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百姓看中国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13 17:29:1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中国仍是个遥远的地方。尽管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欧洲人了解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从欧洲整个人口比例来看,这些人还是少数。因此,今天的中国在不少欧洲人眼里仍然是个难以猜透的谜。

  7月2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开始访问中国。照理说,这么大的一件事,英国媒体总会有所报道,其实不然。近日的英国媒体,既没有做关于英中关系的民意调查,也没有关于这次访问的背景报道。倒是17日和18日的《金融时报》,在其“亚太”和“世界新闻”版上先后刊登了有关中国的9篇文章。其中5篇是对香港近日政局的评论,1篇报道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人民币币值的讲话及中国的反应,另有一篇讲的是中国合资汽车工业存在变数……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一些媒体似乎更热衷于对中国的负面报道。

  很多人不了解中国

  记者在欧洲先后驻站工作十几年,在与当地各界人士的接触中,深感真正了解中国的欧洲人少得可怜。就是那些所谓的汉学家们,其中不少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因而也很难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

  不过和美国人相比较,普通欧洲人对中国的知识或许稍多一些。如果在街上随便问一问,他们当中一些人也许还能说出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中国的长城、故宫,上海在这里的知名度也不低。

  但除了那些因商务或旅游到过中国的少数人外,普通欧洲人对中国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提起中国,他们也许知道那是个有着古老文明史的国家,人口众多,但对现代中国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更是不甚了解。

  记者曾直言不讳地对一些当地朋友说过,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太少,没有多少欧洲人能够说出几个中国作家的名字,更不要说读他们的作品了。当地朋友大都认同我的说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欧洲百姓对发生在这块遥远土地上的变化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感知和具体的概念。在不少人眼里,中国甚至仍是个缺衣少吃的国家。这从他们同记者交谈中提出的问题便可窥见一斑。

  欧洲媒体以揭露问题和批评为主

  应该说,欧洲普通百姓对中国的了解,除了来自书本上的一点知识外,媒体在其中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欧洲媒体的特点是以揭露问题和批评为主,不光是对中国,对本国事务的报道也是一样。这种报道思想决定了它们在报道中国时,并不重视客观全面,以便尽量给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它们对中国的报道大都以问题为切入点,即便有时谈些正面东西,也是“捎带脚儿”。普通欧洲读者便是从这些“问题报道”中逐渐了解中国的。久而久之,读者对中国的偏见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欧洲媒体对中国发生非典(SARS)一事的报道就颇能说明问题。非典一发,这里对中国的报道量突然大增,对中国初期的处理不力大加渲染,电视报刊连篇累牍。个别媒体甚至把中国处理非典疫情等同于“当年苏联政府隐瞒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然而,对中国人民如何上下一心同非典斗争却很少谈到。非典一完,媒体好像泄了气的皮球,电视无精打采地说上一句,报纸在很不起眼的地方刊登一篇“豆腐块”消息,完全没有了初期报道的那股劲头。这种“虎头蛇尾”式的报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只能是初期中国处理非典如何不力,非典带来多大危害,中国经济如何受损,而不是中国人民总结经验,迅速行动,最后战胜非典的全貌。

  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日前在欧洲12个城市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一些欧洲人还把欧洲经济萧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多数欧洲人认为,中国获得的是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尽管遭受了SARS的打击,但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中惟一的亮点,因此,他们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没想到中国发展这么快”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在大步发展,中国的商品也在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登上了欧洲不少大众消费商店的柜台。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英国人主要通过香港了解中国。由于香港是英殖民地,不少英国人或其亲属、朋友都在香港工作过。当时的英国百姓对中国的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涉嫌绑架留学生 一对华裔男女悉尼再次提堂
5月10日5名千万富翁在海外疯狂飙车 时速均超过200公里
赴美留学人数增速开始放缓总人数仍是最多
日本酒田短大学校年内正式解散
欧洲百姓看中国
赴美人员出发前需细查护照有效期
出国留学小贴士:我的申请材料清单
赴日留学政策将适当调整
新西兰8日发行了中文版《留学新西兰学习与生活指南》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