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圆线虫病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11 11:37:5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width="1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7"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名称粪圆线虫病 所属科室传染科 病因 粪类圆线虫首先由Normand(1876年)在越南的法国士兵粪便中发现,尸检中又在肠道、胆道、胰腺管中发现许多线虫。本虫为兼性寄生虫。生活史较复杂、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①自生世代:在土壤中进行。杆状蚴吸取土壤中有机物为生,1~2d内经4次蜕皮发育为自由生活的成虫。雄虫约0.7×.0.04~0.05mm,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二根,引带相连。雌虫约1.0×.0.05~0.075mm大小,尾端较尖细,成熟雌虫子宫内含虫卵4~16个,后者孵化为杆状蚴。环境适宜时自生世代的生活环可继续多次。如环境不适,杆状蚴脱皮2次,发育为丝状蚴(具传染性),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开始寄生生活。②寄生世代:丝虫蚴侵入人体后,进入皮下小血管,经血循环,由右心至肺,继穿破肺泡毛细血管而入肺泡。多数幼虫由下呼吸道上升,经咽喉部吞下至消化道,定居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上部),发育成熟。寄生世代只发现有雌虫,行孤雌生殖。寄生世代雌虫较细长,约2.2×.0.03~0.074mm大小,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其中产卵,每条雌虫日可产卵50个。数小时后孵出杆状蚴,自肠粘膜逸出,随粪便排至体外。在非凡情况(如便秘、肠炎、营养不良、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下杆状蚴可在体内迅速发育为丝状蚴,钻入***、侵入血循环,引起内源性自身感染;或丝状蚴随粪便排出时,自肛周皮肤再次侵入,进入血循环,此为外源性自身感染。
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粪便检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对来自流行区的免疫缺损者以及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者应先进行过筛治疗,以预防超高度感染。新鲜粪便检查虽简单易行,但粪类圆线虫幼虫间歇性从粪便排出,且为数甚少。一次粪检阳性率甚低,需以连续3次粪检的结果为准。粪便中幼虫为数甚少时可采用贝氏幼虫浓集法。有人报道以50份阳性粪便同时作直接涂片、沉淀法和贝氏分离法检查,检出率分别为62%、74%和98%。当每克粪便中含幼虫1~3条时,前两法往往不易查出。此外亦可采用平皿培养法。贝氏幼虫浓集法系取粪便20~25g与炭末混合,置于含温水漏斗纱布上,漏斗下接平皿,幼虫在光与温度刺激下,穿过布层入水,在沉渣中可发现活动幼虫。播散性重症患者支气管灌洗液、痰液、尿、脑脊液、腹水等中亦可找到杆状蚴或丝状蚴。血清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以粪类圆线虫和鼠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为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狗实验感染或病人粪便中分离得的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作为抗原),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可用于粪类圆线虫过筛试验,为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但仍需反复多次粪便浓集法检查,以检出杆状蚴为准。 治疗 (一)病原治疗 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25mg/kg,一日2次,连服2d;播散型感染患者连服5~7d。副作用较大,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治愈率可达90%左右。阿苯达唑(albendazole)10mg/kg,日服2次、连服7d,在重度感染者也可取得良好疗效。
  (二)支持治疗 重症患者有营养不良、贫血、水肿或脱水者应予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积极防治休克、呼吸衰竭等。驱虫前忌用免疫抑制剂以防自身感染和感染扩散。 预防及预后 病人应彻底治疗以防止反复自身感染。加强粪便治理和个人防护。

相关文章


肺孢子虫病
粪圆线虫病
布鲁菌病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