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改名身价倍增,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名校”吗?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15 12:12:2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近来,上海一些中学,或与老牌重点中学“联姻”,或“投靠”在高校门下成为大学附中,这成为迅速改变学校面貌的捷径。据了解,无论是毕业的还是在读的学生,常发现自己曾就读的中学已改名换姓。

  这几年国内学校正经历着“改名换姓”的大潮洗礼。先是大学,而后波及中学、小学。一部分大学改名,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很多大学内部专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前苏联模式建制的“纺织学院”、“广播学院”,的确不能很好地概括出学校变化了的新特征,理应给这样的学校一个新的社会名分。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些学校“拉大旗,扯虎皮”,以为变个名字是改变学校面貌的“捷径”。那些只把名字改掉,而名字所包含的意义大大超过了学校的实际水平,那就是名实不符,就是传递错误信息,就是对学生不负责!

  上海这些中学,或者拉老牌重点中学之虎皮,或者“投靠”在名高校大旗之下,确实给社会这样一个新印象:学校的名头真响亮!中国自古就是痴迷于“名分”的民族,以致于胡适先生把中国的宗教称为“名教”。名头响亮,对学校绝对是天大的好事,正如报道所称,“这么一改,不仅招生时家长趋之若鹜,而且那些原本教学质量、社会声誉都欠佳的初中,在短时间内打出翻身仗。”但是,这些学校以为“名头响亮”便大功告成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名”是我国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思想,它认为:如果只有“名至”,而没有“实归”,那你就不配享有你的“名分”,名头盖过实体,那更是徒具虚名,沐猴而冠,受人奚落。所谓“正名”就是将原来那些“名不正言不顺”的词语变得“名至实归”。所以说,利用华丽的名称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符合中国人崇拜“名分”的“集体无意识”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你不能用这些“华词高调”去忽悠人,利用人民的特殊心理去诓骗社会。所有改名的学校,包括上海那些“委身”名校的中学,应该认识到:暴得大名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名至实归”,此后它们面临的压力也应该更大。如果不能做到“盛名之下”的实体性改变,那就是徒具虚名,就应该剥夺它本不该享有的“大名”,以免误导社会。

  在学校改名的大潮中,教育部门也应该健全“改名”游戏的规则,对“名分”的管理严格起来、重视起来,并加大对学校的“乱改名,乱投靠”等名实混乱现象的管理。这几年,一些无良学校靠着“拉大旗,扯虎皮”的改名游戏,究竟诓骗了多少缺乏“内部信息”的学子和家长,恐怕只有那些“空壳学校”自己清楚!大名之下是猥琐的“敛钱学校”。不应该让这样的学校利用中国人崇拜名分的特殊心理来实现所谓的“捷径”。当然,改名并不是不可以,相反,改名确实是“生产力”,但是改名之后,学校应该意识到名分的压力,做到“名至实归”。

  笔者希望,上海这些中学的变化,不应仅仅是名称的变化。



相关文章


广州某中学规定学生骑车入校须“考牌”
河南省“两免一补”惠及1300万中小学生
长沙国有民办学校2007年收费标准出台
上海--住宿是快乐成长不是受苦受难
中学改名身价倍增,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名校”吗?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