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考研政治回顾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六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27 15:55:0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文都考前回顾大纲解析精选习题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复习提示

  一、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重点、难点不是太多,但是考生也不可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大的题目。

  重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条最基本的规律,也是当前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局限性;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

  难点:正确认识当前的“全球问题”,并能根据哲学原理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二、历年考点分析

  本章近几年几乎没有涉及到,它的内容特别是重点的内容不是太多。但是,集中点也就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知识点上。在近几年的考研试卷中,考查本章知识的有: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00年理科材料题第35题);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7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2006年多选题第18题)等。

  可以看出,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此外也要注意正确把握人民群众、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等。

  三、命题趋势预测

  本章要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特别是“群众观点”,“全球问题”等要着重关注。

  四、大纲解读

  本章在“社会发展的动力”一节新增知识点“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应多加关注。


  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2.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3.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发行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4.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6.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

  A.封建阶级的思想家B.德国古典哲学家

  C.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D.马克思和恩格斯

  7.“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是()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二元论观点D.不可论观点

  8.表明古人意识到人在世界中主体地位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一个世界”

  C.“人无有不善”D.“人是万物之灵”

  9.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0.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1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

  12.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A.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

  C.历史二元论的观点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和

  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

  2.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围,因为()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

  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3.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A.监狱B.《红楼梦》C.化工厂D.生产资料所有制

  4.“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

  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B.英雄没有阶级性

  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5.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就必须()

  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B.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6.社会规律特点是()

  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

  C.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历史辩证法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

  8.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是()

  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B.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C.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D.无产阶级思想对资产阶级思想斗争放松的结果

  9.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A.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作为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D.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

  10.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B.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1.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12.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是()

  A.发动群众的方法B.辩证分析的方法C.历史分析的方法D.阶级分析的方法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5.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A.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分析题

  1.说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

  2.试析“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1

  1998年,我国石油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大重组,打破了旧的格局,建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但是集团内部的整个体制仍然靠行政手段和上下级关系管理企业,国有资本的营运质量和效率难以迅速提高,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从1999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了我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他们按照国际通行的模式,将集团内部所有主营企业及相应的资产和人员,整体从原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于1999年11月创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成为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一个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建成了。从此,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多种形式开拓了国际市场。

  材料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认为,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而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良好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上。他们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多项加工技术和生产技术都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赢利600亿元,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首,创历史最高水平。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体现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什么战略?

  (2)联系两材料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000年为什么能赢利6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4.下面是一组关于文明发展的材料:

  材料1

  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21世纪是文明冲突的世纪,文明的冲突将代替经济、政治的冲突,成为冲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会发生冲突,如果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联合起来,西方基督教文明将会有灭顶之灾。

  材料2

  美国9·11恐怖事件后,有些人将这一事件看做是文明冲突的开始。站在基督教文明的立场上的,主张十字军远征;站在伊斯兰文明立场上,主张圣战。两方面立场对立。

  材料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承认世界多样化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材料4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的形式不可能是单一的。

  请回答:

  (1)材料1、2,说明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什么。

  (2)比较材料3与材料1、2,说明二者观点的区别

  (3)运用材料3、4的观点,说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新增考点突破

  1(多选)下列对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选自《考研政治同步训练1600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A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本题即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A 【解析】 联系改革的实际考察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5.D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任务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虽然个人可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会改变或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基本知识点:阶级斗争理论的提出的掌握。

  7.A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8.A 【解析】 本题通过对句意的理解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9.D 【解析】 本题考察对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人民群众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0.A 【解析】割裂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的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B项是唯意志论观点。C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

  11.C 【解析】 主体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选择,从而影响历史的进程,否认这一观点属于机械决定论。

  12.D 【解析】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唯心史观过于夸大了这种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B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经济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2.AD 【解析】 社会革命属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改革不属于这一范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3.AB 【解析】 本体考察上层建筑这一范畴,C属于生产力范畴,D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都不正确。

  4.CD 【解析】 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5.BCD 【解析】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能改变。A项错误。BCD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正确的。

  6.ABC 【解析】 ABC都是社会规律的特点,分别是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社会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D明显错误。

  7.A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偶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承认这一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8.CD 【解析】 结合社会现象“腐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考察,AB明显错误。

  9.ABC 【解析】 ABC三项都是对生产力标准内涵的理解;D项错误,其标准是实践。

  10.ABCD 【解析】 以上各项都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正因为其作

  用重大,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1.BCD 【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A错误。

  12.C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马克思阶级斗争的观点的掌握。

  13.CD 【解析】 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14.ABCD 【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的掌握。

  15.ABCD 【解析】 很明显,以上都是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所谓人类历史上的“超越”现象,是指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例如,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是从农村公社经过征服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直接建立起封建制;我国在刚刚解放时,藏、彝等少数民族还处在奴隶社会,东北的鄂伦春族还处在原始公社的部落所有制阶段,经过民主改革,他们超越了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上述几种“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是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的,并非任何国家和民族,不论其具体情况如何,都必须毫无例外地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上述几种“超越”情况,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为前提的。例如,美国之所以能超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西欧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前提的;古代日耳曼人之所以能超越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是以罗马奴隶制所创造的生产力以及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封建制因素为基础的;

  中国藏、彝、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之所以能超越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口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前提的。因此,不能用历史上的“超越”现象,否定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

  【思路点拨】 本题考察的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超越”现象即多样性的表现,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 [参考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的实际指出,除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以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而也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2)十六大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要的是调动广大工人和农民的积极性。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首先要代表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因为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对于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人们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要表彰,以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体。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我们必须树立和牢牢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思路点拨】 本题考察的是用哲学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来分析十六大报告的内容的理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 [参考答案]

  (1)材料1反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了体制改革。建立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体现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代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发展方面。

  (2)材料1反映了中石油集团公司的体制创新;材料2反映了他们重视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的是生产关系,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结合,才会使经济效益极大的提高。中石油集团之所以能在2000年赢利6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关键在于他们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又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思路点拨】 本题第一问考察的是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仔细阅读材料就可以回答出来,并不是很难。第二问较有难度,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来回答,体制创新调整的是生产关系,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用原理结合材料来回答,分析出这一原理来有些难度,需要考生紧密结合所给的材料来挖掘原理。

  4. [参考答案]

  (1)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心论。主张文明冲突是21世纪的主导线索,本质上是认为世界各国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因此文明冲突要以西方文明为轴心。“9.11”恐怖事件后,曾有人主张十字军远征,或者主张进行圣战,这是把恐怖主义与某一种文明混同起来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翻版。

  (2)材料3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正确的观点。世界文明是多样的,不同的文明之所以是不同的,当然有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有其冲突。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总是同一的对立,任何事物都是又对立又统一,不可能文明之间只有对抗和冲突,文明的多样性在共存中,通过差异会产生互补,从而起到促进的作用。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的,另一方面不同的文明内在性又有统一性,正是又统一又多样由此推动着文明的前进。在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已经由革命和战争转向和平和发展,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文明的发展应该是“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考察的是文明冲突论,第一问较为简单,回答出实质即可;第二问要回答材料之间观点的区别,结合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来回答;第三问要求运用材料说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来回答。

  四、新增考点突破

  1ABCD【解析】本题考查“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四个选项都是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关文章


考研《邓论和“三个代表”》第七章疑难点解析
论文不再是硬杠杠 湖大研究生培养注重素质
中国共产党历史部分重要会议选编37要点13-37
一家之言:5年内考研将成为中国第一考
08考研政治回顾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六章
黑龙江08考研大军减员 报名人数七年来首次下降
北京研招医科报考人数增加 考生热报优势学科
北京研招医科报考人数增加 考生热报优势学科
侧视考研生活:起程了才知道路途艰辛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