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文化交流感言:辛勤的汗水与带泪的微笑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13 16:52:1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当记者在马尼拉唐人街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见到福建师大第三批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领队老师唐晓诚及志愿者时,已是他们即将功成身退之时。

  2005年6月,61名福建师大的同学风尘仆仆奔赴菲岛,肩负为期10个月的教授汉语、促进中菲文化交流的使命。记者从他们的谈话、随笔和他们的网站中读出了成长,也认识了“人的一生,总该有一种坚持,总该有一些东西会令你激动,令你沸腾”。

  带泪的微笑

  61名志愿者被分配到20所学校,散落全菲。唐晓诚老师介绍说,他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竞争上岗的,经过了初试、授课培训、文化考试、心理测试、才艺表演、即兴问答、现场写作、日常表现、教育见习、封闭训练、模拟试讲等多环节的洗礼,在3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出国前,他们还进行了半年的“魔鬼式”训练。然而,这61位佼佼者初为人师时,面对菲汉语教育的半荒漠状态,除了眼泪,更多的是辛勤的汗水。

  菲律宾华人不足15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2%。上世纪70年代,汉语教育陷入低谷。菲语与英语作为主流社会的交流工具使得使用汉语的环境变得狭窄,仅限于家庭。加之,菲律宾华人多来自福建,因此福建话成了家庭用语,而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则更低。第三代或第四代华人基本不会说普通话。此外,当地汉语教育的教学方式及教材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对汉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志愿者们在随笔中写道:当地学生只认识“爸爸”,不认识“父亲”;比如“河南省”的发音听起来是“喝男生”;刚开始,班里的孩子一句汉语都不会。

  在马尼拉“爱国学校”幼儿园任教的阮喆说:“万事开头难。我班里有十几个孩子,年龄大约在3岁至6岁之间,纯菲律宾人占了一半以上。面对一群对汉语懵懵懂懂的孩子们,常常急得暗自落泪。孩子们听不懂、看不明,如何打破僵局,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成为教学的关键。我摸索着运用游戏模式教学,如用普通话讲故事时配以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围绕故事组织学生做游戏,加深印象,然后,用普通话提问,鼓励孩子用普通话回答。一周后温故而知新。教学的喜悦随着学生们汉语程度的提高而递增。我离校前,孩子们可以用普通话进行聊天,讲述一些生活趣事等。”在一所小学任教的何文心说:“由于当地汉语水平很低,即使在小学,也只能采取幼儿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通过夸张的态势语言辅助教学。菲律宾学生在读汉语时,对汉语语音中的第一声备感陌生和困难,而对第三声非常熟悉,因此,在读、说时基本全是第三声的调。10个月的教学计划完成时,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动变调了,我感觉到实实在在的满意和满足。”10个月的汉语教学在匆匆、太匆匆中度过,他们付出了混着粉笔灰与热带风的汗水,看到了菲律宾汉语教育的希望、海外中华文化的前途;收获了青春的坚持、感动、成就与满足。他们带着泪,微笑着向菲律宾说再见。

  生活原来如此

  “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学会生活也离不开生活环境”,志愿者邱香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志愿者们通常住在学校宿舍,因此,除了教书,一日三餐便是头等大事。在师大吃惯了食堂的他们必须学会下厨。邱香讲述了自己第一次下厨的尴尬:“记得第一次轮到我去市场买菜,面对根本听不懂的菲律宾方言和似懂非懂的菲律宾英语,我们说着不很流畅的英语还加上手势比比划划,买回来了一大堆,心里高兴极了,好像是不要钱的‘战利品’。可下厨房时,对我这‘大姑娘上轿’来说还真是头一次。几个人吃饭,打多少米,放多少水,炒几道菜,放多少油盐……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校长夫妇耐心地教我,同伴也来帮我,一会儿,几道菜就上桌了。”唐老师坦言:“志愿者奔赴各地学校的前三个月,我收到的来自同学们的信息中大部分是抱怨和告急,诸如‘老师,我们这里蚊子好多啊’、‘老师,我手被菜刀割了很深,快晕倒了’、‘老师,课堂纪律好乱啊’、‘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看我们啊’、‘老师,我快受不了了’等等。有些偏远地区的条件更不如人意,但同学们都挺过来。今年2月,我去北部的一所学校视察,名叫张晓红的志愿者因染上伤寒和登革热而引发内出血,当地医院血库没有他的血型,年轻的生命受到死神的威胁。后来该校校长到当地红十字会求助,最终找到血源,使其脱离危险。每当我回首志愿者闯过的种种难关,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批志愿者们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呵护下成长。当他们毅然决然地踏上千岛之国时,几许好奇、几许兴奋、几许期待统统消逝在现实生活中。

  唐老师说:“也许有人误以为汉语志愿者多半是怀着美好的憧憬想出去见识世面而已。然而,当我看到他们克服考试训练的艰辛,战胜选拔淘汰的无情;抑或得知她们冲破家长的阻力,割舍初恋的缠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美国哥城中校毕业典礼离情依依
读香港大学“跳三高”
中国驻日外交官点评孔子学院:四所各具特色
我在英国的学习与生活(许源平)
中菲文化交流感言:辛勤的汗水与带泪的微笑
深感难交朋友 华人对加拿大“归属感”最弱
留学专家全方位解读 赴日留学三大问题
中国方队闪耀纽约国际移民文化大游行
英国教育质量究竟“好”在哪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