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让高招录取更人性化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27 14:50:3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高考高招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前途和命运。新华社供图

自从1999年教育部推出高考改革的若干政策以来,改革一直围绕着“三个有助于”的原则进行,其本质是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在公平性方面,继续维持了以考分高低作为排序的主要因素的做法,在科学性方面则推出高校自主招生、特长生特殊录取政策等。有些省份更是先行一步,将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和品德表现提供给大学作为录取依据之一,这些措施无疑都是进步的尝试。尽管如此,当下的高招录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录取新生中少数人不报到,部分新生报到后要求转换专业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表达考生意愿

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表达考生的意愿,包括考生对大学与专业的选择、考生要求退档、考生与高校及考试机构对话,以及考生了解录取的过程等等。

由于大学的学科层次、办学条件和收费标准各不相同,考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及其家庭背景各不相同,考生选择大学是一个十分艰苦的摸索过程。我国现在的录取过程基本是考生和大学各进行一次选择的过程。志愿填报阶段是考生选择大学,录取阶段是大学选择考生,这样一个来回考生就定了终身。由于考生对大学的状况及录取规则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每个录取阶段都有人因为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

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考生有多次选择大学的机会。法国的大学录取(实际上是一流大学预备学校录取)体制是有一个管理大学录取的全国招生办公室(只负责一流大学录取,不负责普通大学录取),负责向各大学投送考生档案。但是它不负责划定录取分数线,分数线在法国没有公认定义。法国考生一次填写6个志愿,由招生办依次向各学校投档。学校录取依据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评语。学校录取结果在互联网上公布,这时考生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拒绝。选择拒绝的考生档案退回招生办,加入第二次投档。如此可以有4次反复定夺的机会。考生的意愿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勉强服从现象大为减少,不报到现象大幅下降。

我国目前实行分省录取体制,并且全部实现网上录取。一个省通常要处理数十万考生的资料。为了缩短录取时间,压缩网络传输的信息量,考生填写的志愿表格设计得比较简洁,缺少有条件服从的项目。上世纪90年代的纸质志愿表可以填写有条件服从的选项,而现在只能填写服从或者不服从,这使得考生缺少了一些选择,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有些人只能勉强选择服从,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同样的原因,考生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在目前的录取体制中也经常遭遇尴尬。在同一批次中,如果考生的考分不是特别领先,他将面临两难的选择。当一位考生对专业特别看重时,他心里的打算是:第一志愿选择一所本批次堪称一流大学的理想专业,第二志愿选择另一所稍次一点的大学的同样专业。但是他的想法在现行录取体制中难以实现。因为当他的分数达到第一志愿学校而达不到其理想专业时,他的档案只能被该校其他专业录取,而不能跨过学校门槛进入第二志愿学校的理想专业。这是当前投档到校而不到专业存在的问题。

当考生获悉自己被某所大学录取到某个专业时,由于不是第一志愿的专业和院校,他可能并不满意这种结果,但他不能向录取的高校申请退档。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志愿表上他填报了这个学校,至少填报了服从学校或服从专业。既然如此,录取他是符合录取规则的。这样在规则上虽无不当之处,但仍存在着不能满足个人最大愿望的遗憾。

个别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由于各种原因放弃入学资格,选择不报到,这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可能在若干年内禁止其报考高校,近年来由于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大多数省份取消了这项措施,但仍然存在着考生接到入学通知书不报到的现象,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策逐渐减少这种现象。

细化志愿填报规则和录取规则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考生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志愿,进而产生厌学、家庭矛盾、心理困惑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以人为本理念日益明确、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要做到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要达到人民满意、高校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志愿表格和考生信息栏的项目,让考生可以进行更多、更复杂的选择。比如让考生填写有条件服从的选项,让考生在备注栏填写自己最需要说明的想法,让高中的班主任能够充分描述考生的一贯表现,而不是现在那种比较简单刻板的文字。

2.分阶段填报志愿,让考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填写志愿表。

一次性将本科志愿填写完毕的做法,虽然看起来节省了一道程序,但是许多考生对后面的志愿没有仔细考虑,随意性大,出现二本和三本学校录取而不报到的问题,既浪费了高校的招生计划,也阻挡了一批急切想上学而考分偏低的学生圆大学梦。适当细分填报志愿的阶段,将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等批次进行适当的组合填报,在每个批次后面都安排补充志愿的填报,可望大大满足各类考生的不同需求。

3.修改志愿设置方法,将二级志愿合并为一级志愿设置。如某省原来给考生提供3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内可以填报6个专业,该考生原则上可以选择18个专业。但他其实最多只能选择6个专业,因为他的档案进入一所学校后只能在这个学校内选择他所填报的专业。其他12个专业都作废了。如果按专业大类录取而不是按学校录取,他就可以实际上将18个不同学校的专业进行排序(由于专业合并为专业大类,大类数要明显少于专业数),这样的排序不但更符合考生的意愿,而且模糊了学校的分数线概念,有利于淡化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这样做的缺点是一个学校需要拥有多个代码,一个代码表示一个专业大类,与此相应,必须增加计算机录取的信息处理能力。

4.录取过程更透明。高校公开录取信息,考试中心发布高校录取信息,允许考生反悔一次或多次。反悔后的考生档案退回待录取状态,等下一批次(或下一小批次)再次投档。这样做虽然使录取时间延长、给录取人员增加负担,但有利于多次选择学校和志愿,最大限度地满足考生的愿望。■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钱钟



相关文章


探寻20年前的江西高考状元
2008年河南高中将课改
以人为本,让高招录取更人性化
艺考,高考的捷径?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