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为何难 周济大学同学剖析高等教育怪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6:29:5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5年,官方公布的该年大学生就业率是84%,即使以这个数字来计算,当年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达到了四十万之众,这还不包括那些立志来年考研的考研专业户、将户口迁回原籍挂靠单位的事实失业者,以及为数众多的工作不稳定,无法平稳度过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三个月试用期的漂泊者。

在如此惨烈的现状中,有人惊呼中国的大学生过剩了,有人抱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太低了,甚至连教育部的发言人也站出来呼吁曾经被视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把自己当作普通劳动者。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谁来为大学生就业难负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带着这些问题,《教育对对碰》迎来了设于北京交通大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这位现任教育部长周济的大学同学、在任期间以敢说话出名的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给我们带来了他的观点。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应该注重质量的时候

  查建中教授谈到目前高等教育怪圈: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了,可是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界,又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学生说我很委屈,没有机会实践;学生家长说我花了这么多钱,教育经费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可是最后没有多大的收获。政府部门也发现,我们现在产业升级,急需高端的人才,可是我们却面临着人才短缺。

  他说,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非常快,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老百姓培养孩子的需求,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这是非常有传统的,应该说几千年了。到现在大家富裕了,自然会把更多的钱用来培养孩子。

  学校是为产业培养人才的机构,从社会需求来看,大学的定位就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而它的顾客就是广大的用人单位,产业,和家长。家长辛辛苦苦培养自己的孩子,是要用钱买教育、买知识,为孩子的前程做投资。所以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满足产业的需要,那就是失败的教育,就像一些公司出的产品消费者根本不需要一样,最后这样的公司是一定要关门、一定要破产的。

  国外权威杂志报道,中国的工科人才只有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这说明我们虽然有很大的教育规模,我们做了很大的投资,可是我们的质量不好,影响到了我们的人才市场,影响到了我们产业的发展。如果只有10%能满足国际跨国公司和外企的需要,那么对我们国内广大的国企和中小企业来说,就更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提升他们,而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是依赖于产业升级。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是基于加工业,今后靠这种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料和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不可能维持产业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必须面临的是产业升级的需求,而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就是取决于我们提供人才的能力,而这个人才必须是高质量的。

  查教授说:“数量跟质量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在某一历史时期,也许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数量的大发展,这时候质量会被忽视,放在次要的位置;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规模已经足够达到满足国家对人数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人才的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就业难解决之道:产学合作

  就在大学毕业生普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就业艰难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却于这万马齐喑之中创造了奇迹:北京的大学生就业的底线现在到了800块钱人民币,可是他们的毕业生可以拿到4千、5千、6千,甚至供不应求,在毕业前就被跨国公司争抢一空。作为一所大专层次的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为我们揭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产学合作。

  “学”,指的是学校,而所谓“产”,是指产业,不光是机械制造这种加工业、制造业;农业也是产业、工业也是产业、文化也是产业、服务业也是产业。我们的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跟产业的合作,把产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

  事实上,在我国,产学合作是早就已经存在了。在中职教育层次,每年800万人就业,餐馆里许多服务员就是中职学校的,他们在餐馆接受一年培训,拿工资。高职层次,大概有50%的学校产学合作也做的不错,紧密和产业结合。研究生教育层次采取导师制,研究生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也是一种产学合作。但是在本科教育阶段,每年大概有100万的工科大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真正的产业中去实践。

  而在欧美,产学合作已经成为常态。比利时有一所鲁汶工程联合大学,这所学校非常强调产学合作,坚持了30年,跟比利时大的跨国公司产业界联系非常密切,而且有非常好的声誉。他们在平常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机会,同时他们还通过一种综合的工程项目,使每个学生把三年里学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技术都综合的应用。他们是工科大学,可是他们学的东西是超过工科,包括怎么去做企业,包括怎么搞团队工作,怎么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做一件一个人做不了的事,包括怎么去跟人沟通,他们非常强调这方面的教育。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所学校的15个学生用一年的时间设计制造了比利时有史以来第一辆太阳能赛车,而且参加了国际大赛,跑完了3千公里的路程,最高时速每小时150公里。15个学生自己做这样一件事,从筹款到组织队伍、到研究、设计,最后到制造,到参赛,一年的时间完成,非常不得了。然而,在中国,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事情。

  产学合作实际上是多赢的机制,一方面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能学到真才实学;学生毕业以后有非常好的归宿;对产业来说,它在教育期间介入了教育,对教育过程实施影响,使教育能够培养出他所需要的人才。

  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就是封闭的办学,学生鲜有真正在产业实践的机会。在计划经济时期情况稍好,只要政府一纸命令,产业界不管理解不理解、情愿不情愿都会接受学生去实习,这样学生的实习条件还是相对比较好的。但现在企业变成了市场中的企业,不再愿意接纳大学生进入产业实习。但事实上,只有我们的企业与大学加强合作,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大学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中国的产学合作之路任重道远

  成立于2005年2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交通大学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教席,是由教育部长周济提议,查建中教授申请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第14个教席,其宗旨是探索总结高等工科教育和产业、工科院校和企业间合作的规律性经验,研究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保证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机制与模式,为工科院校与企业间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最终形成建设性成果。作为教育部长亲自过问的项目,产学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查建中教授说:“我们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范围可以非常广,产学合作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很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的方面非常广,比如今天中午我就跟英国的一个教授在谈,我想做比较研究,比如英国怎么做产学合作,对社会、对人才、对创新到底有什么影响,然后跟中国做比较,我们准备7月份就联合提这个项目。”

  “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把问题找准,把差距找准,差距包括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包括现实跟需求的差距,包括各个学科之间不同的差距。比如说医学院普遍都做的比较好,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而且都是社会上的医院,真刀真枪的面对社会,而工科在这方面就很差,其他科也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包括最近我的朋友北京大学的歌剧研究院的院长金曼,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就跟我讲,在文化领域、文化产业跟音乐院校的培养有非常大的脱节,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人不知道说话、不知道怎么站立,她要花很多时间去教,这就是为什么她原来做文化产业,现在跑到北大去当歌剧研究院的院长,而且现在变成了我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业合作教习的理事会的成员。所以我现在把我的产业概念已经扩大到文化产业。第一,我们要做研究,非常多的研究,IT怎么样、机械怎么样,机械工程、化工工程会怎么样?各个方面到底产业会怎么样,从法律、财经、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也有很多可研究的,所以这个是非常大的题目,当然我个人完成不了多少,我们准备申请重大项目,进行很多做研究。”

  产学合作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孩子将来就业如何,也会关系到一个大学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实用型的、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大学;可能更加关系到这个国家经济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国家的创新性到底如何。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公司、企业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大学正在培养的人,是四年以后要进到公司工作的人。企业家缺乏这样的远见,不为这样的教育去做事,那将来培养出的人还是不符合产业的需求。所以我们现面临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对产学合作缺乏认识。只有当全社会都认识到产业和教育两大分工必须共同携手合作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建立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

  



相关文章


大学生经商有何不可?
07年起对就业率作假高校实行“一票否决”
桂林一艺术学校22名学生被迫当陪酒女
就业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大学就业为何难 周济大学同学剖析高等教育怪圈
就业前景不乐观 求职研究生后悔读研
大学生跨国实习悄然兴起 给学生带来更开放视野
高校校园招聘拉开序幕 本科生比研究生吃香
中国教育发基金会不是用来发财的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