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考研毛概密押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15 12:15: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中国的革命斗争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2.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 论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性质畸形的社会,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实际上丧失了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第三,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既受外国资本的严重排挤和打击,又受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抑和阻挠;同时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因而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无论是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还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上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3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之下,它们竭力保持和维护旧有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越来越贫穷落后,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斗争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下面是杜鲁门、艾奇逊关于中国内战看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美国承认并继续承认中国国民政府,并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在消除日本在中国影响上与之合作。美国深信,迅速磋商停止军事冲突,对于此项目的有效完成极为重要。……美国的支持,将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去影响任何内战的进程。
摘自1945年12月15日杜鲁门总统关地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
材料2
  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了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在我国力所能及的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所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没有结果。
  摘自美国国务卿艾奇逊1949年7月30日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
请回答:
1 杜鲁门该声明和艾奇逊的信件,分别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2 材料1称,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支持“不扩展至以美国军事干涉”果真如此吗?历史的真实情况如何?
3 材料2中的“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实际指什么?艾奇逊在信中使用“不祥”、“不幸” 等字眼说明了什么?美国发表此信的用意何在?
4 试分析艾奇逊的看法中有无正确因素。
参考答案:
1.杜鲁门的声明发表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内战爆发之前,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已定。艾奇逊的信件发表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基本胜利,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
2.不是。美军在中国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装备、训练国民党军队,帮助蒋介石部署内战。
3.指美蒋反共反人民的战争失败。说明艾奇逊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对中国革命的敌视态度。用意在于为美国侵华政策辩护,为反共反人民内战的失败推卸责任。
4.艾奇逊说“这种结局”(即蒋介石反共内战的失败)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中国内部和种力量的产物”,这知倒被他讲对了。

2007年考研政治邓论、三个代表密押最后10道题

2007年考研哲学密压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试分析《论十大关系》报告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新理论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在农、轻、重的关系上,适当加大农业和轻工业的投入,以更好地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以避免苏联过于片面发展重工业所带来的弊端;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重视沿海工业的已有基础,充分利用和发展;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通过发展经济带动国防建设;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个人的关系上,三方都要兼顾;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注意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另外,毛泽东还提出了在政治方面,我们不搞苏联那样的一党制,而是实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
(3)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其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表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思想和许多方针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试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当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在这个时期,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了。
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毛泽东在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具体来说,毛泽东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二,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是过渡性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等将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因此,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的。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经过长期革命的检验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的。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第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特性的,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四,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贫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也是新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终走向社会主义。

2007年考研政治邓论、三个代表密押最后10道题

2007年考研哲学密压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五、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 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 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3 为什么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来说,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来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还有可能转化。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2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主要的方针、政策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
3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国社会大量表现出来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提出的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指导作用。第一,要明确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多发多样的状况,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但它是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矛盾,处理时,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要正视矛盾,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第三,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五,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六、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他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王明的 “毕其功于一役”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毛主席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在这二者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2007年考研政治邓论、三个代表密押最后10道题

2007年考研哲学密压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七、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 农民问题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请分析这两个判断的依据并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参考答案: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要压迫和剥削对象,
中国革命走的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队伍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反封建的核心是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问题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
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缺乏必要的经验。国民革命失败后,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等,《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和使用。 1931 年前后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提出了完整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强调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土地要求;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 1950 年进行土地改革,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调整了对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土改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也调整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为解决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采取了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政策(其它时期)。对于土地的所有权等问题,也从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出发,及时作出调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八、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53页)。
论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参考答案: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既存在少数近代化的工商业城市,又有广大的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村,农村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且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这就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的利益,必然要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并表现为各派军阀势力之间的混战。革命力量可以利用帝国主义和军阀之间的矛盾乃至战争,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
  第二,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受到大革命的影响,有过党的组织,甚至发生过工农运动高潮的地方,有着良好的群众组织基础,是革命根据地生根发展的土壤。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社会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必将促进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人民军队是红色政权的支柱和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关键。如果没有相当力量的正规革命军队,单靠地方性赤卫队的力量,只能对付小股地方武装的敌人,而不能对付强大的正规的反革命军队,因而便不能形成红色政权武装割据的局面。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007年考研政治邓论、三个代表密押最后10道题

2007年考研哲学密压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九、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关于国家政权的不同主张。
1.早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的思想(即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政权)。
2.秋收起义时,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工农政权的思想。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就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一一茶陵县工农政府。中共六大提出“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

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此后,人们把这种代表工农兵利益的新政权都叫做苏维埃政权。这种政权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农民为主,包括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
3.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又提出“民主共和国”的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共宣布取消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把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从而使过去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与工农民主政府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工农民主专政转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1/3。②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③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④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参议会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
4.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各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国民党拒绝中共关于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公然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反革命内战,从而断送了以和平方式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可能性。
5.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于1948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不久,毛泽东在给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完整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已全面付诸实践。
党的建设

十、联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次整风运动,说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
参考答案:
(1)1941年前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再加上当时华北地区连续的自然灾害,解放区面临着严重困难。
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改进党的作风。为此,在1942年前后,中共开展了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这是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思想革命运动。
1942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又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演讲,伟大的整风运动正式开始。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尤以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为核心。整风运动的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1945年,在整风运动,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专门召开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同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达到与马列主义基本上的一致。至此,整风运动结束。
这次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冲破共产国际和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这次整风,使广大干部和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为战胜困难,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2)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时,在实践中探索一第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成了一个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探索中,一方面,中共形成了一些正确的方针政策、理论观点,另一方面,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差,“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当然也存在右倾错误。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左派分子乘机鼓吹“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进攻,妄图以代共产党的领导,一时形成相当紧张的气氛。为了稳定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右派进行反击是必要和正确的,但由于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分严重,犯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员干部错划为右派分,造成不幸的后果。
总之,由于这次整风运动的失误及其他一些原因,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
(3)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时期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同样需要。
社会主义时期,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以及和平演变的考验。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影响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也会侵蚀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所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合法性,防止和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侵蚀,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考研政治邓论、三个代表密押最后10道题

2007年考研哲学密压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相关文章


三分钟让你终生记住毛泽东各阶段代表作!
07年考研形势与政策考试的特点及其复习对策
2007年考研政治冲刺:启航冲刺辅导班最后20题
2007年考研毛概密押最后10道题及其参考答案
07年考研政治考前预测28题:马政经原理部分
海天陆卫明:07年考研政治考前预测二十八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