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论述题(十三)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28 11:25:1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智力技能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智力技能形成的特点是什么?(培养)

理论⑴加里培林的阶段形成理论: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的反映方面——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实现的:①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应了解活动的任务,形成对活动及其结果的表象,对活动进行定向;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样本,指出活动的操作程序以及关键点。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这一阶段在智力活动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此阶段的关键,一是展开,二是概括。展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若干个小的单元;概括指学生在初步掌握展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水平上,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③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此时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代之以外部语言为支持物。本阶段是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在形式上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如学生的心算。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智力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⑵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冯在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提出了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①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亦即其操作活动程序。②原型操作阶段。原型操作指学生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实际操作。此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活动的所有动作序列,并及时检查动作是否正确。同时要求学生将执行动作变作口头报告,使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③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的对象,从面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原型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此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口头言语水平上重新展开各个动作,然后逐渐简缩,从而为内化创造条件。同时还要求学生由大声报告的外部言语逐渐转向内部言语,使动作在概念水平上形成,将原型内化至学生头脑之中。

⑶产生式系统的理论:①认知心理学家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智力技能实质上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解决问题。智力技能的学习本质上的掌握一套程序,亦即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所谓产生式系统,即由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的规则。②皮连生采用加涅的智力技能学习的层级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来解释智力技能习得的过程和条件,他认为智力技能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至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智力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特点⑩
⑴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智力技能形成后,内部语言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而毋需借助直观和明显的支持物进行操作。

⑵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智力技能形成的初期,智力活动的展开是全面、完整和详尽的,最后则高度压缩,已达到自动化。

⑶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智力技能一旦形成,学习者就能利用它快速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培养⑴形成条件化知识: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式知识。为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教师可以编制产生式样例题,让学生进行样例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⑵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通过练习,可以使产生式知识达到十分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
⑶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老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如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等,同时还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

⑷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要使练习取得最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化,注意举一反三。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相关文章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论述题(十五)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论述题(十四)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论述题(十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