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警官讲述海地历险:生死维和不辱使命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7:26 11:53:5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杨家信,36岁,开发区公安分局刑事经济侦查大队副大队长。2003年12月2日至2004年12月2日赴利比里亚执行民事警察维和任务;2005年12月2日至2006年8月15日随中国第三期维和防暴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并任二分队队长。  

  “与暴狱分子对峙”

  接到赴海地维和任务通知时,杨家信刚刚从利比里亚任务区返回来才半年。与他第一次民事维和任务截然不同,这次维和队伍中的“防暴”二字已注定要经历枪林弹雨。到达海地不久,杨家信便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2005年12月27日下午2时,执行完任务刚回营地的杨家信与队员们正想吃午饭。这时,一名俄罗斯籍的民事警察从警局里跑着过来说:“紧急情况,一名海地警察刚才被枪杀,请协助出警。”听此情况,杨家信放下手中的饼干,立即驾驶装甲车和俄罗斯维和警察一同赶赴现场。他带领队员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对凶案现场进行了全面封锁。经过询问,民事警察负责人决定对凶案现场西侧100米处的一片居民区进行搜索。楼道搜索是一项危险程度高、专业技术强的实战警务战术,杨家信迅速带领二小队的5名同志,采取相互配合、交替掩护的要领,协助海地特警对犯罪嫌疑人藏身的一片楼房进行了搜索,当场抓获两名持枪犯罪嫌疑人。一直在现场组织指挥的家乐福警察局副局长目睹了中国维和警察专业的警务技能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一边和他们分别握手,一边通过翻译对他们佩服地说 “中国警察,OK。”

  在海地维和,处置暴狱事件让杨家信终生难忘。今年5月14日上午8:30,中国防暴队接到紧急命令,海地国家监狱发生暴狱事件,要求中国防暴队派出80人紧急增援。当时中国防暴队已经连续工作24小时,但杨家信还是带领二分队25名队员参加了此次行动。到达现场后,得知国家监狱300多名在押犯有预谋地占领了狱内最高建筑的顶层平台,以大石块和燃烧物袭击警察和联合国人员,情况非常危险。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攻、守、围、打、劝,形势有所缓和。而当队员刚想休息时,更严峻的事件出现了,一小撮极端分子预谋引爆监狱内十几个煤气罐。转移煤气罐的任务又交给了杨家信,接到指令后,他带领3名队员义无反顾冲了进去。进去后才发现,破烂的小屋里居然有11个1米多高、直径0.8米左右的大罐,每个重约40公斤左右。一旦爆炸,整个监狱肯定会夷为平地。他没有多想,指挥队员轮流担任警卫和搬运工作,10分钟内把这些“液体炸弹”搬到30米开外的安全处。隐患最终解除,使暴狱的在押犯失去了要挟当局的砝码。“我是最后一个出来的,队员们都在外面紧张等待着,看到我们四人安全返回,同志们没有欢呼,有的只是默默地擦眼泪。”杨家信对完成任务的那一刻记忆犹新。

  安南秘书长海地任务区特别代表莫雷特说:“来海地就任之前,我在联合国总部就多次听说了中国第三期维和防暴队的出色表现,今天终于眼见为实了。”

  吴迪,37岁,开发区公安分局刑事经济侦查大队民警。中国民事维和警察储备人员;2005年12月2日至2006年8月15日随中国第三期维和防暴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任联络官———

  “驾车途中遭遇冷枪”

  吴迪和杨家信作为先遣队员,于去年12月2日一起抵达海地。

  12月17日,吴迪和防暴队的政委在3名战斗队员的保护下,于上午10时到海地警察学院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塞内加尔防暴队授勋仪式。由于负责驾驶的队员对太子港的路况不熟悉,对海地这个山地国家复杂的坡道驾驶也不适应,于是领导决定由吴迪驾车。这次任务是极具危险的,因为出发前他们就收到了有武装分子要袭击车队的情报。但是作为外交礼仪,吴迪必须前往。

  去的路上还算顺利,返回途中,走到海地国际机场附近公路时,真的遭到了伏击。当时只听到一颗子弹“砰”的一声击中了车玻璃,“嗖”地一下从吴迪的太阳穴旁边飞过,只见车窗玻璃一下子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裂开了,碎玻璃碴子开始往下掉。吴迪当时感觉血脉贲张、头皮发麻,好险!

  必须迅速离开这里!吴迪朝后排的政委大喊了一声:“趴下!”接着就猛踩油门,车咆哮着就蹿了出去,为了躲避随后可能打来的子弹,他的车在公路上跑着“S”形路线。吴迪回忆说:“我当时在心中暗暗为自己鼓劲,要镇定,一定要镇定!”

  终于安全开回营地,当吴迪打开车门,迈脚准备下车时,才发现双腿已经很软了,一点劲儿也没有,扶着车门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那次危险的历险,对我的震撼是巨大的,既让我体会到了战友之间患难与共的情谊,又深刻地认识到维和任务的艰巨和神圣。”吴迪说。

  曲晓云,32岁,开发区公安分局看守拘留所内勤民警。2005年12月12日至2006年8月15日随中国第三期维和防暴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任执勤官———

  “枪声中的第一课”

  海地时间2005年12月12日下午4时,作为我市唯一一名入选防暴队的女警察———曲晓云与大部队到达了海地。

  来到太子港索纳比工业园1号仓库的中国防暴队营地,曲晓云还没来得及把这个只有2000平方米的营房看仔细,就从营区的西北方向传来了连续不断的枪声,营房的铁皮顶棚不时地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大家迅速从院子里撤进营房。先遣队员告诉她,这里的枪声天天如此。在距离营房不到1000米的国家1 号公路14号检查站,非法武装分子每天都会袭击设卡检查的约旦维和警察防暴队,房顶的响声是打上来的流弹。初到海地的新鲜感随着连续不断的枪声一下子消失殆尽,即使在营区中休息,也不能像国内那样悠闲放松了,持续不断的枪声给她上了第一课。

  如果说这一课还不是那么深刻地话,那么随后发生的危险事件却深深地震撼着她的心灵。刚到任务区的第一天,曲晓云突然接到总部命令,在一个警察局附近发生武装分子袭击并焚烧警察的事件,要求中国防暴队立即处理。她快速赶到事发现场,当装甲车拐进一条小巷时,远远看见路中央一辆汽车烧得只剩下黑乎乎的铁架,车内一具尸体已被烧焦,发出阵阵刺鼻的焦糊味。车两旁还各有一具尸体,其中一具布满了枪眼,另一具已烧得扭曲变形,惨不忍睹,车周围散落着一地弹壳。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防暴队不想安排女队员参与勤务,但曲晓云没有退缩,与其他女队员主动请缨。海地火炉一般难耐的高温,再背上40多斤的装备,热得她透不过气来,作战服很快就被汗碱染成了迷彩服。不仅如此,躲在暗处的武装分子随时有可能发动袭击。在这危险时刻,她始终沉着应对,与其他队员协调配合,以最佳的状态直到任务圆满结束。

  今年2月13日,海地总统大选时发生严重骚乱,这一周是维和以来最危险的时期。这期间,曲晓云的营地断水断粮,通讯也时常中断,她们每个队员 24小时都是高度紧张,始终枪不离身,晚上睡觉也不脱衣服,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任务结束后,杨家信问她:害怕吗?她笑着说:“害怕我就不来了。”

  回想起海地维和的日子,曲晓云深有感触地说:“240多个日夜,很长,也很短!作为一种经历,我终生难忘;作为一种体验,我刻骨铭心。大海、蓝天、白云,海地本来应当是令人神往的国度。可在海地,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贫穷、疾病、杀戮,还有死亡。在那些与死神相伴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从容,更加无所畏惧。”


src="/zj/JS/wxgg_zj.js">

相关文章


警花别样红美女警队给郑州带来的是执法者的美丽
警官李亚敏:瞄准就是我的目标
百姓贴心人——记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女民警汤敏
一切以安全为重铁路小站民警的风雨情
烟台警官讲述海地历险:生死维和不辱使命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