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超市模式 搭就业平台 代表支招大学生就业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5:13: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背景

  如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甚至1.58%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零工资”。即便如此,劳动部的数据还是表明,今年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话靶

  寒窗苦读10多年,花了父辈数万甚至10多万元,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遭遇“饭碗危机”的大学生有何忠告?昨日,晚报两会报道组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全国人大代表陈贵云、钟世荣,共同来为大学生就业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

  就业平台借鉴超市模式

  应该借鉴超市模式,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现在大学生都像赶场一样参加招聘会。其实毕业生们花钱买门票进去后,对用人单位不了解,最后仍是两手空空地出来。

  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部分是就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们如何将有限的就业信息,尽可能让毕业生知晓,建立一个区域性和全国的就业平台,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这个就业平台可借鉴超市的模式,建立“网络超市”。超市是供求关系,大学生就业也是一种供求关系。在这个模拟超市里,有学生的档案、专业、学历以及特长。用人单位需要招聘的时候,可从这里面挑选;有一定意向后,再与毕业生谈招聘意向,避免毕业生找工作盲目性。而且,政府还应在这个虚拟超市上发布未来几年我国的人才需求,让大学生可提前为自己的就业作准备。

  除了提高就业命中率,这种模式还能节约就业成本。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主要包括包装成本和搜寻成本。一名在渝大学生母亲的账本记载:女儿大学4年花掉11万元,其中为就业花掉近2万元。这个成本让老百姓负担沉重。如果搭建一个“网络超市”,学生找工作的费用可省下一半。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陈贵云

  转变观念去区县发展

  学生培养出来却找不到工作,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也感到悲哀。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认为首先是高校的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国家按同一个标准来办大学,办出的专业重复太多;而一些社会需要的人才,却没有专业来培养。

  当然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下降有一定关系。这些年来高校扩招,而相关的配套措施和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下降。另外,由于要拿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许多大学生前两年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拿两证上,从大三开始又要忙着找工作,在专业方面学得不深,直接影响到找工作。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呢?当务之急是家长和大学生都应转变观念。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主城区,不愿到一些边远区县工作。去年我市酉阳、秀山招公务员,竟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去报名。主城虽然基础设施和配套要完善些,但就业压力非常大。与其在主城这棵树上“吊死”,不如到区县去发展。政府也要引导大学生到边远地区就业,西部计划应该扩大,并有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地区服务的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党支书钟世荣

  “读书无用论”莫让它抬头

  谁不想望子成龙,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农村,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同时自己也过上好的日子。

  但说实在的,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大学读书,一方面是读不起大学,另一方面是读了大学出来,不知能不能实现家庭的愿望。

  我们村有1400多人,但是从解放到现在,只出了两个大学生。

  我们村现在有一村民的孩子大学快毕业了。这家人为了供孩子读书,一家五口现在都还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房子里。为了供孩子上学,他们可以说是从牙缝里挤钱。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件衣服,连肉也吃不上一两。

  这家孩子进大学后就申请助学贷款,现在已经贷了三万多元。虽然今年毕业,但这孩子从去年暑假就开始找工作,到现在还没着落。

  一家人辛苦10多年,欠下一屁股债,娃娃读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现在部分农村再次出现“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与其花这么大的精力送孩子上大学,不如早送孩子出去打工。

  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大学生资助力度,让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他们能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则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哪怕是条件艰苦一点的地方,也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份工作。要不今后农村没有人愿意送孩子接受教育,农民素质提高和新农村建设也将是一句空话。



相关文章


四川高校新增92个本科专业2007开始陆续招生
江西省高校增83个本科专业 今秋开始招生
育才·聚才·用才 打造人才高地
究竟卡在哪? 解大学生实习“千千结”
借鉴超市模式 搭就业平台 代表支招大学生就业
广州一大学生为扑救森林大火英勇献身
杨大可:大学生甘做果农创名牌
蝇蛆喂鸡 女大学生另类创业(图文)
工商总局称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绿色通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