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荣昌大有作为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12 11:46: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定位:“跨越发展,提速升位”,积极融入1小时经济圈,建设渝西川东结合部经济发展高地。

  发展目标是“跨越发展,提速升位”,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建设区域性中等城市,在渝西地区的排位从目前的中下位次到2010年步入中上位次,力争实现撤县建区的目标。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加快通镇公路改造升级,力争实现“半小时交通”;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 %以上,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再造一个荣昌新城区”;转移和减少农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6%。发展战略是:强兴工业,壮优特色,统筹城乡,构建和谐。发展定位是:发挥畜牧资源和科研教学优势,打造中国畜牧科研生产重地;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打造重庆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创汇基地;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渝西川东结合部经济发展高地。发展思路是:围绕“跨越发展、提速升位”这一目标;狠抓“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两个关键;强化“搭建融资平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三项举措;突出抓好“兴工强县、惠农富民、拓城扩镇、活商兴贸、繁文聚气、理财融资、谐民安邦”七个方面的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发起建立渝西川东经济协作机制。

  由荣昌发起,今年4月底,渝西川东相邻的8个区县第一次就区域合作召开了合作研讨会议,就在林业、交通、警务、畜牧等相关合作领域达成一致。6月,重庆、四川省界平安建设现场会议在荣昌召开,国家今后在此工作领域将推广“重庆荣昌模式”。荣昌发起的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赢。

  第三、统筹发展建设渝西大门。

  1、实施“三三三”惠民工程。

  一是实施“老、妇、小”三项关爱工程。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对低保人口中80岁以上老人增加补助,对农村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保健金;解决孤寡、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十一五”期间新建功立业和扩建敬老院19所,新建农村“五保家园”120个。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加强妇女保健工作,对农村计划内生育的孕产妇到医院生产的给予生育补助。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实施“强体工程”,对6岁以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所有费用实行全免;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二是完善“贫、弱、困”三项扶助机制。做好扶贫工作,加强资金、技术、智力扶持,力争到2010年实现1.7万贫困群众脱贫。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帮助残疾人解决好生活、居住和就业问题。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规范经济适用建设,加大廉租房保障力度;对因灾、因病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群众,加强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

  三是强化“医、教、乐”三项需求保障。实施规范化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价药品超市、平价医院建设,建立城市特困医疗求助制度,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逐步做到病人在社区、乡村的首诊比例达到50﹪,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兴办一批优质高中、初中和小学,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批镇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室、图书室,抓好群众文化的发展。

  今年我们开展了对农村妇女合法生育的“生育关怀”行动,送上500元现今补助在内“六个一”关怀。启动了农村小学生的“饮奶强体”工程,每周为全部农村小学生免费送奶两次,一年财政投入530多万元。实施上述民生工程,荣昌十一五期间要投入资金达到10个亿。

  2.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目标:4年再造一个荣昌县城,使全县城镇化达率到56%。实施北拓,东扩,西近城市发展战略,以东西干道、南北干道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新建成渝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以带动北部行政、商贸新区4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加快特色园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在原有建成区的基础上,扩展2平方公里,建成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抓住濑溪河堤防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的机遇,通过濑溪河大桥的建设,沟通主城与濑溪河两岸的联系,利用河西片区临水靠山的地理优势,打造3平方公里的生态宜居区;坚持拓展新区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城改造,在老城区打造历史文化区。形成老城区—新城区—生态宜居区—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城市空间状态,将城区面积由现在的10平方公里扩展到近20平方公里。



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师考题的变化(一)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
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地理学部分考题比较
为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荣昌大有作为
2007年注册规划师考试复习资料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