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有序进退有据--志愿填报应避免三大错误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2 14:18:3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错误1:偏听偏信,固执己见

  - 防守招数:兼听兼信家长与老师的意见

  有的考生觉得,自己的将来是自己的,因此,要考哪儿、学什么,都应该由自己定。但事实却是,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不够成熟,部分考生会因为太过于自我、固执而导致志愿填报不当,最终影响自己的入学。

  考生的志愿关涉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理所当然应由考生做主,但并不是要一意孤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认识不成熟、时间太紧张、信息欠丰富等原因,志愿很多是由学校、老师、家长和亲友共同协商,帮助办理。但是,“帮办”不等于“包办”,最终要考生本人心服口服,点头认可。因此,兼听兼信,民主决策,是对考生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要求。

  当然,也不能走极端,让父母完全包办填报志愿。因为这样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知子莫如父,知生莫如师。老师的指导意见,在考生和家长眼里,无疑是值得信赖的。由于中学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长期和考生们在一起,比较了解考生的个性、气质、兴趣、特长、学习基础、能力、潜力等。因此,他们对考生适合进哪类学校,学什么专业,今后发展方向较为清楚,能根据社会需要给予明确指导。对考生集中报考某一学校或某一专业的情况能给予妥善引导,合理分流,避免撞车。

  “权衡”是指个体而言,“平衡”是指集体而言。考生填报志愿时,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同一中学的考生常常集中在几所大学的几个专业,而冷遇了其他一些情况相似的学校及专业。这种撞车现象非常不利于考生录取。班主任和担任年级组组长的教师,能对考生志愿进行综合平衡,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对本班、本校学生的志愿意向进行分析、比较、均衡,找出其中的不合理部分,综合平衡后提出调整意见。所以,在信息的收集方面,考生应将老师的建议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错误2:朝三暮四,造成“死档”

  - 防守招数:从一而终,坚持原意

  在往年的高考录取中,总有一些高分考生,由于种种原因与大学失之交臂成为落榜生,档案变成“死档”。而2006年,出现了一种新的“死档”现象,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或因录取时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要求退档,退了档后又后悔,结果导致自己的档案成了“死档”,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

  每年高考录取时,都有一些高分考生家长质疑,孩子的成绩已经达到某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为什么没有被录取?其实,这些家长们不知,孩子的档案已成为“死档”。所谓“死档”,就是指考生的档案无法再参加投档,在往年,其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因“不服从”而无法调剂,二是因志愿本身无法参加投档。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因为所填志愿有问题投不出档案。比如,考生第一志愿填报过高,并且不服从调剂,其他志愿报考没有梯度,导致考生的分数不够所报院校的投档线,所以无法出档。2006年,导致新的“死档”现象是因为考生被录取后,自行提出退档造成的。

  比如,有的考生高考成绩不够理想,仅能被所填志愿中的三本批或大专批录取。但考生不满意录取学校,想上另一所高校,便向已经录取的学校写了“退档”申请。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同意“退档”,并将考生电子档案退至省招考中心。可是考生和家长没想到的是,这样的退档会成为“死档”,意味着孩子上大学的梦想成为泡影,让考生家人追悔莫及。

  考生们应注意,在高考招生前,招考部门会通过多条途径发布高考录取政策有重大调整—— 一旦录取或退档,一律不予更改,但仍有考生心存侥幸,被学校录取后,自行放弃录取资格,导致自己的档案成为“死档”。


相关文章


有疾病考生应巧选专业考试院教你合理避开限制
天津大学2007年新开设两个国际合作项目
攻守有序进退有据--志愿填报应避免三大错误
志愿填报攻略:第二志愿填报有技巧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