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IVEY商学院读MBA的日子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3 14:34:5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IVEY 商学院的教学楼被阳光拥抱着. 灰色的城堡式建筑散发着沧桑的味道. 在学校的教室里, 初春的温柔的阳光, 穿过米色的百页窗, 落在我的手上. 手指偶尔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抬起. 我的目光也随着抬起, 凝望一下窗外清澈的蓝天和天空下灰色的树. 来到加拿大已有两年了. 我是来加移民中的幸运儿. 在踏上加拿大土地的二十天后, 就开始了在这里最好的商学院读书的日子. 而现在, 二十天后, 我就要离开这里, 转迁多伦多. 开始将要在那里的工作. 回首在IVEY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下面这首来自福建的学友, 复旦才子的小诗最能反映我此时的心境. 虞美人 春花秋月没有了, 回首空烦恼。 古来万事欠东风, 功成总在七分打拼中。 八斗之才应犹在, 只是环境改。 毅伟两载亦曾愁, 今信苦胆尝尽甘自有。 一. 来到加拿大 1999年7月15日, 当我所乘的飞机在多伦多上空盘旋降落时, 地面上无尽的灯海向我的眼前扑来.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 第一次看到地面上有这幺多无边无际的灯火. 我拉着坐在我身边的先生的手, 我问他, 我们就要融进这个城市, 我们会是其中的哪一盏灯火呢! 兴奋, 好奇, 焦虑一起涌上心头, 而更多的是迷惘, 不知前方等待我的是什幺. 我想这是每一个新来的中国移民的真实心态. 到欧美读MBA是我多年的夙愿. 选择来加拿大读MBA实在是一举几得. 首先是免去了申请签证的痛苦过程. 我的一位朋友曾连续三年被美国优秀MBA学校录取, 却连连惨遭拒签. 每逢提起, 她都不堪回首. 第二, 在加拿大读书, 学费便宜. 第三, 在读书的同时, 兼坐”移民监”. 毕业后, 只需要一年, 就可稳拿公民. IVEY的排名无疑是我选择她的主要原因. IVEY在加拿大商界是排名第一的老牌商学院. 她始建于1921年, 位多伦多东南的伦敦市, 是该市西安大略大学的一部分, IVEY完全按照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模式, 百分百采取案例教学. 我们在学校期间, 共研究了四百多个案例. 内容涵盖了公司经营的每个方面, 包括市场决策, 宏观决策, 融资战略, 财务会计, 统计,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 IVEY出版的案例是除哈佛以外第二个在北美被广泛采用的案例. 在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及2000年的全球商学院排名中, IVEY名列第19名. 是前二十名中唯一的加拿大商学院. 二. 来到伦敦市, 初建家居 1999年7月20日, 在离开多伦多两个小时后, 我们搭乘的汽车离开了401高速路, 驶入了伦敦市. 这个清凉安静的小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荒芜偏僻的. 没有北京的林立的高楼, 只有茂密的绿树掩映的小屋; 没有多伦多的摩天大厦, 只有零星的孤单的公寓楼. 唯有涓涓的太唔士河和 水里成群的喧闹的野鸭给小城添一点人气. 后来我才知道夏天是伦敦一年中最安静的时间. 八九月份回校的学生将会让这个城市变得生气勃勃. 和刚来的新移民一样, 没有汽车, 没有工作记录, 没有社会信用, 没有银行户头, 没有驾驶执照, 没有社会保险号, 也没有医疗保险. 而这些却是生活在加拿大所必需的. 我的身上唯有的只是一本中国护照, 一张移民纸, 和几十张百元美钞. 而这些在我们进入这个国家后, 就变得毫无用处. 尽管万事开头难, 但当生活从零点开始时, 每向前进一步, 都是一分意外的惊喜. 比如说, 当在超市里终于明白, 那个身上没刺, 个头很大的原来就是黄瓜; 当在酷日下徒步几小时找房子, 突然感受冰冻可乐透心凉的过人妙处; 当骑着簇新的自行车, 在上下起伏的居民区里寻找家具时, 发现两个轮子确实比两条腿省力而且走的远 ; 当用三块钱买到洋人老妈留下的硕大台灯, 一块钱买到四个美仑美奂的玻璃酒杯时的窃喜; 当卷起硬地板上的被褥, 开心的想象着刚搬进的床垫 的舒适和柔软; 还有当在新居里第一次吃到白菜猪肉饺子, 手赶面条, 大米饭和京酱肉丝的狂喜 …………….. 在孤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没有朋友和亲人时, 生活给人感觉是冰冷的. 一个朋友告诉我,当他在伦敦市中心热闹的十字路口驻立时, 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 只让他感到孤单; 旁边咖啡馆里金发碧眼的人们的谈笑, 只让他感到别人的欢笑与自己无关. 在那一刻, 他突然感到自己像是一颗无端被抛出的石子, 不知道为什幺来到这里, 到这里要做什幺, 怎幺做…………….. 在举目无亲时, 朋友是我的亲人. 要是没有二年级RICHARD 的帮助, 我是没有办法找到朋友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 第一次在小熊家吃饭, 听小熊用那口上海味浓厚的普通话, 向我们介绍他的超级迷你电饭锅; 还有第一次去图书馆, 碰到NATHAN操着正宗北京话, 热情的在伦敦地图上给我们指点迷津………….. 我感到我在伦敦的生活, 因为有着越来越多的朋友, 而慢慢温暖起来.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 我们终于在加拿大伦敦市快乐地安家了. 三. 来到IVEY 1999年8月10日, 我参加的PRE-IVEY PROGRAM 开始了. 这个为期两周的课程是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 目的在于帮助国际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 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准备. 这个课程告诉我们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如何适应加拿大寒冷气候. 课程还介绍了学校历史, 案例教学法等等. 组织这个课程的ELLA STRONG 女士, 也曾在北京, 上海组织过IVEY MBA介绍会. 她善良助人, 对国际学生非常热心, 深受大家的爱戴. 国际学生的比例高低是国际商学院排名的重要因素. IVEY 的国际学生高达30%. 同学来自墨西哥, 秘鲁, 委内瑞拉, 日本, 印度, 巴基斯坦, 俄罗斯, 罗马尼亚, 波兰,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中国大陆. 我惊奇的发现,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占了国际学生的大多数. 在IVEY当年招收的240人中, 来自中国的就有将近50人.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上届的15 人. 这无疑是和最近几年的大陆移民潮密切相关的. ORIENTATION WEEK 开始时, 越来也多的本地同学出现了. 这一周的活动非常丰富: 白天是热闹的户外运动竞赛, 头脑奥林匹克, 晚上则是载歌载舞的卡拉OK, 蒙特卡罗博彩之夜 和魔幻之夜. 本地同学表现得非常踊跃. 在激烈的运动赛后, 同学们在运动场旁搭起的大舞台上以小组为单位 表演自编自演的歌舞, 争取最后一轮的好分数. 小组成员的安排是随机的. 我的组里 有银发碧眼的SANDRA, 说话特别快的AMY, 还有极为淑女的ANDRA. 我和另外一个中国同学因为文化不同, 没有办法参与讨论, 只能等她们商定表演的歌曲, 再现学现唱. 原以为自己在外语学院和外企混了这许多年, 应该不会有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可现在深入其中, 才明白文化冲击是深层次, 全方面的. 比如说 做为一个从小生长在中国的人, 是没有可能知道本地同学在小学读字母课的趣事, 也不会了解他们从小唱到大的儿歌. 做为一个从小看排球, 羽毛球长大的中国人, 是没有机会了解加拿大人疯狂热爱的冰球, CURLING. 而解决文化冲击的唯一办法是多读, 多问, 多看, 多听. 而这一点, 说到容易, 做到却很难. 1999年9月3日, IVEY教学楼一层的大厅坐满了MBA2001的新同学. 这个新生的群落共有240人, 平均年龄29岁, 平均GMAT成绩660分. 他们肤色各一, 语言不同. 国际学生超过30%, 所用语言超过40种.他们的工作背景更是十分丰富, 从投资银行分析员, 商业银行专员, 股票经纪, 到工程师, 药剂师, 律师, 医生, 还有社会工作者, 地质学家, 戏剧作家. 坐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群落里, 我又是兴奋, 又是激动, 又是好奇. 回想为申请移民所经历的漫漫等待, 回想在酷暑里苦读GMAT的日子. 我深切感到我能来到加拿大, 来到IVEY, 是多幺的幸运. 我还隐隐感到, 读MBA的日子将会比我以前所经历的更有挑战性, 更艰苦, 也将会更有回报. 四. 第一个月 1999年9月4日, 我在IVEY开始了读MBA的第一天. 早晨八点, 我急急地钻进我的教室, 坐在早已安排好的座位上. 这是一个阶梯式的环形教室, 淡淡的藕荷色的墙壁和谐地衬托着深色的藕荷色的CHAIR. 教室中央的墙上有9块可移动的白板, 白板顶上还有可以自动降下的幻灯幕布. 白板前的仪器操作台, 有各样的控制按钮, 可以播放录像, 电脑幻灯片, 控制所有的灯光. 教授们可以瞬间把教室变成小型电影院. 66位MBA的新同学神色庄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每位同学的面前的桌子上, 都插放着自己的名牌. 为了方便教授们为同学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打分, 同学们每节课都必须放好名牌. 这块黑底白字的塑料牌, 将会陪着我走过未来的20个月. IVEY的课程设置100%沿袭HARVARD. 这渊源于IVEY在1921年建校时的全面移植HARVARD的教学法的构想. 所以IVEY 也和HARVARD 一样, 不设FINANCE, MIS, 或ACCOUNTING的专向, 而全部集中于 GENERAL MANAGEMENT. MBA课程共两年. 每年两个学期. MBA的第二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略有侧重地选修课程. 而MBA的第一年里, 所有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 不能自由选课. FINANCE, ACCOUNTING, OPERATION, MACRO ECONOMIES, MARKETING, STRATEGY, INFORMATION SYSTEM. 这些课将为二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功课的强度和难度非常大, 是整个MBA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日子. 而第一个月却被称作是难中最难, 苦中最苦的阶段. 这难和苦对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而言则会更苦. 原因有三: 一是语言困难. 尽管所有中国同学都通过面试, 被证明有很好的听说能力, 但还是很难一下子跟上快节奏的课堂讨论. 有时可以听清教授的讲话, 却对同学的发言不知所云. 而有时可以清楚地听清每一个字, 却又因为文化不同, 而不能理解. 二是功课强度大. IVEY为培养未来经理人对压力的适应力, 刻意在第一个月中安排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的课程量. 除了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的三节案例讨论课, 下午还要和学习小组讨论第二天课上的案例, 晚上则要读完第二天小组讨论的另外三个案例和所有的补充材料. 来读MBA 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六七年. 在离开学校这末多年后, 又重回教室, 面对这末大的工作量, 确实极具挑战性. 而中国同学因为阅读速度慢, 又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 学习到凌晨两三点钟, 确实是家常便饭. 由于吃饭时间缩短, 睡眠严重不足, 大部分同学都会迅速从红光满面变得面色发青. 三是教学法不适应. IVEY的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课堂讨论. 教授从不给一个最后的正确答案, 教授的任务只是利
出国留学移民教育考试出国,留学,移民,澳洲,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新西兰
IVEY 商学院的教学楼被阳光拥抱着. 灰色的城堡式建筑散发着沧桑的味道. 在学校的教室里, 初春的温柔的阳光, 穿过米色的百页窗, 落在我的手上. 手指偶尔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抬起. 我的目光也随着抬起, 凝望一下窗外清澈的蓝天和天空下灰色的树. 来到加拿大已有两年了. 我是来加移民中的幸运儿. 在踏上加拿大土地的二十天后, 就开始了在这里最好的商学院读书的日子. 而现在, 二十天后, 我就要离开这里, 转迁多伦多. 开始将要在那里的工作. 回首在IVEY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下面这首来自福建的学友, 复旦才子的小诗最能反映我此时的心境. 虞美人 春花秋月没有了, 回首空烦恼。 古来万事欠东风, 功成总在七分打拼中。 八斗之才应犹在, 只是环境改。 毅伟两载亦曾愁, 今信苦胆尝尽甘自有。 一. 来到加拿大 1999年7月15日, 当我所乘的飞机在多伦多上空盘旋降落时, 地面上无尽的灯海向我的眼前扑来.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 第一次看到地面上有这幺多无边无际的灯火. 我拉着坐在我身边的先生的手, 我问他, 我们就要融进这个城市, 我们会是其中的哪一盏灯火呢! 兴奋, 好奇, 焦虑一起涌上心头, 而更多的是迷惘, 不知前方等待我的是什幺. 我想这是每一个新来的中国移民的真实心态. 到欧美读MBA是我多年的夙愿. 选择来加拿大读MBA实在是一举几得. 首先是免去了申请签证的痛苦过程. 我的一位朋友曾连续三年被美国优秀MBA学校录取, 却连连惨遭拒签. 每逢提起, 她都不堪回首. 第二, 在加拿大读书, 学费便宜. 第三, 在读书的同时, 兼坐”移民监”. 毕业后, 只需要一年, 就可稳拿公民. IVEY的排名无疑是我选择她的主要原因. IVEY在加拿大商界是排名第一的老牌商学院. 她始建于1921年, 位多伦多东南的伦敦市, 是该市西安大略大学的一部分, IVEY完全按照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模式, 百分百采取案例教学. 我们在学校期间, 共研究了四百多个案例. 内容涵盖了公司经营的每个方面, 包括市场决策, 宏观决策, 融资战略, 财务会计, 统计,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 IVEY出版的案例是除哈佛以外第二个在北美被广泛采用的案例. 在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及2000年的全球商学院排名中, IVEY名列第19名. 是前二十名中唯一的加拿大商学院. 二. 来到伦敦市, 初建家居 1999年7月20日, 在离开多伦多两个小时后, 我们搭乘的汽车离开了401高速路, 驶入了伦敦市. 这个清凉安静的小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荒芜偏僻的. 没有北京的林立的高楼, 只有茂密的绿树掩映的小屋; 没有多伦多的摩天大厦, 只有零星的孤单的公寓楼. 唯有涓涓的太唔士河和 水里成群的喧闹的野鸭给小城添一点人气. 后来我才知道夏天是伦敦一年中最安静的时间. 八九月份回校的学生将会让这个城市变得生气勃勃. 和刚来的新移民一样, 没有汽车, 没有工作记录, 没有社会信用, 没有银行户头, 没有驾驶执照, 没有社会保险号, 也没有医疗保险. 而这些却是生活在加拿大所必需的. 我的身上唯有的只是一本中国护照, 一张移民纸, 和几十张百元美钞. 而这些在我们进入这个国家后, 就变得毫无用处. 尽管万事开头难, 但当生活从零点开始时, 每向前进一步, 都是一分意外的惊喜. 比如说, 当在超市里终于明白, 那个身上没刺, 个头很大的原来就是黄瓜; 当在酷日下徒步几小时找房子, 突然感受冰冻可乐透心凉的过人妙处; 当骑着簇新的自行车, 在上下起伏的居民区里寻找家具时, 发现两个轮子确实比两条腿省力而且走的远 ; 当用三块钱买到洋人老妈留下的硕大台灯, 一块钱买到四个美仑美奂的玻璃酒杯时的窃喜; 当卷起硬地板上的被褥, 开心的想象着刚搬进的床垫 的舒适和柔软; 还有当在新居里第一次吃到白菜猪肉饺子, 手赶面条, 大米饭和京酱肉丝的狂喜 …………….. 在孤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没有朋友和亲人时, 生活给人感觉是冰冷的. 一个朋友告诉我,当他在伦敦市中心热闹的十字路口驻立时, 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 只让他感到孤单; 旁边咖啡馆里金发碧眼的人们的谈笑, 只让他感到别人的欢笑与自己无关. 在那一刻, 他突然感到自己像是一颗无端被抛出的石子, 不知道为什幺来到这里, 到这里要做什幺, 怎幺做…………….. 在举目无亲时, 朋友是我的亲人. 要是没有二年级RICHARD 的帮助, 我是没有办法找到朋友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 第一次在小熊家吃饭, 听小熊用那口上海味浓厚的普通话, 向我们介绍他的超级迷你电饭锅; 还有第一次去图书馆, 碰到NATHAN操着正宗北京话, 热情的在伦敦地图上给我们指点迷津………….. 我感到我在伦敦的生活, 因为有着越来越多的朋友, 而慢慢温暖起来.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 我们终于在加拿大伦敦市快乐地安家了. 三. 来到IVEY 1999年8月10日, 我参加的PRE-IVEY PROGRAM 开始了. 这个为期两周的课程是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 目的在于帮助国际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 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准备. 这个课程告诉我们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如何适应加拿大寒冷气候. 课程还介绍了学校历史, 案例教学法等等. 组织这个课程的ELLA STRONG 女士, 也曾在北京, 上海组织过IVEY MBA介绍会. 她善良助人, 对国际学生非常热心, 深受大家的爱戴. 国际学生的比例高低是国际商学院排名的重要因素. IVEY 的国际学生高达30%. 同学来自墨西哥, 秘鲁, 委内瑞拉, 日本, 印度, 巴基斯坦, 俄罗斯, 罗马尼亚, 波兰, 新加坡, 香港, 台湾, 中国大陆. 我惊奇的发现,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占了国际学生的大多数. 在IVEY当年招收的240人中, 来自中国的就有将近50人.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上届的15 人. 这无疑是和最近几年的大陆移民潮密切相关的. ORIENTATION WEEK 开始时, 越来也多的本地同学出现了. 这一周的活动非常丰富: 白天是热闹的户外运动竞赛, 头脑奥林匹克, 晚上则是载歌载舞的卡拉OK, 蒙特卡罗博彩之夜 和魔幻之夜. 本地同学表现得非常踊跃. 在激烈的运动赛后, 同学们在运动场旁搭起的大舞台上以小组为单位 表演自编自演的歌舞, 争取最后一轮的好分数. 小组成员的安排是随机的. 我的组里 有银发碧眼的SANDRA, 说话特别快的AMY, 还有极为淑女的ANDRA. 我和另外一个中国同学因为文化不同, 没有办法参与讨论, 只能等她们商定表演的歌曲, 再现学现唱. 原以为自己在外语学院和外企混了这许多年, 应该不会有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可现在深入其中, 才明白文化冲击是深层次, 全方面的. 比如说 做为一个从小生长在中国的人, 是没有可能知道本地同学在小学读字母课的趣事, 也不会了解他们从小唱到大的儿歌. 做为一个从小看排球, 羽毛球长大的中国人, 是没有机会了解加拿大人疯狂热爱的冰球, CURLING. 而解决文化冲击的唯一办法是多读, 多问, 多看, 多听. 而这一点, 说到容易, 做到却很难. 1999年9月3日, IVEY教学楼一层的大厅坐满了MBA2001的新同学. 这个新生的群落共有240人, 平均年龄29岁, 平均GMAT成绩660分. 他们肤色各一, 语言不同. 国际学生超过30%, 所用语言超过40种.他们的工作背景更是十分丰富, 从投资银行分析员, 商业银行专员, 股票经纪, 到工程师, 药剂师, 律师, 医生, 还有社会工作者, 地质学家, 戏剧作家. 坐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群落里, 我又是兴奋, 又是激动, 又是好奇. 回想为申请移民所经历的漫漫等待, 回想在酷暑里苦读GMAT的日子. 我深切感到我能来到加拿大, 来到IVEY, 是多幺的幸运. 我还隐隐感到, 读MBA的日子将会比我以前所经历的更有挑战性, 更艰苦, 也将会更有回报. 四. 第一个月 1999年9月4日, 我在IVEY开始了读MBA的第一天. 早晨八点, 我急急地钻进我的教室, 坐在早已安排好的座位上. 这是一个阶梯式的环形教室, 淡淡的藕荷色的墙壁和谐地衬托着深色的藕荷色的CHAIR. 教室中央的墙上有9块可移动的白板, 白板顶上还有可以自动降下的幻灯幕布. 白板前的仪器操作台, 有各样的控制按钮, 可以播放录像, 电脑幻灯片, 控制所有的灯光. 教授们可以瞬间把教室变成小型电影院. 66位MBA的新同学神色庄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每位同学的面前的桌子上, 都插放着自己的名牌. 为了方便教授们为同学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打分, 同学们每节课都必须放好名牌. 这块黑底白字的塑料牌, 将会陪着我走过未来的20个月. IVEY的课程设置100%沿袭HARVARD. 这渊源于IVEY在1921年建校时的全面移植HARVARD的教学法的构想. 所以IVEY 也和HARVARD 一样, 不设FINANCE, MIS, 或ACCOUNTING的专向, 而全部集中于 GENERAL MANAGEMENT. MBA课程共两年. 每年两个学期. MBA的第二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略有侧重地选修课程. 而MBA的第一年里, 所有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 不能自由选课. FINANCE, ACCOUNTING, OPERATION, MACRO ECONOMIES, MARKETING, STRATEGY, INFORMATION SYSTEM. 这些课将为二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功课的强度和难度非常大, 是整个MBA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日子. 而第一个月却被称作是难中最难, 苦中最苦的阶段. 这难和苦对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而言则会更苦. 原因有三: 一是语言困难. 尽管所有中国同学都通过面试, 被证明有很好的听说能力, 但还是很难一下子跟上快节奏的课堂讨论. 有时可以听清教授的讲话, 却对同学的发言不知所云. 而有时可以清楚地听清每一个字, 却又因为文化不同, 而不能理解. 二是功课强度大. IVEY为培养未来经理人对压力的适应力, 刻意在第一个月中安排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的课程量. 除了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的三节案例讨论课, 下午还要和学习小组讨论第二天课上的案例, 晚上则要读完第二天小组讨论的另外三个案例和所有的补充材料. 来读MBA 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六七年. 在离开学校这末多年后, 又重回教室, 面对这末大的工作量, 确实极具挑战性. 而中国同学因为阅读速度慢, 又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 学习到凌晨两三点钟, 确实是家常便饭. 由于吃饭时间缩短, 睡眠严重不足, 大部分同学都会迅速从红光满面变得面色发青. 三是教学法不适应. IVEY的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课堂讨论. 教授从不给一个最后的正确答案, 教授的任务只是利

相关文章


加拿大教育制度简介
加拿大留学指南——加拿大语言学校
加拿大新移民法鼓励留学生留在加国
加拿大留学费用
在加拿大IVEY商学院读MBA的日子
加拿大2000年1至9月海外学生签证情况统计(图文)
加拿大留学指南:学校的选择与申请
加拿大留学全政略
加拿大留学指南:加拿大的入学标准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