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常考题目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12 14:10:4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实践基础

  答:1.历史定位: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成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

  2.形成条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3.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4.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性质:一方面仍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所决定的。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目标。

  在生产关系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与目标的辨证统一。

与更多考生交流,请进考试吧自考论坛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吧自考栏目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06年7月全国高教自学考试公共课真题汇总
2001年4月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试卷(上海)
2001年4月进出口实务试卷(上海)
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常考题目
2001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档案保护技术”试卷
2001年4月全国自考《管理信息系统》试题(2)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