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企合作走向半工半读(图)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6:31:1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从校企合作走向半工半读

本报记者 樊世钢 摄

  编者按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山东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山东省紧紧抓住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这一关键问题,在全国率先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12户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他们又把目光瞄准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稳步推进相关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全方位解读山东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背景,取得的经验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特推出本期专题报道,同时约请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职业教育工作的副厅长张志勇就有关问题进行点评并阐述权威观点。

 

改革背景: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山东省职业教育界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贯彻2002年、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以调整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为核心,以中等教育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使山东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社会: 从关注普通教育到关注职业教育

  谈到职业教育,人们常说:全社会要改变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近年来,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在关注普通教育的同时,开始关注职业教育,不少县市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位于青岛西海岸的胶南市,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跨入全国百强县(市)第34位和25位,已成为大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板块,成为吸引中外客商前来投资的热土。仅去年以来,韩国现代造船、中国铝业等25个中外大项目先后落户胶南。

  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何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何以能赢得众多商家的青睐?海尔集团一主要负责人给我们提供了答案:“我们将第13个工业园设在胶南,除了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外,更因为胶南有充足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需要的4000多名熟练工人可以在这里很方便地招聘到。”

  每当谈起胶南的发展,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总是抑制不住对胶南职业教育发出这样的赞许:“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提升胶南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正是大批的技能型人才推动了胶南在科学发展中的新跨越。”

  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在山东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已成为现实。

  莘县,是全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在聊城,这个县不仅以普通高中发展快、质量高著称,更以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而享誉全省。他们的职教中心在校生已达8000人,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当地党政领导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认识有关。他们认为,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不会影响普通高中的发展,通过优化结构,还会提高普通高中的质量。正因为如此,2006年中考招生时,他们将县一中的招生计划压缩了近千人,以便给职业教育招生留下更多好的生源。

  企业: 从关注用人到关注育人

  去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如珠三角地区出现的技工荒、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出现的招工难,等等,使不少企业开始关注如何稳定地获得合格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说明,我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在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合格的工人,开始寻求与职业学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保障企业的用工需求得到满足。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开始从学校“一头热”,向“两头热”转变。这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出现的又一个可喜的变化。

  山东得利斯集团创业之初,员工大多是“放下锄头,拿起榔头”的农民,技能型专业人才缺乏。1995年,得利斯职业中专创建,校企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基地。紧密型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大量适用人才,得利斯集团的基层干部、技术骨干80%以上为职业中专毕业生。正如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所说:“与学校紧密合作形成的人才优势,给企业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得利斯集团已由一个资产不足20万元的村办企业,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支持,逐步成长为资产过10亿元、拥有职工近5000人、分公司遍布全国、闻名遐迩的国家大一企业。

  学校: 从订单培养到与企业合作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必须从订单培养向全程参与延伸。

  企业的全过程参与,使烟台汽车工业学校毕业生实现了“零过渡”就业。合作企业如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泰电子公司等许多企业都在学校设立了定向培养班,把企业的生产方式引入教学,把课堂搬进了车间,理论和实践保持同步,操作内容达到了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学生的实践过程就是生产、就业的过程。企业由向学校下订单到全程参与,由外延发展向内核渗透,使职业教育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出现的第三个可喜的变化。

  点评

  张志勇:

  透过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上述三个趋势,我个人认为,山东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在出现一个“拐点”,这就是职业教育只有学校“一头热”的时代即将过去,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作用正在得到重新定位。一是社会的人才观正在发生变化,“唯学历”倾向在弱化,“重能力”趋势在强化;二是企业的用人观在变化,企业要发展,企业要提升,企业要自主创新,亟需技能型人才;三是家庭的教育观念在变化,能否就业已成为不少家庭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教育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说,职业教育发展“拐点”的出现,对于我们职业教育战线的每一位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为此,职业教育战线的每位工作者都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职业教育必须靠服务人民群众就业立足,必须靠贴近人才市场需求定位,必须靠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发展。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今后山东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加快发展,发展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旋律、硬道理;二是壮大实力,这个实力主要体现在重点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上;三是要提升内涵,这就是要提高管理水平,重视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四是培育品牌,职业教育要靠育人品牌占领用人市场。校企合作:让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 今年年初召开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思路。其中,作为从机制和制度层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战略举措,由山东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尤为引人瞩目。

  

校企合作:让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

  今年年初召开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思路。其中,作为从机制和制度层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战略举措,由山东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尤为引人瞩目。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山东省经贸委还印发了《山东省2004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名单》,249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赫然“亮相”。名单中的企业都有对应的合作院校,并详细注明着合作专业与合作形式。

  据省经贸委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249户企业中,与各类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的企业为212户,所占比例已达到85%。

  山东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集团合作型

  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是山东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3月28日,烟台汽车工业学校牵头,由通用东岳、北方奔驰等10家企业,烟台汽车工业学校、烟台城乡职业学校、招远高级职业学校等9所学校,共计19个会员单位组建了烟台汽车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同时,烟台市还相继组建了建筑、电子、机电、现代农业等职业教育集团。

  目前,烟台职教集团建设已初见成效:建筑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烟台飞鸿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内投资建成了供学生校内实习用的实习车间;汽车职教集团企业成员已经提供2600多人的用人订单;电子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富士康公司在提供了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后,近期又计划给集团投资部分教学设备。

  (二)校企合作型

  “把车间建在学校”,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思路之一。

  2004年,济南远大机械厂入住济南历城职业中专,实行自主管理、独立经营,为济柴、重汽生产配套产品,学生在校内就能见识原汁原味的企业生产。走进济南历城职业中专,可以看到投资1700余万元建起的8000平方米车间式大楼一座,2000平方米钢结构汽修车间两座。同时,该校实训中心完全参照工厂车间的标准设计、施工、装备、运行,实习、实训工位能满足6000名在校生需要。

  该校校长刘卫东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建工厂化学校”,逐步实现“五个合一”:即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合一。

  (三)企校合作型

  “把学校建在车间”,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校企合作的另一思路。

  2005年,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美国AAA集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AAA集团内部成立一个“教学区”。“教学区”占地80亩,一期工程由AAA集团提供13000平方米的厂房、生产车间和公寓楼,以及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目前,“教学区”在校生已达1100人。

  为加强校企良性互动,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还在联办企业建立了“车间课堂”,每年安排学生到天一、环球、海信、三美等合作企业实习三个月,由企业技工传授操作技能,并享受一定的经济补贴。学校派教师跟踪管理,让学生、教师充分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能标准,增强学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四)合作办学型

  淄川第二职业中专是1987年由普通中学改办的,由于沿袭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实习设备远落后于企业的要求,才几年时间就陷入了“招生难,就业难”的办学困境。而此时,毗邻学校的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尽管拥有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却苦于缺乏一线高素质员工,生产规模、效益受到很大制约。

  一方渴望就业安置,一方急需专门人才。几经商谈,1992年5月6日,学校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既能顶岗进行熟练操作又爱岗敬业的技术工人。在合作中,他们探索出了“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用人标准与培养目标、企业需求和专业设置、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五个链接,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以来,公司已接收二职专毕业生6000余人,占公司现有职工的一半,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点评

  张志勇:

  如何解决企业与学校之间长期存在的用人与育人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山东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平度市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我们认为,要解决“两张皮”现象,必须处理好企业与学校的关系,真正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山东省的职业教育改革始终抓住一个关键环节,这就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让企业从职业教育的“幕后”走向“前台”。

  近年来,山东省的校企合作是按照以下不同层面逐步推进的:一是用人合作型,即通常说的“订单培养”,这是最初步的校企合作;二是资助合作型,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实训设备等支持;三是合作育人型,即企业从订单、资金支持到专业、课程、企业文化、实训、教师培训等方面,全过程参与;四是合作办学,即企业与学校形成育人共同体,共同投资、共同育人。

  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制度层面确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二是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从企业管理层面上,加强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机制;三是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严格劳动准入制度。

半工半读:让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增长才干

  山东省以实施校企合作为基础,大胆探索、积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植典型、试点推动,在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实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一)工学交替型

  从1996年开始,胶南市电子学校腾出8亩场地和3排旧校舍,由青岛南涯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共建校内电子工学基地,可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上岗实习生产。公司选派车间主任负责技术指导、车间生产管理和产品验收,学校选派基地常务主任负责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生半天上课,学习文化和专业理论课程;半天顶岗实习,进行动手操作训练。

  这种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工作、生活,学校管理得心应手,教学计划落实到位,学习和实习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产教结合型

  滨州职业学院有个校内工业园,厂房的布局设计是“前教室后车间”,工厂、教室合二为一。学院投资1500万元与海得曲轴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海得曲轴教育分厂,拥有2200平方米的实习车间、三条曲轴生产流水线,装备有品种齐全、性能先进的机械加工及检测设备60余台。工厂建成后,企业有使用权,负责生产经营过程;学校有教学权,学生可以随时进厂实习、实训,教师可以随时进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滨州职业学院还先后投资建设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芯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新烽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澳纳特乳业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均采取企业运营方式,与学校零距离对接,为教师教学、学生实习搭建了平台。滨州职业学院以此作为凸显高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水平的突破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结合。

  (三)教学实习型

  教学实习型即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实习期间给予学生相应的报酬。胶南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青岛黄海职业学校等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大多采用阶段式工学交替,分学期或分月份到企业顶岗实习,有偿培训、定向培养。如胶南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造船班”,企业按生均2600元的标准出资承担培训费用,学生进厂实习,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获得每月1000多元的补助。

  (四)勤工助学型

  定陶县是山东省30个经济发展欠发达县之一,定陶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勤工助学的办学新路子。学生在读期间,要到企业顶岗实习6个月左右,既是“学生”又是“工人”。根据校企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企业除解决学生的吃住,每月还支付工资800元左右。实习期间,企业每月先付给学生100-200元的生活费,剩余工资由企业一次性转交学校,学校统一扣除学生应交学费后,剩余部分返还学生。

  目前在定陶职业教育中心就读的3000余名学生,每学年都可实现“零学费”入学。这种“零学费”入学的办学思路,吸引了一大批困难家庭子女前来就读。

  点评

  张志勇:

  我们在推进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时,非常强调要把半工半读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这与我们对校企合作与半工半读的关系的认识是分不开的。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属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范畴,而半工半读属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范畴;没有真正的、制度化的校企合作作基础,要推进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不可能的。

  在推进半工半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半工”是为“半读”服务的,这个服务体现在学校与企业要坚持通过工作岗位锻炼育人、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育人的方针。二是要探索教育规律。如“半工”与“半读”之间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的衔接规律,“半工”期间学生的管理规律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三是要完善相关的政策环境。包括安全保障、学生权益以及企业的权益,等等。(本报记者 马思援 宋全政/文)

  【记者连线】

  ·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 胶南人多年探索形成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成为助推胶南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跨越的内在动力。

  ·胶南市电子学校校长王怀学: “半工半读”模式,可以达到“三受益、五满意”:即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企业有效益、专业有活力、学生有能力;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14年来,电子学校的发展壮大得益于这种模式;同时,我们的学生在企业接受的系统训练,使他们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可以说,“半工半读”铸就了他们成才创业的平台。

  

  ·淄川第二职业中专校长李少鹏: 十几年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使我们的校企合作已经深入到文化层面了,实现了真正的“无缝对接”。鲁泰公司先进的企业理念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学生毕业到鲁泰公司工作,完全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感,从入学开始,学生就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

  ·定陶职业教育中心校长李海涛: 职业学校招生,是校长最焦心的事;而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差,也是就业难的一大症结。我们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于由企业来替学生上学“埋单”,家长、学生不愁学费,就业不必担心,“进口”、“出口”畅通,学校的招生难迎刃而解,学校的发展也充满了活力。

  ·青岛南涯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寅合: 与电子学校合作,我们受益最大;工学班的学生素质高,适合我们企业的要求。

  ·家长: 河北省南宫市垂杨镇南海村的宋西双带孩子到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考察,对“半工半读”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很感兴趣。在仔细考察了车间、食堂、宿舍后,宋西双满意地说:“不用家里花钱,就能学到知识,毕业还能找到份工作,真是难找的好事呵。”

  ·学生: 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农村的王燕对“半天做工半天学习”的方式很认同:一年的学费1600元,加上生活费用,一年大概需要3000多元。王燕说:“3年下来,我既读了书,学到了技能,自己养活了自己,不用家里负担,反而还能贴补家里。”



相关文章


山东已建13个留学创业园
研究生渐成为清华人大等中国名校的就业主力军
高校就业率今后可能影响招生 明年起适度硬挂钩
新农村进入信息化建设 主机需求飙升在即
从校企合作走向半工半读(图)
读大学先掐算成本 脸面和饭碗哪个更重要?(图)
大学生就业是教育责任又是社会责任
北大女研究生万元购置面试装 20多同学排队借穿
北京将扩大高职招生规模 2010年与本科大体相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