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来源:www.examda.com
    D.思维起点
    2.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来源:www.examda.com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3.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来源:www.examda.com
    C.检验假设
    D.论证假设
    4.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来源:www.examda.com
    D.无结构问题
    5.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来源:www.examda.com
    D.演绎式
    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来源:www.examda.com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7.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来源:www.examda.com
    D.定势
    8.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
    A.原型
    B.定势
    C.变式来源:www.examda.com
    D.问题
    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来源:www.examda.com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来源:www.examda.com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来源:www.examda.com
    12.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  )策略。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逆向工作法
    C.计划法
    D.联想法
    13.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
    A.逆推法
    B.联想法
    C.计划法
    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1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来源:www.examda.com
    C.指向性来源:www.examda.com
    D.独创性
    15.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来源:www.examda.com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相关文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十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八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练习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