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开展“隐形资助”把爱悄悄献给贫困生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6:04:5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海南10月27日消息:国庆长假过后的第一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生小李背着书包,急匆匆地走向位于学校东区活动中心一楼的“一卡通”结算中心,是学校电子邮件“一对一”地通知她来此“加卡”领取生活困难补助的。

“收到邮件的同学在此放卡领取补助”,贴在玻璃墙的偌大标语格外醒目。小李把挂在脖子上的红色“一卡通”放到“通用读写器”上。“嘀”一声,一脸笑容的工作人员已将160元的补助静悄悄的加到了她的消费卡上,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也不需签字。

此前,校网络中心在跟踪学生“一卡通”消费情况时,发现她几乎每天都在食堂用餐,可上个月的消费总额还不到150元。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小李一脸笑容地说:“这种补助方式充分考虑到部分同学不愿张扬贫困的心理感受,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

隐形贫困催生隐形资助

小张是2005级学生,来自江西吉安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家有70多岁的老奶奶和正在读高中的妹妹,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全家仅靠几亩薄田的收入维持生活。开学前他是向亲戚借了5000元才凑足学费的。

上学后,小张一直比较节俭,暗地里还找了一份家教工作。因为学习成绩优秀,他上个学期得到了新生奖学金1000元、优秀学生奖学金500元。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的生活困难问题。不过,小张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他将每天的生活费都控制在5元左右。就是这样,自尊的他从来没有向别人透露过自己的窘境。

“每个人对痛疼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中国科大学生处副处长尹红说,学校每年由《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统计出贫困生的数据只是显性的,还有一些隐性贫困生,他们不愿把自己的贫困说出来。有的贫困生认为,申请困难补助,要开证明,学校要调查,怕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

但小张的消费明细状况,中国科大有关部门还是注意到了。原来,学校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校园一卡通”。“一卡通”是学生在校日常消费的工具,学生处与网络中心、饮食中心、财务处等部门联合,在“一卡通”网络系统中设定学生消费情况预警线。如果有学生每月在校内食堂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一卡通”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数据库,学生处便主动核实情况并在该生“一卡通”账户中每月存入150元或200元的补助。

据中国科大学生处处长朱灿平介绍,这种不见面的“隐形资助”从2004年正式实施以来,共发放补助款近64万元,受惠同学达到3600多人次。

  低调温馨更需高调完善

“每次领到这种补助,都感觉很温暖。”“隐形资助”的受益者吴琼(化名)说,她特别感激学校的细心,“同学私下称赞这是一份‘低调的温馨’。”

不过,对这种补助方式,也有同学提出质疑。曾经有一次,在校园BBS上,有同学直指“隐形资助”存在补助对象容易偏差的隐患。去年9月,有媒体报道科大这种做法后,也有教育界专家对其操作的准确性表示担忧:“贫困补助发给谁?张三,还是李四?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在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没有了监督。”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朱灿平谈起“隐形补助”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如数家珍。“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在经过三个过程后才不断完善的。”

一开始,对达到预警线的贫困生,学校便在其“一卡通”账户中存入每月150元或120元的补助,无须学生自己申请补助和院系批准。这样操作起来虽然简单,但的确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的女生因节食瘦身消费较低,也有两个人合作一个用卡打饭一个人用卡买菜,还有少数当地学生经常回家用餐,或者部分同学在校外吃饭,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

“显然,自动生成的数据库里包括一部分‘坏数据’”,朱灿平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剔除这些‘坏数据’,保留和吸收好数据,让真正需要资助的同学得到恰如其分的资助。”

为此,从2004年9月开始,学生处把从“一卡通结算中心”数据库打印出的名单交给各院系分管学生的负责人和班主任进行逐个核实,一一甄别。这样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与真实情况的吻合,可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操作起来很烦琐,量大,周期长,院系意见较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学生处王胜平老师介绍,每月总有10天时间,院系的咨询电话不断,让她应接不暇,实感无奈。

怎么办?学生处在全校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会议上,提请讨论这个问题。“建立比对数据库”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去年起,中国科大学生处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综合考虑各院系学生负责人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贫困生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每学期更新一次,保持数据的及时、准确。

“根据我校设定的贫困线标准,我校贫困生的比例一般在25%左右,而我们将入选数据库的学生比例放大到40%。目的是尽量将‘边缘学生’纳入视野之内。”朱灿平说。

“‘隐形资助’的概念才提出不久。”朱灿平称,这种资助方式目前仍在探索和完善中,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机制,从而减少工作量和人为因素,增加操作的透明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隐形资助呼唤情感尊重

已获得6次“隐形资助”的中国科大计算机系二年级学生方运(化名)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家有务农的父母和常年瘫痪在床的奶奶,以及正在读高三的妹妹,哥哥在外打工,家境贫寒,在校每月消费不到150元,同学们至今还不知道他的家境。

在他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学校“一卡通”系统就发现了他的困境,及时给其每次150元的“隐形资助”。系里知道他的情况后,及时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上学期他还得了500元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最近又获得了3000元的“村田助学金”。

“‘隐形资助’只是我校助学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形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窦贤康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科大构筑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助学体系,使许多贫困生在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实践了“决不让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郑重承诺。

“但同时,‘隐形资助’也为我们的助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窦贤康说,以前大家都习惯于在评定困难补助时让同学们在一起“述职”,一个一个自揭“伤疤”,还有的地方出于宣传的需要,让获得资助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示众”。这样做使不少同学感到自己的隐私权和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在我国大学生助学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让贫困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避免方式方法上的不当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是整体的助学体系在实施中必须更多关注的问题。”窦贤康认为。



相关文章


创新:南开大学人才培育的“主题词”
厦大校长谈高尔夫风波:精英教育是厦大的责任
女性就业难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要破除
北大停建高尔夫练习场 校长称媒体炒作带来压力
中科大开展“隐形资助”把爱悄悄献给贫困生
大学生失诚信频毁约 人才流失困扰煤业发展
希拉克参观武汉大学 称树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
全国工读学校校长共同关注"问题学生"教育
北京音乐节学生观众三成 成音乐市场生力军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