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入抬高教育成本?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13 16:39:4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美国经济学家威德对政府资助大学的政策提出根本质疑:政府在把经费从花钱最有效率的部门通过税收的方式提取出来,投放到花钱最没有效率的大学里,实际上哄抬了教育成本

  如今,全球都掀起了大学改革的风潮,样板全是美国的大学。

  但是,美国的大学体制并非没有问题。美国的大学固然是世界最好的,但也是世界最贵的。一流名校的学费,许多已经上了4万美元,超出了美国家庭的年平均收入。现在美国一个中等家庭为了支付一个孩子的学费,要比上世纪50年代多工作三倍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学教育成为一个烫手的政治问题。最近经济学家理查德·威德(Richard Vedder)出版的《为了学位而破产》,提出了惊人之论。在他看来,大学费用上涨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大学内职工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在其他产业,生产同样数量的钢铁、汽车、玉米等等所花费的工时不断减少,所用的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但在大学,教育同样数量的学生所需的教授和行政人员却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大学运营的经费,主要靠联邦和州政府的经费以及私人捐助,不是靠学费。如果大学单靠学费活的话,大学就要处处考虑成本。可惜,现在美国大学的生存哲学则完全相反,靠的不是节衣缩食,而是靠“斗富”、“寻租”,看谁能花大价钱请来明星教授,看谁能够建设豪华设施。著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其实比的是投入(如校友捐助、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而不是产出(如传授知识的总量)。大学弄得越气派,第三方(即政府和捐款人)的投资就越多。在威德笔下,美国的大学经营,多少有点像不靠门票吃饭的中国足球俱乐部。

  事实上,大学费用的上涨还另有原因。不错,大学费用的上涨超过了家庭收入的上涨,但这并不说明人们承担大学教育的能力越来越低,相反,现在美国大学生在人口中的比率越来越高。原因很简单,知识升值了,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人们更愿意在教育上投资。

  比如,根据最近对年龄在18~64岁的宾夕法尼亚州劳动力工资的调查,高中毕业生平均年薪仅为22129美元,大学本科毕业生为44517美元,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则高达64597美元。在大学多呆两年,年薪就高出2万美元左右。

  不过,在威德的书中,提出了极有洞见的主张。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个道德问题:既然大学教育的奖赏那么丰厚,为什么一个不上大学的穷人要为一个上大学的富人的教育纳税呢?这是对政府资助大学政策的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一般人认为,政府资助大学,是因为从大学教育获益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是社会整体。一个教育水平高的社会,比教育水平低的社会更有竞争力。威德则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的效益实际上是递减的。比如,对大学第一个100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可能收益甚高;而第二个1000亿,收益就平平;第三个1000亿可能就是零收益。

  建立加州大学体系时,公共投入也许属于第一个1000亿,但现在美国可能是在花第三个1000亿现在美国高等教育经费越多的州,经济发展越慢,人口正从大学密集型的州流出,证明这些州的竞争力在减退。威德的解释是:这些州的政府,在把经费从花钱最有效率的部门通过税收的方式提取出来,投放到花钱最没有效率的大学里。他还用一系列数据展示,追加高等教育经费最终没有扩大老百姓受教育的机会,追加的钱实际上哄抬了教育成本。

  最近有报道说美国的学生因为学费上涨过猛,开始去加拿大、英国留学。这说明高学费确实开始影响美国教育的竞争力。

  威德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断绝对大学直接的公共资助,把钱直接用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去采购他们的大学教育。这样,大学就会直接面临竞争,就会考虑降低成本,州立大学也应该因此而逐渐私有化。

  应该说,威德虽然观点过于偏激,但他也确实指出了大学经营的效率问题,不仅为美国的大学改革,也为中国的大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方案。在改革前,中国的大学靠国家的投入已经有了基本的规模,威德所谓的“第一个1000亿”已经花完。如今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确实有盲目强调国家投入、抬高教育成本的恶果。

  大家如此攀比、寻租,最终会引起学费的全面上涨。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应该有“后知之明”。不要没有达到美国大学的质量,就先攀比人家的费用。
澳际出国留学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13期



相关文章


游学体验新加坡的四大魅力及其经典花絮
两个华人孩子眼中的美国教育制度
上大学怎样才能拿到高额奖学金
新美加英澳五国签证比较
国家投入抬高教育成本?
国家自费留学奖学金
读一流大学拿大专证书 留学谨防“名牌误区”
美使馆答“签友”六大问
留学新加坡:奖学金与助学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