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乱象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6:29: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这样的新闻叫人见怪不怪了。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13个环卫工,引来286名本科生、研究生报名争抢。最后,有1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和6名本科生被录用(11月10日《都市时报》)。说不清是环卫工涨价了,还是大学生掉价了。虽然人无贵贱,但分工还是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否已经发达到能为环卫工作培养大学
本科生的程度?我疑而不信。若是换在兰州、银川,估计不会火成这样。很有可能涨价的是广州,而不是环卫工。

  相映成趣的是这样一条新闻。武汉某大学一个叫杨洋的新闻学硕士生,毕业3个月,已连跳了3个单位,穿行了3个城市,换了3份工作(11月10日《生活新报》)。过去说大学生毕业3年再转换工作,是“合理跳槽期”;现在正演变成“三月之痒”。虽说这被人说成是“80后”的“集体浮躁症”,其中有家境宽裕的纵惯,还源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工作经历的过分强调……但看看杨洋从武汉到重庆再到广州的轨迹,似可看出大学生求职的地域期许,似乎折射出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另一类尴尬。

  有了这样的求职行情,就有了另一类叫人酸甜莫辨的新闻。北京、上海出现专门的“求职旅社”,上下铺,像学生宿舍,每晚只需20元的旅费,但必须出示大学毕业证书。全国各地辗转而来的求职者,使这样的旅社越开越红火。经营者有意要在广州、深圳再开十几家连锁店(11月10日《生活新报》)。他们吃准这样的就业乱象,会热出广深的旅社市场来。问题是跳槽成本不断走低,会不会推动“三月之痒”继续走高呢?“三月之痒”成为大学生的求职通病,这会是大学生的求职利好吗?有些让人忧从中来。

  至于北大学子在家串糖葫芦的新闻,清华研究生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抑郁跳楼的新闻,南京某电大新上岗大学生缴完三个月的社保金,因只剩下100多元月工资而黯然至于泪下的新闻……无不渲染着职场的无情。按照规划,今后五年,每年有1000万个职位;按照国情,每年却至少有1200万个竞争者。在求职群体中,无论怎么说,大学生都不该是竞争的弱者;但从表面情况看,依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成了淘汰出局的失败者。个中缘由,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先要说劳动价格的普遍偏低,使大学生弃职而去,如弃鸡肋,提高工资标准,有望减轻大学生的跳槽频率。各地正在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出台较高的小时工资,这不仅能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有利于整治就业乱象,可算是对症之举。再说大学生择业过滥,500元的月薪也能接受,虽为职场所逼,事出无奈,但客观上调高了用人单位的胃口,致使充满歧视意味的用人标准,冲破法规底线,纷纷出笼。职场普遍存在店大欺客现象,“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成为用人单位的普通心态。有必要修改《劳动法》,给就业歧视设障,给待遇盘剥设限,再通过失业保障和创业贷款之类的优惠,不让大学生过分掉价。此外呢?家庭和学校要重视正确的就业指导,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谋生智慧,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是有适应能力的,发展是有空间限制的,博士成堆的地方,硕士就会失去意义。广深的“求职旅社”越开越多,广深也就未必是就业的天堂。

  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多达413万人,其中有六成没有找到工作;而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七成会在一年内有一次以上的工作变动(11月10日《生活新报》)。其中虽然不乏合理的择业因素,但客观上加剧着职场乱象,这不仅会损害大学生的职业形象,还会将大学生以外的就业群体推到更弱势的求职境地。理性而务实地调整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会有利于就业乱象的整治,从而有助于实现真正和谐的就业。

try { showAd(3,0,1). } catch(ex){}

相关文章


炮轰应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活该!
应聘大学生把电梯挤坏?什么素质!
政府高校奏出大学生就业“交响曲”
职业关注:高素质经营人才市场急缺
就业乱象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谨防掉入他人陷阱
教育部:高校低就业率专业将缩减招生
每周仅花5元:农村学生的一顿饭令人无言(图)
高考移民新招:落榜生变身留学生进国内名校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