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死守大城市:好高骛远还是另有隐忧?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0:15 17:03:1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近日,新华社报道,不同的统计资料表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依然是大学毕业生们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杭州等发达的沿海城市次之。另一方面,2007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495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发达大城市将人满为患,不堪重负,而欠发达地区依然成为无人想去的“人才洼地”。

持续增长的就业压力使部分毕业生开始理性地反思“惟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选择离开城市,走向基层。但是,一些事实表明,即使他们愿意走向基层,道路也不平坦。


讲述:怕一沉下去就浮不上来


朱汉钟(2005年本科毕业生)


我大学毕业后,曾经有一年大城市就职的经历。毕业那年,我通过网上招聘,在深圳找到一份市场营销的工作,月薪2500元,公司还包“三金”。当时,同学都觉得这份工作不错。然而我到深圳,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深圳的物价很高,普通一双人字拖鞋就要20元,一份快餐也要15元。这一年来,我住的是地下室,20平方米不到的房间挤了4个人,每天要挤十几站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时被挤得像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就是这样,一个月下来,2500元的工资也剩不了多少钱。师兄告诉我,去深圳就等机会。可是我等不了,因为我每个月都要还助学贷款。


后来,我的老师建议我回泉州找工作,经济压力会小得多。于是,我又进入南安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月薪1500元包住宿。如果省吃俭用的话,钱足够还贷款,生活质量也比深圳好多了。但是,我来这家企业几个月,发觉一直没有很具体的工作。我是学策划的,当时企业招聘我时,工作方向是做企业文化。事实上,这家企业根本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我的职务也没有具体安排,一直在办公室里打杂。我记得做过最具体的一件事,就是协助经理监理厂区围墙的施工。


我想起同学说的一句话:“下基层,小心一沉就浮不起来。”

众议


观点一:基层要有人才吸引力


陈彬(就业指导老师)


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在基层工作是否有前途、是否有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表示疑虑,认为基层除工作环境差外,在用人体制方面也存在问题。有些单位或企业常常大张旗鼓“赶时髦”地招聘大学生,招到人才后却不知怎么安排,便成了“冷落”人才。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引进人才的初衷,也是对人才的浪费。


另外,大学生去基层后吃苦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到时想找个能说上话的人都难。大学生人群和基层单位人群文化层次、生活习惯、精神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现今注重讲“精神享受”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障碍。这方面需要在教育阶段进行调整。


观点二:用“经济理性”指导学生就业


吴深源(大学教师)


现在不少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在大城市里苦熬,是因为他们通过比较、权衡,相信在一般条件下,留在大城市苦熬比到基层就业创业承担的风险更小,而可能获得的收益更稳定。他们选择大城市符合“经济人理性”,简单指责他们“怕吃苦”、“好高骛远”,既无助于改变他们的认知,也无助于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问题。


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积极思路。既然基层很需要大学生,就应该在收入待遇等方面拿出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可是,现在基层企业单位给应聘大学生较高收入待遇的不多,基本上都低于城市和大单位。尤其是一些艰苦地区,收入和大城市没法比。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贷款求学,如果去基层、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相关文章


请富翁当导师帮青年创业
请富翁当导师帮青年创业
“千手观音”上大学 组图
“千手观音”上大学 组图
大学生死守大城市:好高骛远还是另有隐忧?
人大代表张时今:给孩子个公平的“起跑线”
中国美院视觉设计毕业展在杭州举办
大学生死守大城市:好高骛远还是另有隐忧?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