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梁雨谷教授解读MBA教育体制六大弊病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08 17:21: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节 MBA教育发展受高等教育体制制约

  一 思想包袱、体制制约、收入转移

  主持人雷涛:作为一线的教师来讲,就您的看法,中国的MBA教育是否已经是发展到了足够成熟的阶段呢?

  梁雨谷:MBA的教学15年来,从91年来正式办,应该说各个MBA的商学院都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思考阶段。 如果要说足够成熟,那这个评价不是很正确。但是因为一个MBA的成熟,它是各种因素的成熟结果。比如我们现在MBA的所有的教学方案,包括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从美国引起的。像美国、欧洲的MBA教学也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就是我们引进的主要是从基础层面,比如说工具层面去引进的多一点。但是从体制,从思想以及其它方面相对来说,我们现在还很难说成熟。只能说处于一个摸索阶段。

  主持人雷涛:那您认为中国的MBA教育主要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梁雨谷:我们以前在整个的社会上的看法,很多学校有关的人员的看法都是停留在把MBA作为一个单独的东西来看。其实MBA我们要在历史整体的状态下看,一个是MBA整个历史在中国应该说是尽管15年了,还是比较短的。MBA的状态是从市场环境相结合的,所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MBA发展的基础背景。

  第一,真正的MBA开始前面的引进和思考,是从90年代末开始的,所以真正发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像MBA一个大的系统的状态,绝对不可能是很短的时间里面能够成熟的,能够做到的。所以这种历史的发展状态这是我们是一个积淀的状态,我们免不了会有思想包袱,体制上的历史包袱以及原来上对管理的教育,包括管理的理念这些思想按,这个都是跟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的。

  第二,一个MBA的状态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免不了说现在我们中国这种教育体系的影响,这种影响体制上的影响就很难体现在MBA的教学上。还有关于MBA的前途的问题,培养的问题。比如说,说起来MBA的收入,学费好像很多,社会上很高。这一点我们要说明,本来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他应该是收了学费后,一部分用于MBA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投入到有关于MBA的硬件、软件的建设和老师的培养上,课程、案例的建设上。现在国外的案例动不动就几十万美金,我们国内很难做到。那一般的学校,他就会把这一部分钱,通过统筹考虑,转移到别的方面。实际上我们说从道理上来说,也许他们可能说有道理,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就是想这个问题。这个钱拿来之后,完全应该是去加强MBA的建设。因为MBA的整个成熟和完善以及发展,都必须有大的投入。但实际上这是体制问题,包括很多。因为教育的投入还是有限的。所以MBA在很大程度上,主观程度上大家都想把它搞好,客观上就成了一个很多学校作为一个赚钱的状态,然后会把这一部分钱用到别的方面的发展上去。

  二 笔试产生不良影响,但只能以此控制非理性因素录取

  主持人雷涛:高校体制对MBA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梁雨谷:全方位的。就从整个的包括MBA的录取,MBA的教学,包括就业、包括师资管理、科研这些东西都会对MBA产生影响。

  比如说MBA的录取问题,我们主要还是通过笔试,通过年考,年考也是体制逼迫的,如果不通过年考,不通过面试就有可能有非理性的成份在里面,一些所谓的不正之风,这些东西肯定会影响MBA的公正性。但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公正的选择,这种笔试的方式,对选择一个管理者来说,或者一个有素养的管理者,那有可能是不公正的。或者说我们会把真正有潜力,或者是真正能够适合于对MBA的学者拒之门外。

  因为他们要花很长时间去复习、考这个东西。所以最后的结果,使很多学生基本上没有从事管理工作。像这种方式,还有我们的科研问题。科研问题在中国体制下很奇怪的,像我们科研、论文都成为一个求生存的手段。这个在全世界是少见的,肯定会影响到科研的治理,并且最终也许会导致所谓的学术腐败,很难保证。因为MBA这一块一方面是案例教学,另一方面又是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科研,案例教学搞实证研究,这些东西处于原来教育体系的影响,他就很难去保证他的质量。这些东西都会与MBA的教育培养会产生极不好的影响。但是这没有办法,现在这个体制也不能一下变。

  三 教授收入靠科研资金,扭曲科研运作

  主持人雷涛:科研和资金?

  梁雨谷:实际上科研,教育资源、资源分配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从学校管理来说,为了鼓励科研,老师的待遇一直是一个问题。所以科研就成了一个鼓励科研就会在奖金,像各方面的配套上面,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造成的结果,求生存就是求报酬的方式,如果在功利的激励之下去搞科研,而不是兴趣,很难保证科研的成功。

  主持人庄涤坤:您谈到科研是生存的手段,你能谈一下科研和待遇方面的联系吗?

  梁雨谷:全国高校的教师待遇还是按照原来国家的计划进行,学校还像国有企业一样。这一块,不足以维持这些老师的基本生活。网上炒的很多了。包括北大的一些老师说的,这些事情怎么办呢?学校必须跟社会争夺教师资源。如果学校的报酬不足以支撑老师的日常生活,他只能通过社会去博取他必须的生活资料或者说是他最基本的收入支持。那学校里面必须跟社会争夺的话就必须想一个办法,其中课程、科研,对科研的奖励,科研项目基金的补贴,包括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所以对论文、科研,这种激励只能通过简单的物质激励去解决,物质解决就成了最终会导致整个老师的高校教师的主要的薪酬来源、收入来源。

  这种方式肯定会最终导致对科研的体制,科研运作状态的扭曲。

  四 MBA上学就业脱轨

  主持人雷涛:再就业这方面的体制上的影响,这块大概是什么样的?

  梁雨谷:就业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在整个的就业市场上,我们体制的影响是很多的。

  比如说我们在对学生就业思路的教育培训上面,因为我们的教学相对来说是很封闭的,封闭会影响到跟社会的接轨状态。

  比如说还有一个,我们在招聘,在人员的管理上面免不了也会有这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这种体制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学校跟企业之间的关系,跟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外,企业跟学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MBA的实习,MBA的锻炼包括平时的学习跟企业的紧密型非常强,他是开放式的。现在是封闭式的,所以免不了,再就业的时候面临新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崭新的跟学校不一样的,或者是思路上不一样的状态。学习就业我们是截然不同的分水岭,所以这从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学识上面不充分,就是很缺乏。所以导致他再就业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必要的一些代价要付出。

  五 MBA与高等教育的钱去了哪里

  主持人雷涛:您刚才也谈到了,MBA对于咱们整个国家来讲,跟普通的研究省教育有不同,就是实际上MBA已经不需要我们国家在进行这种金钱上的投入,他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是能够赚钱的一种教育了。那MBA教育是不是就证明了高等教育也是以盈利为目的来进行运作的呢?

  梁雨谷:这个就不能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MBA为什么成了一个国家在整个功利的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国家不掏钱的项目,他只是相对别的项目而言的,实际上我们的MBA的教育投入,实际上是不够的。一个MBA的教育,就一个案例来说,一个案例要做的非常好,他的投入是很大的。一个学生两、三年下来,每一天能够处理两、三个案例,这种状态在我们国内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案例投入实际上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状态。现在我们基本上是投入少,是以牺牲MBA的投入来获取投入的。这种状态对MBA的发展是不好的。这样他的操作性,实践性就会有问题。包括对老师的科研问题,老师自身的进一步进修的知识,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主持人庄涤坤:是不是应该说高等教育还是应该靠国家来扶持帮助,而不是把他作为盈利性的公司来运营,在这一方面,美国MBA是以一种什么方式发展起来的,是自己作为公司赚钱还是有国家的帮助?

  梁雨谷:美国MBA的投入是全方位的,有国家的、有科研方面的、还有社会募捐的,包括校友,MBA校友毕业后,他对母校的一些回馈。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实际上单独靠国家,也只是其中一个途径。主要还是整个体制和政策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允许或者说专注全方位国家的体制,对高校的一个体制的转变,包括MBA所有在内的人才教育的体制的最后的结果、目标模式。现在我们可能国家也在鼓励,高校也尽量在现有体制下,尽量去找到一些新的途径,今后可能这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MBA的教育会有一些改进。

  但是,我们真想说一句话,对中国的MBA要抱希望,但是又不能抱希望。抱希望是什么呢?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好,对于MBA的需求越来越好、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理性,各个学生对MBA的培养也是越来越完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不能急。这是一个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选择的道路就是渐变的道路、改进的道路,他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主持人庄涤坤:前一段教育部的一篇报道,就像买衣服一样,有钱就买好的,没有钱就买不好的。你作为一线教授,你是怎么看,MBA是不是已经实现了说的这一点?

  梁雨谷:政府有政府的考虑,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来说,我觉得是不敢苟同的。中国一个政府的体制,教育是一个公共事业,必须为全民服务,那如果谁有钱,谁就能上更好的,一方面就剥夺了很多优秀人才,受教育的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国家人员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状态。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对社会公平和和谐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

  六 读MBA的投入产出比 MBA无用论

  主持人雷涛:从消费者来说,我个人认为,你像一个MBA这么两年多的学习花了好多的学费,而且自己还辞职,包括之前的复习考试,他可能耽误了很多时间上的成本,他可能会在毕业的时候对于自己这方面的付出有一个成本上的计算,希望能尽管或者是能得到一个很长远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对于我们的MBA教育的这种结果并不认可,甚至有一种MBA的“无用论”,这一方面你是怎么看的?

  梁雨谷:第一个是有关MBA的学生的投入成本的问题。谁出的钱,谁就到好学校去。成本问题怎么解决呢?很多优秀人才可能出不起这个钱。在国外有很多解决方式就是说,有奖学金制度,还有银行贷款这些成本最终投入和回报来说,这种回报怎么去解决?

  一个是MBA如果你是学得好,你找到一个好工作,在国外也一样,三年的收入最终会通过一两年的工作回收成本。这是比较好的。中国的MBA学费和收入不成比例,这一点一方面是一个没有充分理性去判断的问题。一般的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学校,MBA的学费也就是十万左右。十万左右如果一个学生出去,估计一两年的薪酬是可以回收

  银行体系也存在这个问题。有学校出现过银行贷款给MBA的,出去之后不还的局面,因为他很尴尬。这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中国这么一个整体体系、体制的一个反映。不可能说,你出去一个月就能够还清这个钱,这个从MBA的投入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校里面MBA的培养,每一个MBA的成本是很高的,现在包括国外很多学校都说,MBA的培养是高成本的,没有几个学校敢说MBA的培养是赚钱的。MBA在全世界有这么几个最基础的投入成本的概念。所以一定的收费是必需的,而且我们对MBA的收益以及对投入产出的概念也是非常理性的。我们不能跟企业相比,企业之间有大量的补贴和扶持。MBA本来就是一个学生的学费是他的一个补充。实际上我们也充分利用了原来学校的一些资源。所以学生在读MBA或者考MBA的时候,他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如果没有充分的心里准备,但是又不想不掏钱,但是本来这个项目引进的时候,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说国外也存在。所以,首先你自己必须对这个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媒体也必须对这方面有一个理性的分析。

  主持人庄涤坤: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报纸采访了一个北大的毕业生,我们辞掉工作,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我们花掉了一套房子的首付,然后来读MBA,你怎么能够让我不期望得到一个高端职位?现在社会上对MBA的反映就是,我们用MBA和用普通本科生、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准备用MBA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真正管理的还是我们这些农民出身的人进行管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梁雨谷: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包括学生的状态,他辞了职,他是有机会成本的。包括投入,但他到国外去读,包括哈佛等也存在这些问题。这个投入也不是说你哪怕是在哈佛大学读了MBA,你就能够把所有的投入都收回,不同的学生不一样。你学的不好,你本来在学校里面你的状况,你在学校就没有做到位,你出来就该有回报,这是不合理的。

  我们从老总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这是对MBA从盲目的崇拜到运用的热潮到现在的理性分析,以能力定位来决定MBA的发展。MBA有各式各样的原因,MBA学生出去后和本科以及没有多少区别。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很多,第一个方面是学生个人的原因,学生个人的原因有很多了,一个是他的基础本来就不好,我们的生员在这样的体制下,体制的原因,包括考试的原因,我们在MBA的生员上面就有很多的学生对管理没有经验,所以他学习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充分去理解,或者是从本质和实践上了解MBA的课程思路,以及他有关的思想和方法。还有,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间,MBA以前本来是普硕是研究生的培养,MBA是实践性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但是由于体制的问题,在这么一个在教育体制下起来的学生,最后免不了跟我们的普硕没有区别。

  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有这个问题。从学生个人来说, MBA的考试,比我们普硕还容易,很多学生通过MBA来获得学位。很多毕业后,他就有可能两年学不到东西。因为从心里本来就不是这么想的。然后当然我们在另一方面还有,我们的学校的问题。学校的体系跟社会联系的比较松散,或者说包括我们老师的实践经验的缺乏,包括课程的缺乏以及科学性跟社会脱离,有可能这样。也会影响我们的MBA的培养,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社会的问题。社会问题包括企业老总的这么一个思路的问题,因为再一个中国是转型社会,转型社会企业面对一个极具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我们非理性或者是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他要求我们MBA马上去适应这种环境这也是很难的。

  我们在引进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引进的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这个时候,我们教学是阳谋。他需要有一个相当的适应期,以及这个要靠MBA自己的悟性,根据自己的状况去变化。这个转型是在中国这么一个状态下面是存在的。并且根据时间长短不一样,必须有一个适应期。比如说行贿,有人不用教就做的很好。但是国际上也有人批评美国MBA,说美国MBA培养出来,到中国不会做生意,到印度不会做生意。MBA的教育在一定情况下,MBA提供的是不适应社会的环境。随着中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规范,透明度越来越强,我想这一方面,中国环境会改变,当然我们的教学上面,也会加强,不是说教他搞歪门邪道,但是必须有一些思路,一些素质上的教育,能保证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支撑,当然了不能违法,这是最基本的,我们不能教他去做一些非理性的东西,我们商学院教的哪怕全世界任何一个学校教的,都是让他能够从长远的角度,从企业规范的角度去进行经营的思路。

  主持人庄涤坤:中国人有一种思想,我拿到什么证,你就给我什么待遇,现在是不是应该打破这种思想,不能拿着MBA就要求高职位。

  梁雨谷:这是思想的不正确和扭曲,一个好的学校的学生、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MBA的学生,好像某些事情不应该做,好像某些事情没有多出的,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所带来的一个误区。实际上读了MBA后,不是你应不应该做什么事情,你是应该把什么事情做的比别人更好。比如说北大的学生不能卖肉,谁说的。北大的学生卖肉就应该比没有读书得好,那才是你北大成功了,如果北大的学生说某些事情不能做,那说明我们中国的教育有问题,我们对学生思想的培养教育的培养,这是极大的问题。这是我们中国今后进入一个规范化的商业社会,必须转变的。我想这一点,从目前为止还没有转变,这一点也是我们教育MBA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经理人》:2006年年中国最佳MBA排行榜出炉
名师访谈:梁雨谷教授解读MBA教育体制六大弊病
太奇MBA校长谈报考技巧:有助未来职业发展
[图文]<_font>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谈MBA
访谈:梁雨谷教授解读MBA教育体制六大弊病
袁宝华:中国MBA教育到了需要进行总结的阶段
北航MBA中心主任做客中国MBA网答疑实录
名师王式安解析2006年MBA联考数学新大纲
农大MBA中心主任做客中国MBA网交流实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