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客家围屋群藏身侨乡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8:02 11:58:3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梅州市梅县南口镇侨乡村,依鹿湖山脚逶迤而建,风景秀丽,是个著名的华侨之乡。在侨乡村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聚集着31座清末民初兴建的百年古客家围屋。近日,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对侨乡村的旅游开发进行科学规划论证,认为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是目前我国客家地区发现的“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

  风格各异古围屋扎堆小山村

  据悉,侨乡村的古建筑大都由华侨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质量相当好,至今保持完好,仍有后人居住。这些美轮美奂的古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如“德馨堂”是二堂、四横、双层围龙结构,“南华又庐”是10厅9井结构,还有“承德堂”为五杠式结构等。不少建筑中西合璧,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客家建筑艺术的同时,对客家建筑形式进行了改造,带有华侨侨居国的文化元素,对客家建筑艺术起到了丰富和发展的作用。如此众多风格各异的古围屋集中在这个小山村里,使侨乡村俨然像个客家古民居建筑博物馆。

  据民俗学者陈干华介绍,彭精一在其自传中记述了上世纪30年代,时任梅县县长的他陪同桂系军阀白崇禧参观南口镇特别是侨乡村的围屋后,白崇禧惊讶地感叹道,想不到在这么一个小山村里能有几十座这么漂亮的新建筑,而且摆设都是豪华的花梨木家私。

  见证侨乡村华侨辉煌创业史

  清末民初,由于在山区谋生艰难,梅州客家人兴起了“过番”即出国谋生的潮流,侨乡村许多人也在这时候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谋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知名华侨,该村也因此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在外事业有成的华侨都按客家人落叶归根的传统,回到家乡买田买地建大屋,光宗耀祖,从而在小小的侨乡村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客家建筑群落,并且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即使在客都梅州也是不多见的。

  这些建筑群是当年侨乡村华侨辉煌创业史的见证。据陈干华介绍,从这些建筑的名字中就能看出该村华侨当年在世界各地分布的范围之广:南华庐是主人在南洋赚了钱后回来建的,东华庐的主人是在东洋(日本)发的财,美华庐的主人则是美洲华侨。

  崇文重教百年老校人才辈出

  除了古民居,该村还有目前全市保存最完好的百年私塾--“毅成公家塾”。由侨领潘祥初、潘立斋捐建的“毅成公家塾”始建于清朝光绪28年(1904年),这座百年老校成为客家人崇文重教的重要历史见证,塾内建校时植下的一株百年白玉兰、两株鸳鸯古银杏树都仍然枝繁叶茂。

  侨乡村的华侨,可谓人物风流。近代,潘奋南、潘嵩保、古国檀等三位将军;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博士,经济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潘汝瑶以及潘铎元、潘君勉等一批军政要人、专家教授和富商巨贾都出自百年老校“毅成公家塾”。

  位于香港元朗凹头、博爱医院以西的荫华庐(又叫潘屋),是唯一一幢单一民居被香港政府列为一级文物的历史建筑物。荫华庐就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侨领潘君勉为纪念其父潘荫华,专程从梅县请建筑师赴港建造的。侨乡村也有一座荫华庐。潘君勉曾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蒙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博爱”。潘君勉也与叶剑英有深交,并在叶剑英的影响下积极支持抗日。叶剑英在香港就医时,曾到荫华庐潘君勉家中做客,受到热情款待。

  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梅县和南口镇政府在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中非常重视侨乡村客家古建筑和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邀请了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对侨乡村的旅游开发进行科学规划论证。专家组认为,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是目前我国客家地区发现的“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据悉,梅县文物部门将为侨乡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src="/jianzhu/JS/wxgg_jianzhu.js">

相关文章


典型客家围屋群藏身侨乡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建设部首批启动项目
科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平凉市建设局加强夏季和汛期建筑安全生产
未来4年将投入100亿元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