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2 14:32:5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沿海产业带,是我省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巨大潜力所在。要利用广阔的沿海地带,依托我国东北纵深腹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推进沿海、近海地区与腹地形成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些重要论断,既提出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命题,也提出了加快辽宁内陆经济发展的新命题,进而提出了加快辽宁海陆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新命题。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在国内外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以“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为切入点,构建“两极、三轴、一面”的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框架,从“点、带、轴、面”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关于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加快辽宁海陆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两极”——— 以沈阳、大连为龙头的南北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增长极

沈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辽宁经济主干区——— 辽中南经济区的北部增长极。2006年沈阳实现GDP2482.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6.8%。以沈阳为中心150多公里半径内,集聚1座副省级城市、6个地级市、21个县(市)和200多个小城镇,大中城市集聚,城市类型齐全,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随着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沈西工业走廊、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棋盘山开发区等一批产业新区和功能新区的快速发展,城市活力和区域性加工制造、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增强。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2006年实现GDP5646.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61%。随着沈铁工业走廊、沈抚同城化等进程的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在明显提速。根据区域极化理论和产业分工、功能分工,高功能定位,高起点规划,努力打造沈阳东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大连是哈大经济沿线重要节点和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港口城市,是辽宁暨东北沿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是辽宁经济主干区——— 辽中南经济区的南部增长极。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涵盖了整个辽宁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地处欧亚大陆桥东端,背靠整个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腹地,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和工业基础雄厚,是辽宁及东北地区连接世界的海上大通道,也是辽宁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经济总量比重高,发展潜力大,而且是辽宁及东北沿海开发开放的龙头区、先导区和战略前沿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提出以后,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黄海一侧的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东西呼应,正在推动整个大连地区强势迅猛发展,并将全面拉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强劲发展。高功能定位,高起点规划,努力打造大连东北沿海经济先导区,对于加快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一体化进程,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三轴”——— “沈—大”经济发展轴、“沈—山”经济发展轴、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轴

“沈—大”经济发展轴是连通辽宁南北两个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经济通道。“沈—大”经济发展轴包含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等我省主要城市,是连接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经济区的经济脊梁。经过多年的发展,“沈—大”经济发展轴已经呈现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和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实力强等特点,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地段。推进“沈—大”经济发展轴建设,努力打造连通辽宁经济南北两极和两大经济区以及陆海经济一体化的黄金产业通道,对于实现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与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对于加快辽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海陆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促进全省乃至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依托京沈高速公路和京沈铁路,建设“沈—山”经济发展轴,是加快辽宁及东北面向关内广大地区发展陆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依据点轴理论加速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西地区开发开放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辽宁沿海对外开放与陆路对外开放并举的重大举措。“沈—山”经济发展轴主要包括沈阳、盘锦、锦州、葫芦岛、朝阳和阜新6市,铁岭、抚顺2市依托沈阳中心城市融入“沈—山”经济发展轴,为“6 2”格局。“沈—山”经济发展轴作为连接辽宁东西两个经济区的重要通道,以及连接东北腹地与关内地区的重要通道,伴随着中国北方经济和环渤海湾经济的崛起,即将成为辽宁境内重要的黄金产业走廊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地段之一,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应依托农业、物流、沿海、港口、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尽快实现突破。

辽宁沿海经济轴即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为强化区域分工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渤海辽东湾经济产业带”和“黄海经济产业带”,由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土地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辽宁全省的1/4、1/3和近1/2,海岸线全长2000多公里,易港岸线约1000公里,正在启动开发建设1443公里的沿海黄金产业大道。全面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对于加快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与辽西沿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对于加快“陆上辽宁”和“海上辽宁”建设,对于促进辽宁及东北陆海经济一体化,对于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强省,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已经成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经济重大格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面”——— “辽三角”沿海经济区

依托三大经济发展轴的做实、做强,有效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建设内部相互关联、优势互补、梯次发展的“辽三角”沿海经济区,有利于开创辽宁区域海陆经济一体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构建辽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崭新态势。

一是规划突破“两极一廊”,即沈阳、大连南北两极和辽西沿海经济走廊。一方面,通过“极心突破,带动周边”,加速打造具备功能外溢和资本外溢能力的沈阳、大连南北两极区域中心城市,整合城市功能分工、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强势带动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化、集群化城市发展新优势,构建辽东半岛沿海产业和港口一体化发展新优势。由于沈阳本身还处在产业集聚和功能完善阶段,还没有达到期望的资本边际收益缩小后外溢的效应,因此,应支持沈阳尽快做强做大,走“培育强极带动强区”的发展模式。要提高区际开放程度,加快要素供求的市场化,加速政府的转变职能,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内各城市按照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产业的发展路径.按照错位化的发展定位,明确城市的发展路径.按照一体化的建设方向,明确市场、交通、信息、通信、金融服务、法律保障的发展路径,让资源要素尽可能充分流动,用良好的对内开放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围绕沈阳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鞍山和本溪钢铁工业、抚顺石化工业、辽阳化纤工业、铁岭的煤化工业、营口港口工业,确立产业发展核心,走集群化、专业化的道路,打造分工合作的产业链,逐步形成“核心区” “外围区”,组织有序、合作紧密的产业布局。建设辽东半岛经济区的关键是以大连为核心,尽快整合港口资源,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尽快改变港口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缺乏合力的消极局面。另一方面,通过“以三带二,突破西部”,即通过盘锦、锦州、葫芦岛辽西沿海经济走廊三市的发展,带动阜新和朝阳两市发展,实现辽西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

二是规划突破做实、做强三大经济发展轴。沈阳与大连距离约为400公里,加速位于轴线重要经济节点位置的“鞍山隆起”和营口发展,对于“沈—大”经济发展轴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沈阳距离葫芦岛300多公里,沈阳距离天津710公里,沈阳距离北京720公里,加速“盘锦隆起”、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葫芦岛隆起”,积极吸纳关内和关外双重辐射,对于“沈—山”经济发展轴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轴,重点是围绕“五点”尽快实现突破。

三是谋划突破沿海开放、辽宁腹地开放和东北腹地开放。全面推进我省参与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环渤海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合作及更加广泛的国内外经济合作,全面推进“辽三角”沿海经济区的战略崛起,全面推进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关文章


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推进成渝协调发展
审议城乡规划法委员怒批“规划变鬼话”
城市群: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世界报告2007:我们城市的未来》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