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考试过于复杂高考应给偏才怪才一个机会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13 11:26: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曾益新考上大学那年,高考已经恢复好几年了,所以,他们年级的同学年龄都差不多,所以也没赶上和叔叔辈的同学同堂听课的“奇观”。而那场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场命运之战的考试,曾益新也并没有太多艰辛的记忆。年少时的他生活在偏僻的湘西小县城,信息量很少,难免单纯而幼稚,还没完全明白高考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当年整个会同县才考上五个本科,而他是全县第三名。

明年,曾益新的儿子也要参加高考。可是,曾益新说:“我比他还要紧张。”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高考,测试的知识量太大太复杂,灌输的东西太多,好多题目我都做不出”,他担心这样的高考会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力。他认为,高考也应给偏才、怪才一个机会。

人物介绍:

曾益新,1962年出生于湖南涟源,1985年本科毕业于湖南衡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0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后赴日本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从事肿瘤抑制基因和基因治疗的研究。1997年回国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863、973计划和省科委的支持下,致力于鼻咽癌发病原因的研究。他现任国际EB病毒和相关疾病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益新的小学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读书无用论”颇为盛行,不过,所幸这并没有影响曾益新父母的教子理念。在他们看来,知识总是有用的。只是因为高考已被取消,都是工人的父母帮儿子选定的职业也是工人。
 
  高中时梦想是当文学家

成绩优秀读理科重点班

曾益新说,可能因为当时年龄小,他一直都“很懵懂”,直到恢复高考,曾益新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目标明确的规划。所以,在他看来,中断十年后恢复的高考对他而言并没有里程碑、分水岭之类的意义,他是“顺潮流而下的”。

其实,曾益新当年喜欢的是文学。尽管当时最流行的文学作品就是诸如《艳阳天》、《金光大道》之类高、大、全的小说,但不知不觉他也做起了作家梦。

“那时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科学的春天’,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益新说,当时学校只设理科重点班,根本就没有文科重点班。高一分班,因为他成绩一向优秀,老师把他分到了理科重点班。他曾经试图去文科班上课,但终究没有成功。

高考志愿由父母“包办”

学医是“先结婚后恋爱”

在曾益新的记忆里,他的高考没有太多的硝烟气味。因为“懵懂”,因为没有心理压力,他远远不及那些复读的同学紧张。顺利地被衡阳医学院录取了。

说到为什么选择学医,曾益新笑:“我学医是先结婚后恋爱。”当年的高考志愿并不是曾益新自己选择的。一切都是父母“包办”。“因为在解放前,父亲曾开过一间药店,在他看来,医生的地位高,受尊重,任何时代都用得着。所以,就帮我填了医学院。”曾益新说。

曾益新坦承,一开始,他是不喜欢学医的。他还是喜欢文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里,搞文学是一种时髦。”曾益新很快成了文学社的活跃分子和骨干,“写诗,写小说,什么都写。把很多时间花在了写东西上。对专业反而不感兴趣,有些医学的专业课程差点要补考。”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文学路已经行不通了。“因为我写的东西总是被退稿。”曾益新自嘲道。他逐渐意识到文学是思想的一种载体,没有生活的体会和积累,不可能有深邃的思想。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到自己的专业上来。那时候已经是大学三年级了。不过,很快,他发现自己喜欢上医学了。他开始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专业上。

挑战自己选择癌症研究

如今已被科学气质主宰

1985年,曾益新大学毕业。他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直接报考了中山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没有参加当年的统一分配。曾益新这样解释他的那次冒险:“当时主要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很多问题需要探索,本科学习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

他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读的研究生,师从著名的肝病专家、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彭文伟教授。 “那时候,一个普通的肝炎肝硬化,都会让很多医院束手无策。特别是看到一些晚期肝癌病人面色一天比一天黄,最后痛苦地离去。”于是,他决定寻找机会出国深造。他先后到日本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又把研究方向转向对鼻咽癌的研究。

有人曾说,曾益新之所以选择攻克癌症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因为他小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一个患癌症的亲戚去世时的惨状。而曾益新还有其他的解释:“我觉得在所有的疾病中,癌症是最难攻克的,对人类的危害也最严重,所以,我要挑战这个疾病。”

从当年的文学青年,到现在的中科院院士、肿瘤专家,曾益新坦承:“文学是一种创作,可以虚构,需要更多的想象力,而科学要求思维严谨,一是一,二是二,每一个观点都要有根有据。这是两种不同的气质。”曾益新说现在这两种气质已经不会在他的脑子里打架了,“而且,我现在被科学的气质主宰了,已经感觉有些缺乏想象力了!”不过,曾益新并不否认年少时的文学创作对他的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文学首先可以使我的思维更活跃,让我在科学研究时有更多的新发现。”



相关文章


广西各高校开通绿色通道贫困生一个也不能少
广东符合条件贫困大学生100%可获助学贷款
河北2007年高招补录与否视缺额情况而定
内蒙古:07年高职高专补报志愿填报9月25日开始
现在考试过于复杂高考应给偏才怪才一个机会
中国招生录取网成立不足4月诈骗超过120万
周济:高考制度主要是对它的缺点进行改革
6月7日高考并未提前2008年高考大事早知道
第一批免费师范生:至少十年内不会改变志向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