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博士质量:出路在“去权力化”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0 11:20:0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9月28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

  为啥要进行这个调查?《通知》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但是,对我国博士教育现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当前的博士培养质量,实际上远不只是一个“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更主要更迫切的还是一个在数量泛滥背景下,如何尽快遏制其“迅速下降”的问题。

  著名学者丁东此前尖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士点和博士生的含金量便开始下降……现在,中国博士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前期的硕士生,能不能超过那时的本科生,也很难说”;而在去年,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也认为:“我们现在高水平的博士生不多,导师水平不够,这很麻烦”,“有些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没有项目怎么带博士生,这不是瞎带吗?”

  而与这种质量相对应的博士数量状况却蔚为壮观:目前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超过13万,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授予5万人博士学位,博士生培养规模居世界第一!

  那么,我国博士生质量为何不高呢?原因有很多。大规模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的紧张——在师资无法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博士点急剧膨胀。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个博导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生,远远高于美国每名导师2至3个学生的比例。

  学制过于短促——现行博士生学制一般只有三年,长的也不过四五年,而在美国,一个博士生从入学到获得学位,少则六七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

  博士培养评价机制不符合教育规律,如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强制发表论文制度——除学位论文外,必须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论文。此外,还有诸如导师遴选制度的不合理——非学术出身、无学术建树的人纷纷被选任博导,博士招生制度的僵化浅陋——如英语等公共课程在招生过程中被赋予一票否决的地位,导师缺乏应有的招生自主权,等等。

  但是,这些原因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作为教育的博士培养,有意无意中被人为地权力化了,导致教育和学术自主权孱弱——如事关基本教育自主权的博士招生制度、培养制度,事关学术自治、避免“学术行政化”和“行政学术化”的导师遴选制度,作为博士培养机构的高校,往往都没有什么决定权,而必须仰仗外在的行政权力或权力化的内部管理机制。

  如此一来,学绩政绩化、教育功利化,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重观赏轻实际,重数量轻质量的官场弊病,自然也很难在教育领域幸免。所以,要问“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是什么,在我看来,只能是,为博士教育“去权力化”。



相关文章


“学历查三代”的做法欠妥
清华规定博导带博士不能超10人
提升博士质量:出路在“去权力化”
考博辅导:考博英语作文
中国的考博考些什么呢?
在学博士达20.8万人,质量调查要挤“水分博士”
考博人必须思考的严重现实问题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