏精神还不够。


相关文章


张学林:考博感言
考博故事:2007广州考博记
北京大学2007年考博英语试题评论
人大博士称国关院长公开信撒谎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