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7 15:52:3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语言”(1)

  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诗词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积淀不够深厚。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意丰富,考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本文试图和大家一起,揭开诗歌语言的“神秘面纱”,抵达诗人的内心深处,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诗歌的语言,强调字句的锤炼,讲究音韵的和谐。近年来中考的语言鉴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准确使用,意象内涵的揭示,重要语句的理解赏析等方面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诗歌语言的大门。

  一、炼字类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类”。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活用词

  像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以及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词语。

  2. 表现力强的动词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众口相传,千古流芳。

  3. 表示感情变化的词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一个“悔”字巧妙地将“闺中少妇”的感情变化表现了出来。

  4. 表示颜色的词

  色调一般能体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有些虚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能颇具意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在平时的阅读中,要炼就一双善于发现重要词语的“火眼金睛”,在吟咏中用心品味这些词语的妙处。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现场练习1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义?

  (2)“吹”和“逐”妙在何处?

  (3)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二、意象品读类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方面的和谐交融和完美结合。它是诗歌中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诗歌鉴赏中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鉴赏时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对象意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词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常见的意象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可称之为“意象叠加”。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这些意象看似孤立,认真品读却能发现其内在的联系。

  现场练习2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同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曾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请简要分析此句“奇”在何处。

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形象”(2)

三、缘物体情,反复揣摩诗歌意象的深层含意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主要类型。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或者说是指经作者构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托。因此,鉴赏诗歌时,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鉴赏古代诗歌作品。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解题方略:解答这类题,一是要缘物体情,抓住作品所描绘的意象及其特征,去体会作者特定的感情。要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意象描写,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外化。二是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多留意,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我国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如动物类:蝉象征品行高洁,鹧鸪表达离愁别绪,杜鹃则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景;植物类:松柏象征坚贞,梅花象征高洁,梧桐象征凄凉;音乐曲调类:《杨柳曲》多为念远怀人之作,《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后庭花》则多指绮靡亡国之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答案:①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②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现场练习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①似妇人。

  [注]①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相貌。

  这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个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情感的?

  四、知人论世,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作者所描写的客体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者描写的客体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则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再如,屈原的《离骚》就用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位忠于祖国、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爱国诗人形象。可见,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种源于自我而又高于自我的“大我”形象。

  例4. 阅读岳飞的《小重山》,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首词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自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解题方略:中考试卷中的鉴赏题,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形象。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掌握答题要领和格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戏剧中的那样完整丰满,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诗人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善于从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探知人物的品格、精神、情操,然后用精当的语言概括出来,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性格特征 人物身份”。

  2. 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创作的背景,从而推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盛唐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如黄机的《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下片的“诗情”指的是什么,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若知道作者是南宋的一名爱国诗人,再结合最后三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诗情”指的是心系国事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全词之中,江山易帜、国运不昌之恨同英雄报国无门、功名难就之悲互相凝结,表现了沉重的民族忧患和人生悲剧意识。

  3. 平时复习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知音难觅、孤独苦闷而又矢志不渝的爱国词人形象。

  现场练习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词的下阕“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语言”(3)

  五、语言特色类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是诗歌鉴赏较高的要求。

  诗歌语言有以下几种较鲜明的特点:

  1. 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3. 含蓄隽永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让读者去体味;隽永是指意味深长。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其他如简洁明快、通谷易懂等,不必赘言。

  至于诗人的风格,考生对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如陶渊明的恬适平淡,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浅显平易,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应该有所了解。

  现场练习5

  1. 下列诗句各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请在后面的括号中注明。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简要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相关文章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2)
技巧点拨:作文开头的五个经典句式
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
2007年中考各科目复习指导——语文
中考口语下月开考成绩计入中考英语总分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1)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