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的新侨胞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3 14:23:3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5年前(1997年)的10月,我第一次赴澳探亲,当时只感到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个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都很现代化的美丽城市。这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绿化环境也非常好。新世纪的六月,我得以有机会二度赴澳,这次探亲通过接触堪市侨领和部分华侨、华人,较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新侨胞情况,感触颇深。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不少国人学子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远渡重洋到达澳洲,仅在堪培拉学习、安家的就有四百多人。这些新侨胞与先前大多从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转道而来、以一技之长来澳求生的华人移民(姑且称为老移民)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一般都是直接从大陆出发赴澳,年纪较轻,差不多都是来澳求学、深造的。他们求学、创业的道路均不很平坦,非常艰苦。他们的父母并不富有,出国求学的第一次学费和路费差不多都是靠亲友支持、借贷,到达澳洲后就全靠自己了。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很多人同时涌进来,能找到工作的机会也相对减少。他们往往是十几个人同租一套房,拥挤自不在话下;吃过期面包以及价钱最便宜的土豆;出行是以步代车,据说鞋子也不知走破多少双。其艰苦备尝的情况是可以想象的。

怎幺办?打退堂鼓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想到走出国门之不易,既然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靠自己坚持走下去。人生就是要拼搏。朋友间互相鼓励着。他们凭着坚韧、刻苦的毅力,绝不轻易放弃孜孜以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都先后完成了学业,并很快融入主流社会。

可以说这批新侨胞的特点是年纪轻,文化层次高(至少有澳洲大学学士以上的学历,其中约一半是硕士、博士),能吃苦,且有闯劲,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例如当信息产业技术兴起时,不少人很快转入高科技,并在这一领域施展才华。他们中有的应考进入政府部门,以现代技术参加各种管理,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有的自开计算器公司;有的从事开业律师、医生;还有的自办报纸、参与办学,这一部分人约占新侨胞的1/4强。

这一批新侨胞不仅在澳洲站住了脚,有了较稳定的工作,有了至少一辆自备车,而且大多有了自己的花园洋房,能够接家人前来探亲、团聚。多数人还不惜花数千元购装了卫星天线,以便天天收视、了解祖国的情况。特别是2001年北京申奥、上海的APEC会议、中国足球踢进世界杯,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有的节目他们还录下来,以供未装卫星天线的华人放看。堪市的华人还有留学生会、华联会等组织,常利用节日开PARTY聚会,深深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10余年来,新侨胞的勤奋、努力、事业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华人在澳的群体形像,为祖国争了光,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尊重。现在,他们踫到与外国友人寒暄,回答对方"你在何处高就?"的询问时,自然不用再提什么"端盘子、洗碗",报出来的大多是政府部门、医生、律师等令人羡慕的职业。

在生活安定、工作稳定以后,新侨胞们开始认真培养下一代。他们的子女不论出生在祖国或澳洲,都从小接受两种不同文化的熏染。华人家长们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并希望孩子们能通晓中英两种语言,于是设法送孩子读较好的学校,并亲自辅导、督促他们的学习,有的还聘请家庭教师,课余还出资让孩子去读中文学校。孩子们在家长多方的关心、帮助下,不少人在同年级中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当年父辈为求在澳立足,只能去学最易找到工作的专业,而今下一代却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去构想,实现新一代华侨华人对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为了不让下一代淡忘自己的根,除了通过卫视让孩子们经常了解、关注祖国外,有的家长还常带子女回国探亲、观光旅游,让他们感受亲情,了解祖国变化、发展。纵观成长中的下一代,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比父母当年要优越不知多少,可吃苦、创业精神却远不如父辈。这类情况已引起华人的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日益加强,不少国人家长正想方设法送子女走出国门见世面、学本领。上世纪末,新一波的低龄出国潮再次涌现。据堪培拉市统计,仅2002年在校学习的华人就达300人。2001年7月,澳政府出台新的留学生政策,降低了对留学生经济担保的要求,提高了英语雅思考试的要求。华人留学生猛增至600人,这种成倍增长的势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预计将有增无减,新侨胞的队伍将不断壮大。我们期待着新侨胞们对中外科技、文化、经济交流起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出国留学移民教育考试出国,留学,移民,澳洲,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新西兰

5年前(1997年)的10月,我第一次赴澳探亲,当时只感到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个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都很现代化的美丽城市。这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绿化环境也非常好。新世纪的六月,我得以有机会二度赴澳,这次探亲通过接触堪市侨领和部分华侨、华人,较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新侨胞情况,感触颇深。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不少国人学子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远渡重洋到达澳洲,仅在堪培拉学习、安家的就有四百多人。这些新侨胞与先前大多从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转道而来、以一技之长来澳求生的华人移民(姑且称为老移民)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一般都是直接从大陆出发赴澳,年纪较轻,差不多都是来澳求学、深造的。他们求学、创业的道路均不很平坦,非常艰苦。他们的父母并不富有,出国求学的第一次学费和路费差不多都是靠亲友支持、借贷,到达澳洲后就全靠自己了。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很多人同时涌进来,能找到工作的机会也相对减少。他们往往是十几个人同租一套房,拥挤自不在话下;吃过期面包以及价钱最便宜的土豆;出行是以步代车,据说鞋子也不知走破多少双。其艰苦备尝的情况是可以想象的。

怎幺办?打退堂鼓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想到走出国门之不易,既然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靠自己坚持走下去。人生就是要拼搏。朋友间互相鼓励着。他们凭着坚韧、刻苦的毅力,绝不轻易放弃孜孜以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上都先后完成了学业,并很快融入主流社会。

可以说这批新侨胞的特点是年纪轻,文化层次高(至少有澳洲大学学士以上的学历,其中约一半是硕士、博士),能吃苦,且有闯劲,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例如当信息产业技术兴起时,不少人很快转入高科技,并在这一领域施展才华。他们中有的应考进入政府部门,以现代技术参加各种管理,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有的自开计算器公司;有的从事开业律师、医生;还有的自办报纸、参与办学,这一部分人约占新侨胞的1/4强。

这一批新侨胞不仅在澳洲站住了脚,有了较稳定的工作,有了至少一辆自备车,而且大多有了自己的花园洋房,能够接家人前来探亲、团聚。多数人还不惜花数千元购装了卫星天线,以便天天收视、了解祖国的情况。特别是2001年北京申奥、上海的APEC会议、中国足球踢进世界杯,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有的节目他们还录下来,以供未装卫星天线的华人放看。堪市的华人还有留学生会、华联会等组织,常利用节日开PARTY聚会,深深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10余年来,新侨胞的勤奋、努力、事业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华人在澳的群体形像,为祖国争了光,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尊重。现在,他们踫到与外国友人寒暄,回答对方"你在何处高就?"的询问时,自然不用再提什么"端盘子、洗碗",报出来的大多是政府部门、医生、律师等令人羡慕的职业。

在生活安定、工作稳定以后,新侨胞们开始认真培养下一代。他们的子女不论出生在祖国或澳洲,都从小接受两种不同文化的熏染。华人家长们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并希望孩子们能通晓中英两种语言,于是设法送孩子读较好的学校,并亲自辅导、督促他们的学习,有的还聘请家庭教师,课余还出资让孩子去读中文学校。孩子们在家长多方的关心、帮助下,不少人在同年级中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当年父辈为求在澳立足,只能去学最易找到工作的专业,而今下一代却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去构想,实现新一代华侨华人对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为了不让下一代淡忘自己的根,除了通过卫视让孩子们经常了解、关注祖国外,有的家长还常带子女回国探亲、观光旅游,让他们感受亲情,了解祖国变化、发展。纵观成长中的下一代,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比父母当年要优越不知多少,可吃苦、创业精神却远不如父辈。这类情况已引起华人的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日益加强,不少国人家长正想方设法送子女走出国门见世面、学本领。上世纪末,新一波的低龄出国潮再次涌现。据堪培拉市统计,仅2002年在校学习的华人就达300人。2001年7月,澳政府出台新的留学生政策,降低了对留学生经济担保的要求,提高了英语雅思考试的要求。华人留学生猛增至600人,这种成倍增长的势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预计将有增无减,新侨胞的队伍将不断壮大。我们期待着新侨胞们对中外科技、文化、经济交流起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文章


澳洲留学的“三大”变局
中学生赴澳年龄放宽一年
留澳“专升硕” 巧打“迂回术”
澳洲中国老年移民心态复杂
堪培拉的新侨胞
澳纽可互领福利金
澳洲传统生源萎缩 中印学生为澳大学开财路
穷留学生和富留学生
澳洲移民三代相处的艺术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