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写作辅导:阅读需要的知识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20 12:52:0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做事都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阅读是由认知文字开始,去理解词语,把握内容材料,再通过分析结构技巧,去领悟文章的思想观点,所以,阅读,不以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工具,也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巴甫洛夫说:“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应先通晓科学的初步知识。”


  下边就现代文综合阅读需要哪些知识作些介绍。文言文综合阅读需要的知识放在文言文阅读部分里去介绍。各种能力是在运用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将它们放在现代与文言文综合阅读里去说。

  现代文综合阅读所需知识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有关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二类是文章背景知识;三类是阅读学的知识。这里只谈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471弄
  现代文综合阅读题既然是由各种各类单项知识题组成的,当然与单项知识题有共同点,所以解答综合阅读题,自然要以会解各种各类单项知识题为基础,因此,掌握各种各类单项知识就是不可缺少的前提。现代文综合阅读用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词语、语句、修辞、标点、篇章及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样。为了便于训练和避免重复,如前言所说,我们将文字、修辞、标点、篇章知识放在写作部分里,从运用的角度去讲解,这里只就词汇、语句及文学、文化常识等,从理解的角度加以解说与训练。研
  第一节 正确掌握词语(包括成语)同济西苑
  语言里所有的词构成了语言的词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前连语音、文字,后连语法、修辞,又是色彩风格的集中体现,所以是学习现代汉语的节骨眼。掌握词语,重点是了解词的意义、特点、作用,把握词的使用规范,懂得用词的基本技巧。核心是能根据语境辨别词义,做到准确理解和正确地使用。
西门

一、根据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词的物质外壳,意义是词的内容,二者是约定俗成的,具有客观性、概括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个人不能随意改变。所以,掌握词义很重要。
(一)了解词义与宇义的关系123站台
  词义以语素意义为基础,不全等于字义。在单音单纯词里,二者是一致的,如“水、火、牛、羊”。在复音单纯词里,联绵词不能分开讲,如“扶摇、窟窿”;象声词与译音词只是借音,都跟字义无关如“乒乓、逻辑”。在合成词里,字义只是理解词义的重要基础与线索,如“消息、委顿”;比喻义不能照字面死抠,如“包袱、碰壁”;成语不能用字面或今义去解释,必须追其来源,如“胸有成竹”“望洋兴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合成词的词义也不都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意义的融合与升华,所以都不可照字面意义去机械理解,不能望文生义,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如“白菜、动静、黄泉”。当然,吃透字义有助于理解词义,这是无疑的,如“虚与委蛇、走马观花、司空见惯”。


(二)了解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同济
  词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词,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意思,叫做本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入,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总要有些新义派生出来,这就使词具有了多义性。所以,现代汉语里,除了一部分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法律用语和最初的新造词是单义的外,大部分都是多义词。共济
  一个多义词,除了本义外,还有不少转义,有引申义,如“兵”,就有“兵器、士兵、兵临城下、兵荒马乱、兵不厌诈、纸上谈兵”等多个含义;有比喻义.(不包括尚未固定下来的临时性的比喻用法),如“苦海、刀山”。西门
  另外,词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还有不少的言外之意。像因比喻、双关、借代、委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产生的临时性的比喻意义(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双关意义(腊月的萝卜冻(动)了心了),借代意义(六月天兵征腐恶),委婉意义(送他上西天算了)。还有像因词语使用中的主观性而产生的不同理解。比如,有个小男孩看到某办公室门上挂着“非公莫入”的牌子,就大摇大摆地进去了,有人问他:“你怎么进来了?’’他说:“我是公的,怎么不能进来!” 济
  上述现象,都可使词义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要明白,词在词典里作为语料静态存在的时候,虽然是多义的,然一旦进入了一定的言语环境,那它就只能有一个意义是正确的了,这叫词在使用中的单‘性。所以,准确辨析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言语环境里使用的是什么含义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理解语句的意思,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三)了解同音词意义间的区别
  一个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如果还能找到它们历史的或现实的联系,那就是一词多义;如果已经找不到它们之间有任何关系,那它们便是同音词了。比如“花(朵)”与“花(钱)”就是同形的同音词。对这类同形的同音词,我们只要记住各自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理解运用上的太大困难。比较容易相混的是异形的同音词,在口语中会带来某些误解。比如“期中考试学生全部及格”与“期终考试学生全不及格”,如果不看文字,那是不易听清楚的。不过这类同音词也不会造成很大问题,因为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办法加以避免。比如将“期终”换为“期末”,将“全部”改成“全都”,就可以清楚地区别开了。真正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错的,是其中意义相近的异形同音词(包括部分音近的词),如不把握其间意义上的差别,是很容易用混的,这也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之一。200092
  例如:指出下边语句的横线上,哪句可填进“以至”,哪句可填进“以致”:
A.他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生命。
B.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C. 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D.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非常苦闷的问题。 .
“以至”与“以致”是同音词。“以至”着眼于从此至彼,表示“直到”,也表示由某种情况产生的结果。“以致”着眼于招致,表示由某种原因造成的结果,而且是不好的或不希望的结果。据此AC应填进“以至”,BD应填进“以致”。
  这类的词还很多,应注意掌握。例如:报复、抱负;爆发、暴发;变换、变幻;篡改、窜改;处世、处事;度过、渡过;法制、法治;反应、反映;抚养、扶养;沟通、勾通;贯注、灌注;国事、国是;功夫、工夫;检查、检察;截至、截止;界限、界线;克服、克复.刻画、刻划;权利、权力;启示、启事;熔化、溶化;事务、事物;委屈、委曲;需要、须要;必须、必需;意气、义气;施行、实行。
  同音词虽然有以上易混的问题,但也有其长处,那就是可以构成修辞上的谐音双关,使语言幽默生动,寓意深长。只要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注意把握其区别,是可以扬长避短的。(四)把握同义词的细微差别6554 8814
  现代汉语的词十分丰富,有相当多表达同类概念的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体现了祖国语言的精确与严密。有意义完全相同的,如“母亲”与“妈妈”;有意义相近的,如“辽阔”与“广阔”;还有一些多义词只在某个意义上构成交叉的同义关系,如“骄傲”在“荣誉感”上与“自豪”构成同义,在“自高自大”上与“自满”构成同义,这三类统称为同义词。一个人的词汇丰富不丰富,运用语言的能力强不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其掌握的同义词多不多。所以,掌握同义词是我们学习词语的最大重点。8#信箱
  掌握同义词的关键是把握其细微差别。所谓同义词,并不是绝对相同而没有任何差别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同义词之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才使语言有表意精确的作用。所以了解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义方面有细微差别表现为:471弄
( 1 ) 词义范围的大小有差别。例如:共济网
① 人不管办什么事情,都要严肃认真。(范围最大)123站台
② 这一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已经了解清楚了。(范围较小)
③ 一定要有岗位责任制,出了事故要批评,要追究责任。(范围最小)
( 2 ) 词义的轻重有差别。例如:8#信箱
① 终于选育出符合要求的新优良品种。(词义较轻)密云路
② 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是可歌可泣的。(词义较重)密云路
③ 青蛙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词义最重)
( 3 ) 词义侧重的方面有差别。例如:
①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侧重在强壮有力)共济
② 一个健壮的少年跳出来迎接客人。(侧重在结实强壮)
③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侧重在勇武敏捷)1号
( 4 ) 词义的个体与集体有差别。例如:
① 一个人,连自己国家的地图都画不清楚,是一种耻辱。(表示个体或普遍概念)
② 近几年,本市外来人口急遽增加。(表示集合概念)院“

2.用法方面有各种不同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导
( 1 ) 适用对象不同。例如:
① 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纪律。(多用于组织、纪律)
② 没有学到外国语法的精密,却摹仿翻译文字造长句子。(多用于机械仪器有结
之物)
③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多用于思考研究)
( 2 ) 搭配关系不同。例如:
①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常与奔波等搭配)
②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常与身体等搭配)
③ 它应为广大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常与辛苦功劳等搭配)
( 3 ) 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例如:
① 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动词,作谓语)
② 退却,是防御的继续;追击,则是进攻的继续。(用为名词,作宾语)
③ 小船继续向前划去。(用为副词,作状语)
④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副词,作状语,可重叠使用)
⑤ 一字排开的帐篷,连续了三里路。(动词,可作谓语、状语)
⑥ 她做了许多短短的不连续的梦。(作定语,或组成“连续性”)

3.色彩风格方面有不同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 1 ) 感情色彩不同。例如:
① 他们都是一些有伟大理想的人。(褒义词)
② 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中性词)
③ 一切旧势力,不管它们如何庞大,总是要被消灭的。(多用于贬义)
( 2 ) 语体风格不同。例如:
①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侧重于口语一般场合)
②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侧重于书面语庄重场合)
③ 我知道你这小子吃硬不吃软,跟你说也好算白饶!(地方色彩)
④ 我们略具粗馔,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聊表寸心。(时代色彩)
⑤ 天刚刚黎明,他就起身走了。(文学用语)
⑥ 情报送到了,战斗大概在明天拂晓时进行。(军事用语)
  同义词的上述诸方面的差别,经常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分开讲只是为了解说时清晰、方便,在实际运用中应全面综合地去辨析。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关于同义词,千万不要忽视了对同义成语的掌握。比如: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心惊胆战、提心吊胆;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兴致勃勃、兴高采烈;胸有成竹、心中有数;休戚相关、息息相关;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哑口无言、张口结舌;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一败涂地、落花流水、屁滚尿流;一笔勾销、一笔抹杀;一尘不染、一干二净;一呼百应、一呼百诺;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网打尽、一扫而光;一泻千里、一落千丈;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一语破的;源源不断、绵绵不断,等等。这是我们考试的重点之一。

(五)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了解了上述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也就为辨析同义词指明了考虑的范围和分析的方向。辨析同义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1.结构分析比较法
就是通过对构成同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理解词义和辨析同义词的一把钥匙,是最主要的根本的方法。
每种构词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起着独到的作用。词的构造方式不同,词义的形成及其侧重点就不一样。比如,单纯词不能硬分开求解,以免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联合式与重叠式可使词义丰富,鲜明突出,有加重强调的作用。说“美”就不如“美丽”强烈。偏正式可使修饰严密,表意细腻。如“要求、请求、恳求、哀求”能很好地分出层次程度。动宾式不能再带宾语,并能造成一些比喻,耐人寻味。如“碰壁”,形象而生动。名量式都是表示不定量的集合名词,不能再用个体量词修饰,如“车辆”。联绵词则绘声绘色,婉转而和谐,具有音乐美。如“妖娆”。叠加式增强了词的形容性和感情色彩,形象鲜明,如“湿漉漉”。词缀在构词中起类化作用,成为词性的标志,一般都带有感情色彩。但有些词缀,在另一些词里则可能是实语素。如“阿谀、老人、棋子、婴儿、烟头”中的“阿、老、子、儿、头”,都有实在意义,不能相混。主谓式(头痛、眼花、地震)与某些偏正式(血红、雪白、鸟瞰)容易相混,要注意区别。重叠式(往往)与单用时并不是一回事(往)。简缩式(解放军、北大、五讲、四美)容量很大,要弄清其来源。把握了不同词的这些不同结构特点,就能准确把握词义和辨析同义词,就能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找到那最准确、最恰当的词,使表意明确、清晰、形象、鲜明、生动。所以说,把握了词的不同构造方式,就从根本上掌握了理解词义的钥匙,对于正确理解词义,准确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以及恰当用词都是很有用的。例如:
① 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
② 这个人性格内向,思想很不开展。
③ 从上旬开始,我军展开全阵线进攻
④一片肥沃的良田展开在他的眼前。
上例中的“开展”与“展开”构成语素完全相同,区别只在构词方式上。“开展”是联合结构,表示又展又开,用于人,作动词,侧重说明人的活动从小向大、从点向面,从浅向深继续进行,常加“继续、持久、深入、进一步”等状语,后面能跟“起来、下去”等,对象可以是运动、活动、工作、批评、斗争、讨论、争论、比赛、竞赛等;又可作形容词,表示人的思想、性格开朗、开豁。“展开”是述补结构,表示展之使开,用于事物,只作动词;一是说明某活动开始进行,前边可加“全面、普遍”等状语,但后面不能跟“起来、下去”等,对象常是“进攻、反击、交锋、攻势”等;二是表示张开、铺开、伸展,对象常是具体的事物。很明显,例①②中的“开展”与例③④中的“展开”是不能换用的。其他像“鸟瞰”是偏正式,义重在“瞰”,“地震”是主谓式,义重在“地”。
2.句中对照替换法院
  就是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置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这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必须正确)。例如:

① 他知道父亲有一种奇怪的成见,以为军官都是赌客和挥霍者。
② 分队长同志,我有个意见: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
  “成见”和“意见”都有“见解、看法”的意思,在这两个句子里虽都作宾语,但不能互相替换。为了找到它们的差别,我们可以给这两个词替换搭配一些动词,则可以发现,可以说“发表意见”“提意见”“交换意见”“意见很好”等,可以说“不能有成见”“不抱成见”“成见太深”等,但却不能换过来用。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成见”着重指“先人为主,不愿改变”的死看法,多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贬义词。“意见”泛指一定的看法,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不满的,用于人也用于事物,适用范围较广,是中性词。

3.使用情况判断法同济
  即根据同义词在使用频率上、通行范围上和出现场合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情调色彩,来辨析其差别。例如:
① 对不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决不允许任何人袒护和包庇。
② 你偏向她,我不干。
“袒护”和“偏向”都是贬义词,表示出于私心不公正地向着某一方。根据上例和日常生活中这两词的使用情况看,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在于:“袒护”适用于书面语体,语意较重;“偏向”适用于口头语体,语意较轻。

4.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就是通过同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
① 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
② 他现在思想上都有点麻木了。
直接要辨析例中的“麻痹”与“麻木”的细微差别似乎不易,若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就容易些。“麻痹”与“警惕”构成反义词,故其着重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倾向疏忽大意,失去警觉。“麻木”与“敏感”构成反义词,故其着重指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没有感觉。
(六)了解同义词的积极作用
恰当运用同义词,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kaoyantj
1.可以使语言精确、细致。例如:8#信箱
① 在影片《难忘的1919》中,当英军败退时,有人向斯大林报告说:“英国船撤退了。”
② 斯大林马上纠正说:“应该说是逃跑了。”
在这里,一词之差,体现了说话人的不同感情。“撤退”只是客观的叙述;“逃跑”则带着说话人的强烈的感情,揭示了失败者的狼狈,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
2.可以体现鲜明的语体风格和感情色彩。例如:
①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这是毛泽东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结尾的一句话,在这里,作者恰当地运用文言词语“切勿”等代替口语里的“不要”等,庄重而严肃,十分得体。
3. 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例如:
①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是小说《孔乙己》里孔乙己在为自己的偷窃行为辩解时说的话,作者利用“偷”与“窃”这组同义词在古代并不同义的差别,活现了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死要面子的心理与可怜情状。
4. 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避免重复。例如: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这是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句话,在这里,作者利用同义词“骄傲”和“自豪”组成错综修辞,使行文错落有致,丰富了文意,避免了重复。
5.连用同义词可使语意充实,语势强烈,收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例如:
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抒情语句,作者将满怀激情地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话,以连用四组近义词的方式排比说出,就很好地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敬爱之意。
6.可满足修辞上委婉与讳饰的需要。例如:
①“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
作者在这里让长工用“老了”一词来婉转地说出祥林嫂死了,体现了长工当时的心情
和忌讳,符合长工的身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能构成合成词或成语
利用同义词作语素,可以构成许多语气强烈、形象鲜明的联合式合成词或成语“爱慕、安慰、幽静、充足、仁慈、家喻户晓、狼吞虎咽、雷厉风行”等等。

(七)把握反义词的意义和对应关系
1.反义词的基本类型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这是客观事物矛盾现象的反映。有意义完全相反,互相排斥,无中间概念的,叫绝对反义词。有意义互相对应,但并不互相排斥,有中间概念存在的,叫相对反义词。注意:反义词应是同一意义范围里的词。不同范围里的词(小与瘦),或否定的概念(高与不高),都不是反义词。也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以形容词为最多,动词和名词较少。例如:
① 人人要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② 千万不要做违法的事情。(“守法”与“违法”是绝对反义词)
③ 他没来过这里,感到非常陌生。
④ 今天来的人,我都很熟悉。(“陌生”和“熟悉”是相对反义词)
2.反义词关系的灵活性和确定性
反义词关系不是简单地一一相对或一成不变的。单义词当然只有一个反义词了。多义词则可能在不同的含义上有不同的反义词,这样一个词就可能与几个近义词都能构成反义词关系。例如:
① 年岁虽然大了,但是并不糊涂。
② 头脑一直很清醒,只是身子没劲。
③ 这件事都把我闹糊涂了。
④ 这件事他记得很清楚。
⑤ 他本来就是个糊涂人,再说也没用。
⑥ 这小伙子可是个明白人,一点就透。
从上例可以看出,“糊涂”在不同意义上有不同的反义词。其中①③⑤句中的“糊涂”分别与②④⑥句中的“清醒、清楚、明白”构成反义词关系,并且不能互换。
还有的词之间在静态意义下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关系,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也能构成反义词,可算是临时反义词。当然也要注意,反义词之间的关系虽然是灵活多变的,但在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跟哪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则是确定的,是没有任何灵活余地的。例如:
① 我们的痈疽是他们的宝贝,那么,他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了。
例句中的“痈疽”与“宝贝”本不是反义词,但在这样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们却成了非常恰当的反义词。
3.了解反义词的重要作用
反义词能揭示矛盾事物的对立面和对立性,在语言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 1 ) 利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对比、映衬、仿词和反语等修辞,以突出事物的矛盾性,揭示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使观点表达得鲜明、透彻、有力,收到幽默、嘲讽的表达效果。例如:
①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姑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例①仿照“公理”造了“婆理”,深刻揭露了绅士们这帮反动派的走狗口是心非的歪理,及其替女师大校长杨荫瑜帮腔的嘴脸,也讽刺了杨荫瑜以婆婆自居的封建家长面目。
( 2 ) 连用多组反义词可使思想表达得更充分细致,有强调与增强语势的作用。例如:
① 一个人坚强还是懦弱? 诚实还是虚伪? 文明还是粗野? 文雅还是粗俗? 慷慨还是自私? 温柔还是粗暴?……是任何政策、法律难以规定的。
例中连用六组反义词,就将文艺教育改造人的灵魂的重要作用突出鲜明地表达出来了。
( 3 ) 利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含义深刻充满哲理的警句,使语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例如:
①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久而又最短,最易被人忽视而又最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上例用反义词构成警句,就把时间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了,很有启发警醒作用。
( 4 ) 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辨析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例如:
① 这是个小城市,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② 他不爱看书学习,所以知识贫乏得很。
③ 他从未走出这座小镇,见识贫乏。
④ 他一直做这项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⑤ 他博览群书,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⑥ 他无书不看,学识广博。
“贫乏”是个多义词,要想知道前三句中“贫乏”的不同含义,只要分析一下后三句中它们的三个反义词就清楚了。④句中的“丰富”与①反义,可见①中的“贫乏”指数量小。⑤句中的“渊博”与②反义,可见②中的“贫乏”指缺少不深。⑥句中的“广博”与③反义,可见③中的“贫乏”指范围窄。
( 5 ) 利用反义词可以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
① 你放心,准备的建材富余很多。
② 我说的这个人家,生活很富裕。
③ 我算了一下,资金还短缺不少。
④ 他生在山村,家境贫穷。
  例①②句中的“富余”和“富裕”是组同义词,它们的差别,看一看③④句中它们的反义词“短缺”和“贫穷”就知道了。“短缺”指数量不够,它的反义词“富余”自然指数量上多了。“贫穷”指生活困难不宽绰,它的反义词“富裕”自然是指财物充足了。
(6)在构词上利用反义语素或反义词,能构成许多概括、鲜明、生动而又对比性强的合成词、成语或谚语。如“旱涝、断续、阳奉阴违、苦尽甘来、除弊兴利、满招损谦受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
(八) 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业
  汉语词汇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成分,那就是熟语,包括成语、格言、谚语、惯用语与歇后语,它们是久经沿用而已定型的词组或语句,相当于一个词使用。尤其是成语,它内容丰富,形式精炼,鲜明生动;又因受汉语双音化的影响,多是四个字的,连用时,节奏匀称,音调铿锵;同义成语内容丰富,语势充盈;反义成语对比鲜明,是非判然,都有很强的表现力。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稳固性的特点,学习时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使用时也不能随便更动其用字。成语就其来源看,有的源于古代寓言,有的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源于诗文摘句,有的源于流传的俗语,有的源于外语翻译,有的则是新造的。理解成语,有的可按照一般词组的结构方式,通过分析其结构去把握它的含义,但有的则必须追其来源,才能懂得它的意思。成语多半是古汉语的遗留,使用的是古义,反映的是文言语法,结构整齐,对应性强,所以,不能用今义去理解,不能就字面去望文生义。倒是可以借助其结构对应的特点,去求得某些疑难语素的解释,因为某些联合式成语,其相对应位置上的语素的意义常常不是相同就是相反的。例如:
① 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② 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③ 受了那班“糟得很”派的满城风雨的议论的压迫,他闭眼一想乡村的情况,也就气馁起来,没有法子否认这“糟”字。
④ 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共济网
⑤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⑥ 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亲痛仇快”。123站台
⑦ 他写文章都经过字斟句酌,很是慎重。
例①出自寓言。例②出自历史故事。例③④出自诗文摘句。⑤出自流传俗语。
⑥反 义对应。⑦同义对应。

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共济网
(一)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业
一个意思,严格地说,只有一个词能最准确地表达它。自己使用词语,就是要找到这个词;判断别人使用得是否正确,就是要看他是否用的是这个词。例如:
①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专这是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一句话,手稿上原来是这样的:“从此就看见许多新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其中“新”是个多义词,含有歧义。定稿时将头一个“新”改为“陌生”,后一个“新”改为“新鲜”,分别换用了同义词,就找到了最准确恰当的了。

  要正确使用词语,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静态意义,即“词义”。重点是把握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和成语的意义。二是能正确地根据特定语境,确定词的动态意义,即“语义”,也就是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这就要弄清什么是特定语境。所谓特定语境,是指言语的社会情境、自然环境及上下文的意境。说具体点,就是指由言语活动的时间、地点、场合、目的、对象、背景、时代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外部言语环境及语言自身构成的上下文等内部语言环境。语境对用词、修辞有制约作用,词语的动态意义靠语境来确定,修辞的言外之意靠语境去体会。一个词语,离开了特定的语境是无所谓使用对错的。所以,能否正确地理解特定的语境,是决定词语使用得是否正确、恰当、得体的关键。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画出来了,笔墨之—一达到极点。
( 2 ) 经营方法改变后,这条商业街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的景象。
(3)所有生命——全部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密云路
(4)把那些——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A. 经济 荒凉 机体 违反 B.经济 萧条 机体 违犯
C. 精炼 萧条 肌体 违反 D.精炼 荒凉 肌体 违犯
  这是2000年MBA全国联考的第三题。解答本题,一要准确把握词的静态意义,二要正确理解语境,才能准确判断其正误。正确答案是B项。根据(1)句中“短短”这一语境看,说的是“用笔墨不多”,当然该用“经济”一词,因为“精炼”是“扼要”的意思。根据(2)句中“经营、商业”等词看,谈的景象当然“经济活动”景象,所以只能用“萧条”;而“荒凉”指题,而是所有“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所以应该用“机体”,而不能用“肌体”。根据(4)句中的“党纪国法”看,“法纪”只有遵守不遵守的问题,对干部来说一般没有“反对”的问题,所以要“违犯”,而不能用“违反”了。综合四项一分析,也就不难确定只有B项正确了。
  这里有一点应当注意:使用词语,对词的语义有时必须是让它是明确的,有时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则必须让它是模糊的,这两种情况都是正确使用了词语。
(二)实词的正确使用
  实词的正确使用,要以把握静态词义为基础,以理解具体语境为依据,以找到准确动态语义为归宿。具体地说,要想判断一个词在句中使用得是否正确、得体,第一步是先确定文中使用的是该词静态意义中的哪类含义,以缩小考虑的范围;第二步是审视语境,确定该词动态语义的指向;第三步是深入分析语境,确定该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第四步是联系修辞判断其有无言外之意;最后确定该词使用得是否正确或确定应该填入的词语。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几次——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
(2)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只要 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3)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 上显示出功夫。
(4)他的作品写得很出色,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构十分 。
A.细密 严密 精密 周密 B.严密 细密 周密 精密
C.精密 周密 严密 细密 D.周密 精密 细密 严密
这是1998年MBA联考的第四题,考查的是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要注意其细微差别。从所给四个备选肢看,似乎每个都可以。但若据语境,深入地对比研究一下为每处所提供的四个同义词,则不难发现,有的是隐含着误点的。先看“周密”,指周到而细密,多用来修饰说明计划或调查。“精密”是指精确细密,多用来修饰说明仪器或观察。“细密”是指精细仔细,多用来表示纺织品等纱线之间的距离近、空隙小。“严密”是指事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多用来说明小说的结构或器物的盖子盖得紧。由上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组同义词都有“仔细,没疏漏”的意思,但又各有侧重和不同的适用语境。掌握了上述细微差别,就可以确定正确的答案为D项了。


相关文章


关于07英语作文考题
写作最可能考核的形式逻辑命题方向预测
MBA写作辅导:阅读需要的知识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