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校长纪宝成: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教育为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6:35:1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教育界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人类进步需要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以传递和创新文化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整个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始终具有全局性影响。

  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促进我国新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

  《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科技和教育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差距很大。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要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取胜,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新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么在国民的科学文化教育上还任重道远。我国有13亿人口,要把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要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就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仅现在,在可以想象的未来甚至永远,都将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

  第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来完成。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就需要培养具有这种理想追求的人,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不仅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也可以为构建一个拥有高度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社会夯实基础。

  第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需要,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受教育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之一,教育公平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实问题之一。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更高的教育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在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才能进一步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在现阶段,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变社会分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

  统一认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关键在“发展”,难点在“优先”。为什么难点在“优先”,这里既有思想和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和制度的影响,以及教育界自身的因素。在我看来,要切实落实好教育的优先发展,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

  一,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清除教育领域中的种种模糊和错误认识,保证清醒的教育发展思路。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缔造未来的事业,有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比如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很长,很难用眼前利益来轻易判断。有的人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把教育优先发展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前些年一些地方盛行的教育产业化思潮就是例子。这样的思潮模糊了大家对教育的认识,引发了种种教育乱相,导致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损坏,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我看来,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最大的认识障碍就是“教育产业化”。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在实践中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就必须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坚持“立学为公”,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清除一切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澄清各种对教育发展的模糊认识,树立和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和认识,使之成为学校、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发展理念,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

  第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建立和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促进机制和保障制度。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就要建立和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促进机制和保障制度。现阶段的首要问题是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物质保障。教育投入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1990年至2004年间,在我国全口径教育经费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已从85.6%下降到61.7%,占

  GDP比例为2.79%,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决定》重申了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个4%,是《决定》中唯一的一个数字性指标,既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切实增加教育投入的信心和决心,又反映了实现4%目标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应该完善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制度创新,最重要的是将教育投入的全过程(包括拨付数量、拨付程序、使用监督、效果评价等)纳入法制的轨道,将财政性教育投入的预算、决算纳入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议程,并采取成立教育拨款评估委员会等配套措施。

  第三,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改善和加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导。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长远目光来看待教育事业,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经济发展与其他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把教育放在发展的优先地位。

  第四,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界责无旁贷。教育机构和教育战线的广大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教育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国家与人民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期望、政府与社会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持转化为具体成果,办国家与人民满意的教育。“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建设。教师不仅自身是和谐社会的一分子,更要为和谐社会输送健康因子,所以要特别提倡“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的教师风范,建立起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道德高尚、业务素质良好、相对稳定、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并切实把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的思想。中华民族曾长期处于人类文明的先进水平,教育也曾同样处于先进水平。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凡是重视教育的时期,同样也是国家兴旺强盛的时期。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定能得到贯彻落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相关文章


共青团南昌市委掀起青年创业最新高潮
企业领袖与青年面对面
“海西青年企业家高峰论坛”日前举行
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大赛纪实
人大校长纪宝成: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教育为先
创意互动亮相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浙江一职业技术学院推出毕业生“召回”制度
人事部郑重声明:07年公务员考试试题没有泄露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力培训服务体系应尽快建立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