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英教育”不适合当下中国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5:54:1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朱崇实校长在论坛发言中认为,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介绍厦门大学对精英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时他谈到了高尔夫球课程的开办。 中新社发 李映民 摄

“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

中国大学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便有不少的议论,认为现如今大学生能力水平下降,本科教育整体水准亟待提高。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当然,相反的观点也不时出现。日前厦门大学决定在大学本科学生中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据厦大校长称,此举乃是在倡导新的“精英教育”。(昨日《中国青年报》)

在管理、经济、法学、软件等专业学生中开设高尔夫球课并不错,只要学校能负担得起相关费用,学生没有因此增加额外的负担,能多掌握一门交际知识,当然是好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不可阻挡之时,提出“精英教育”也可以引发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剩但什么是“精英教育”?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回复到“精英教育”阶段?厦大校长给出的答案却值得讨论。

按照厦大校长的说法,“精英教育”可以等同于“爱的教育”,具体做法上,则是在本科学生中实行导师制,通过美丽的校园、宽松的文化、优秀的教师和优良的设施来实现“精英教育”。众所周知,“爱的教育”的提倡者之一是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导师制是英国大学的传统。厦大显然是想取法英伦、糅合苏俄,创造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但厦大这些做法本身只是大学教育(包括大众化教育)应有的内容和义务,它与“精英教育”的独特性有何关联,笔者实在是看不出来。

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指的是本科教育的大众化,厦大校长的“精英教育”论也主要针对的是本科教育。如果这里的“精英教育”指的是教育手段的“精英化”,并没有问题。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本科导师制主要是为了熏陶出“有教养的人”,但只有那些有责任感的人才算真正有教养。英伦教育对人格教育的强调也是人所共知。

厦大校长的这种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针锋相对的观点在现实中是很难得偿所愿的。因为公立大学的义务是为国家分担困难,它的公益性不言而喻,单纯地呼吁“培养精英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就像说“穷人创造财富,富人享受财富”一样,不过是误解了社会分工以及人的社会价值。在当下中国,厦大同样必须承担起教育普及以及协助政府解决就业困难的责任。除非厦大每年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本科生的招生人数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并且保持数年不变,如果本科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这个“精英教育”的设想就可能走形。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讨论培养高素质“蓝领”还是培养普通劳动者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同样,倡导“精英教育”,如果把其内涵限定在培养手段上,也是没有意义的。

而从简单的逻辑上推论,如果本科生已经是“精英”,那么硕士生、博士生可能就该是“精英中的精英”了。而假使这个“精英”只会挥动高尔夫球杆,那么他不是适应了社会的需要,而是让整个社会敬而远之了。(江苏学者尤小立)

编后语: 精英教育并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在当前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势下,首先要问责的就是高校教育本身,如果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从知识结构到技能都同社会真实需要脱节,学非所用,这既是教育资源浪费,更是对受教育者的严重失职。这是市场经济社会,所有的人都将进入这个竞争的制度里面去生存发展,所以,教育也必须面向市场,必须要为那些即将进入市场社会的人们提供谋生的技能,这是市场经济社会对教育目标提出的时代要求,这一目标构成大学诸多价值中的一种.高等教育也应该从"国情"出发,切实的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创业做点什么了.



相关文章


江西选手包揽大学生攀岩精英挑战赛冠亚军
专业需求少 江苏近4万高校毕业生失业
半数学子不重财富 沪上大学生更关心富豪创业史
“规范网上经营 打造诚信南昌”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高校“精英教育”不适合当下中国
口译热催生"李鬼"培训班 考办声明未举办辅导班
首家高校婚恋联盟开张:看"校园红娘"如何创业
北大公布07年招生政策 将适当扩大自主招生比例
高校女生增加与女性求职就业的无奈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